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再现“晋商信义”的舞台艺术

        7月18日晚,由阳泉市文联引进、山西工商学院倾情演出的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汇通天下》在阳泉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剧场上演。 当舞台的大幕缓缓拉开,一段波澜壮阔的晋商传奇在灯光、布景与声乐中,时而舒缓、时而紧迫地在舞台间转换、铺陈开来——杀虎口外抢劫镖银的月黑风高、平遥街巷的风起云涌、京都山西会馆的家国命运、日昇昌票号的信义根基。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流淌在血脉里的家国情怀

        从长征路上的枪林弹雨,到军工岗位的默默奉献,再到家庭中的言传身教,老红军雷振才的人生时时可见信仰的力量。玉米棒子的故事深藏着长征的艰辛,拒绝涨薪的选择映射着清廉的底色,晚年策马的身影显示着战士的本色……他用一生的坚守写就的精神坐标,指引着后辈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永不褪色的红

        田雪梅 博物馆里那尊“小萝卜头”的塑像前,五岁的女儿仰起脸,好奇这名字的由来。我轻声告诉她小烈士宋振中的故事:他一出生就与母亲一同被囚于敌人的牢狱,因为营养不良长得头大身小,被牢房中的叔叔阿姨怜称“小萝卜头”,九岁遇害时,小手里还握着黄显声老师送他的半截铅笔。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方山县“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文艺作品展开展

        7月23日,“退役不褪色 建功新时代”文艺作品展在方山县影剧院展厅开展。 本次活动吸引了120余位书法、美术、剪纸、诗歌等爱好者的踊跃参与。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抗战文艺撷英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军民合作》的抗战号角

        年画《军民合作》 王鹏飞 1939年寒冬,武乡县熬垴村,一场文艺座谈会气氛凝重。朱德总司令面对晋东南文艺界代表,发出振聋发聩的号召:“笔杆必须赶得上枪杆!”会场中,一幅日伪改造的“判官图”《神判》在传阅,敌人的文化渗透激起强烈愤慨。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悦读山西】“田野体温”与学术理性的完美共振

        董江波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资深出版人 《河曲民歌》 河曲民歌(俗称“山曲”)是流传于我省河曲县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兼具学术研究、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等多重价值。其内容以表现农耕劳作、爱情婚姻为主体,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曲调高亢悠扬,生动展现了晋西北黄土高原的地域文化特质。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在场者的坚守与超越

        7月5日,北京鲁迅文学院内,一场关于文学批评的讨论正热烈展开。由中国作协指导、山西省作协主办的“王春林文学批评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和学者。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回眸与启示

        吴倩蓉 素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在抗战时期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重要的战略要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中,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抗日根据地均以山西为核心区域或重要组成部分。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感悟浊漳河古建筑文化

        申嘉慧 炎炎夏暑,烈日当头,怀着对历史的虔诚敬仰和对古建文化的炽热追求,按照既定计划,沿着蜿蜒的浊漳河,我踏上了这片古韵流淌的土地。行走在古村深巷间,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河两岸散落的古建筑群落如同时间的碎片,每一处建筑都在展现着先民的智慧与匠心,每一块砖瓦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故乡的秋夜》中的记忆叙事

        翻开《故乡的秋夜》,我窥见了作家蒋殊生命中隐秘的一角——记忆。记忆是一个人最为隐私也最为珍贵的一部分,正是因为那些生命中快乐的、忧伤的、愤怒的、个人的、民族的回忆,才构成了一个真正存在而又完整的人,而《故乡的秋夜》正是这样一部将记忆凝结成琥珀的作品。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镜子的魔法

        舒吾小说集中的《微风吹起黑色帷幕》《永远正确的人》《斑鸠之死》,以及《流放地》《飞鸟出现的时间》,一篇篇小说仿佛展开了一个个让人颇感新鲜的世界,吸引着人们去认识世间不同的生活样态,而且这些小说像是站立成一面面镜子,折射出人物的内心,让人从中看到生活的某些真相。 我们眼前的舒吾,在小城度过了独属于自己的童年、少年。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从凝视到沉思

        2025年伊始,我省青年诗人落葵推出其第二部诗集《无穷花》。该诗集辑录了他2018至2024年间的大部分诗作,诗人巧妙地将日常生活的具象场景、事物转化为充满想象与哲思的文字晶体,在诗性言说与存在之思的辩证中,开辟出一条从“生活世界”向“存在之真”敞亮的诗学通道。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西厢记》女性群像塑造探秘

        古往今来,才子佳人的故事总是令人心动,“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成为中国爱情戏剧中的一个永恒话题。历经几百年来的改编和演绎,《西厢记》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爱情绝唱。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太行山八泉峡(国画)

        李海亭作.

