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她忘了全世界,却记得我的小名

        凌晨4点从梦中惊醒,母亲亲切的面容浮现脑海,让我再难入眠。 母亲已八十高龄,近两年,阿尔茨海默病如恶魔般缠上了她,一步步将她拖向衰老的深渊。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莜面里的乡愁

        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总有一种味道,能穿越岁月的缝隙,直击心灵深处。于我而言,那便是莜面的味道。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抗战文艺撷英——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黄河》:民族的苦难与曙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各地文艺工作者以不同的形式投身到救亡图存的浪潮中,将炽热的爱国热情倾注于笔端。这一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抗战的前线,成为当时抗战文艺的重要阵地。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到中阳去

        读到小说《吕梁英雄传》,是小学三年级的那个夏天,书中的抗日英雄裹着头巾、抽着旱烟、腰里别着驳壳枪,昼夜穿行在吕梁山的沟梁塬峁之间,他们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整整一个夏天,我十一岁的脑袋里灌满了吕梁山里的枪声。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城市黄昏

        陈国庆摄 .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夏有萋草

        百虫啾鸣,撕开夏的帷幕时,萋草正以铺天盖地的绿意漫过田埂和河堤。随处可见的萋草兀自生长,潮润着燥热的空气,抽打着流火的日子。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风景(国画)

        路咏作 .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永不褪色的勋章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阳泉矿区融媒体中心,张晓丽手捧一枚熠熠生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讲述着外祖父张培谋的故事,“这枚纪念章,是姥爷一生最珍视的荣誉。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石窑寺前照心灯

        农历二月二午后,与好友相约前往位于太原市西山石窑寺游玩。因地理和气候原因,山上树木较少,多为低矮灌木。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在热血里,养一份生命的自足

        刚从献血屋出来,左胳膊绷带下还有些隐隐的疼。我骑着小黄车一路前行,7月的骄阳把车座晒得滚烫。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井水西瓜消长夏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北宋诗人曾几以寥寥数字便道尽了盛夏的煎熬。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清风徐来曹乃谦

        核心阅读 曹乃谦潜心多年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换梅》,于2025年6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共70万字,分为“行云”“流水”“明月”“清风”四辑,共108章,以山西应县为背景,通过个体命运折射家国变迁,展现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下平凡人物的真实生活。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一部乡土中国的黄河滩往事

        段艾生(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所著、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肥沃的黄河滩》,以宏大的叙事跨度、细腻的百年场景、密集的历史事件与鲜活的人物群像,构筑了一部厚重的农村发展史。如今,潜心创作小说的人已不多见,而农村题材的作品更是寥寥。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悦读山西】《铃铛里的童年》

        武慧敏北岳文