      2025-08-01 10:3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岭南仙人草

        岭南人夏日的凉桌案上,仙人草的身影总不会缺席。 为何独独偏爱它?一来是渊源深厚。

      2025-07-31 14: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夏日清凉饮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还有什么比一杯冰冰凉凉的饮品更能驱散暑气呢?不想总去饮品店排队,又担心外面饮品有添加剂。那咱就自己动手,制作简单又好喝的夏日冰饮,让你在家就能实现冰饮自由,不仅喝着放心,滋味也是顶呱呱。

      2025-07-31 14: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山乡·交城宴

        主食主食头汤开胃菜主菜甜品主菜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茶饭,只有那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一首经典民歌《交城山》里的唱词,那句“大山里没有好茶饭”唱的是山里人的自谦,大山里的饮食可能不那么丰富,却有一些难得的好食材,要不怎么能有山珍的说法。 交城的庞泉沟一带盛产的野生山木耳、羊肚菌就是难得的山珍,更是纯天然无污染的自然馈赠,搭配上本土黑猪肉以及文峪河水库的河鲜,“高端的食材往往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滋味尽在天然。

      2025-07-31 14: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别让友情动摇你的意志

        一个人行事,总要坚持某种原则,若没有原则,就不成方圆,就会乱套,以后就难办成事,而坚持原则,是要有坚强的意志力。 那时公司员工住房,由我安排,为达到更合理的管理,我拟出一份关于住房详细管理制度。

      2025-07-31 14: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升学宴

        落日熔金,“秀云果业产业园”里的葡萄被镀上一层金色。果园的主人钟秀云正在园内忙碌着,今年的丰收已成定局,钟秀云笑得像一朵花。

      2025-07-31 14: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虚功做不出实绩

        世人常道天道酬勤,然“勤”之形态千差万别。有人深耕厚植,收获沉甸甸的金秋;有人则如陀螺般在光影中旋转终日,只卷起虚无的尘烟——此所谓“虚功做不出实绩”。

      2025-07-31 14: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我们单位的水源地和自备井

        作为1951年建厂的新中国老牌央企军工单位,我们厂曾是有水源地和自备井的“大户人家”。 我们单位的水源地位于现在的亲贤北街与体育西路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当时,单位的水源地是用砖墙围起来的,装有铁门,当时人称“小红门”,且派专人看守。

      2025-07-30 11: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别拿自己的题问别人

        我家楼下的孩子,今年高考发挥不好,成绩刚达本科线。孩子爸说:“上个本科院校,孩子将来再考研究生也一样。

      2025-07-30 11: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那年暑假 我用一把小镢头撑起半个家

        1977年的夏天,炽热的太阳把岢岚县宋家沟公社柳林湾生产大队周边的黄土山坡烤得直冒白烟。 那天早上,我揣着母亲连夜缝的布口袋,攥着那把磨得发亮的小镢头,跟着村里的大孩子们钻进了深山。

      2025-07-30 11: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餐厅风波

        为写一部《乡愁涓涓》的电视剧,我在中条山南部这个城市,已经住了两个月。这里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又紧挨黄河,很符合我要写的剧本的背景。

      2025-07-30 11: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沐夏炎 读雨深

        当热浪将柏油路蒸出扭曲的虚影,蝉鸣撕开七月浓稠的空气,世人总在空调房里抱怨暑气如潮,我却愿做足行于骄阳下的旅者——灼人的夏炎于我,是淬炼灵魂的三昧真火。古人咏叹“梅花香自苦寒来”,可谁又敢直面霜雪,将自己淬炼成铮铮铁骨?命运总藏着精妙的隐喻,恰似暴雨前的闷热总酝酿着甘霖,人生至暗时刻,也定会有一扇窗,漏进希望的光。

      2025-07-30 11: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雾锁江舟载岁痕

        江雾在破晓前最浓,像一层浸了水的棉纱,沉沉地压在河面上。老周蹲在船头,手掌贴着潮湿的船板,掌心能感觉到木头吸饱了夜露后的微微膨胀。

      2025-07-30 11: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封未曾发出的道歉信

        每年中考季,我总会从书柜里拿出一封陈旧的信笺凝视和深思,任凭记忆回到从前。其实,这是一封没有寄出去的道歉信,虽然已过去三十多年,但却犹如掠过心湖的点点红帆,时隐时现地触动着一份歉疚的情怀。

      2025-07-30 11: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吃草与食肉

        林语堂在《吃草与吃肉》一文中,把动物分为吃草与食肉两种。吃草动物,只管自己的事,故温和善良;食肉动物,专管别人的事,故奸险且长于算计。

      2025-07-29 16: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快乐的夏天

        夏天是真热,但也只能热着,不敢开空调,空调开了,凉快倒是凉快了,但是空调的风直往骨头里钻。躺在床上,就像是躺在热炕上,几分钟不到,汗就出来了。

      2025-07-29 16: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杜甫《望岳》:登山,我还要上天呢!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025-07-29 16: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中法学术交流工作坊给出“晋祠答卷”

        中法专家深入探访了店头村、赤桥村等传统村落。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孙轶琼)7月23日至28日,“晋祠文物建筑与周边环境系统性保护中法学术交流工作坊”在太原成功举办。

      2025-07-29 16: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书沄山水画中的“桃花源”

        我赏书沄,从一幅小品开始,它悬于我书柜上方,每每望去,会想起她屏息静气、凝神作画的样子。2014年,书沄笔墨尚嫩,多勾染,少变化,布局简单,设色着意,追求精准、细腻,倾向于写实,还被一定的美学经验和学院门派所束缚。

      2025-07-29 16: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忍让之道 意蕴深远

        《增广贤文》有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雨过天晴”。忍一时、退一步看似简单,却凝练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倡导以忍耐和退让化解冲突,达到和谐无争。

      2025-07-29 16: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太行空中村”岳家寨

        岳家寨位于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距县城40公里,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岳家寨原名下石壕村,2010年更名为岳家寨。

      2025-07-29 16: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运城籍导演马红斌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新文艺人才”称号(导演类)

        2025新文艺人才创新交流研讨会召开 运城籍导演马红斌获国家广电总局“优秀新文艺人才”称号(导演类) 7月27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2025新文艺人才创新交流研讨会在江苏昆山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大卫视、地方融媒体、传媒机构、高等院校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共话广播影视艺术提升、促进人才交流合作、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2025-07-29 12:38    来源:运城晚报
    • 古代入伏做些啥

        入伏,即进入“三伏天”,标志着真正暑天的开始。《汉书郊祀志注》中载:“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

      2025-07-28 11:2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蟋蟀的歌吟

        晋人崔豹在《古今注》里说:“谓其声如急织也。”那意思是说,蟋蟀的叫声,仿佛织女在飞梭忙碌,让织布机发出了密集不断的声响,催促而鸣唱。

      2025-07-28 11:2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世说新语》最著名的梗——将无同

        《未尽的快乐:魏晋名士社交处方笺》董铁柱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该书如同一扇通往魏晋时代的大门,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期名士们的社交生活与独特的快乐哲学。在这本书里,作者以《世说新语》为蓝本,深入剖析了魏晋名士在君臣、亲子、长幼、朋友、同僚、兄弟、夫妻这七种社会关系中的种种故事。

      2025-07-28 11:2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梦回——寻找蘑菇的外公

        《他们仨》刘黎琼著 译林出版社 彷徨于迷惘青春中的少年,无意中打开了外婆的回忆录,时光之门就此訇然开启。两代人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渐次舒展,铺陈出穿透时光的博大与丰美:从幽微丰富的真菌世界,到寥廓静谧的浩渺宇宙;从一方小院的恬淡烟火,到险峰高原的无尽蕴藏;从孜矻求索的科研道路,到相濡以沫的人生旅程……少年于文字间穿行,沿着祖辈与父辈的人生轨迹溯流而上,触摸字里行间蓬勃生长的家国情怀,感受绵长岁月里奔腾的爱与思念。

      2025-07-28 11:2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雅事说消暑

        盛夏来临,现代人想尽了各种方法避暑纳凉,那么,在科技远没有今天发达的古代,人们都发明了哪些消暑之法呢?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消暑奇招,历朝历代不断创新,甚至形成了一种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消暑文化”! 纸扇轻摇风自来。手摇扇子来纳凉,是中国古代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消夏方式和风俗。

      2025-07-28 11:2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赵梅生诞辰百年纪念活动启幕

        本报讯(记者史莉)7月19日,时值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赵梅生先生诞辰100周年,由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联合主办的系列纪念活动在赵梅生美术馆启幕。 活动以“百年梅生 雪海流香”为主题,涵盖三项主要内容:赵梅生先生蜡像揭幕、文献档案捐赠仪式及《梅香何处——赵梅生艺术人生》新书发布暨座谈会。

      2025-07-26 06:2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港式奶茶走向世界

        《牛奶狂潮:身体、科学与希望》麦秀华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瓶装豆奶、英式奶茶、丝袜奶茶、配方奶粉……眼花缭乱的奶制品是如何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并引发消费浪潮的?本书从多维度深入剖析中国牛奶消费现象,旨在揭示牛奶消费背后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引发人们对饮食健康、社会公正等问题的思考。 红茶中加牛奶和糖是英国的传统,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将茶叶形容为“文明砥柱”。

      2025-07-25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石笋:由此门潜入古蜀秘境

        《成都风物诗记》(中英文版)何大江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弦歌 《成都风物诗记》(中英文版)选取二十件文物或古迹,以诗为钥,撬开三千年时光的裂缝。透过缝隙看到的,不只是蜀地的风物,也有望丛祠里并肩而坐、相爱相杀的君王,有盗墓贼豹变为皇帝的传奇。

      2025-07-25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的囤书故事

        历史上有许多人喜欢囤书。唐朝宰相杜暹对书籍十分珍爱,家中藏书万册,堪称藏书大家。

      2025-07-25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陆游在逆境中的长寿智慧

        陆游在战乱频繁、医疗条件落后的时代能活到85岁高龄,他的养生之道融合了饮食、运动、情志调养等多方面智慧。 当晨光初透山阴草堂,八十多岁的陆游推开柴扉,院中粗陶砂锅里正细火慢炖着新米粥,山药雪白如玉沉浮其间,灶边犹萦绕着他那句“山药进琼糜”的诗句。

      2025-07-25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唐代学子收到录取通知书后

        到了学子们收获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了,“金榜题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喜事”之一,古人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也有自己的庆祝方式。以唐朝为例,读书人考中进士要比现在的高考难得多,“复读”多年能考上还算幸运,大部分考生一生无名。

      2025-07-25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探寻古代照明史

        2022年,山西陶寺遗址考古队在一处4000年前的宫殿地基下,发现了30余盏陶质灯盏组成的“照明矩阵”。这些灯盏呈北斗七星状排列,盏底残留着混合动物油脂的黑色碳化物,将中国人工照明的历史推至夏朝前夕。

      2025-07-25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翼城花鼓 讲述黄土地的传奇

        在山西南部,有一座被鼓声浸润了千年的小城——翼城。每当晨曦微露或暮色四合时,这里总会有铿锵的鼓点穿透时光,那是翼城花鼓在讲述属于黄土地的传奇。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探寻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

        相对于杭州宋城打造“建筑可阅读、文化可触摸”的沉浸式演艺、开封清明上河园用实景演出演绎北宋市井文化,太原则是开辟了一种新路径,探寻历史文化的现代表达。走入山西太原的老街巷,摸一摸斑驳城墙上的砖瓦或者黝黑家门上新生的混凝土地面时,我才明白,这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的蜕变——它并不是一种对过去的简单回望,也并非试图朝着现代大步迈进的一次彻底改编,只是剥离旧的部分,留下有生命力的东西,在一点点地生发出自身的新意,替我们交代着一些关于文化的切身言说。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用影像守望黄河文化

        图为王悦摄影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 一位成功的摄影家,往往会因某个特定题材的作品而被载入摄影史册。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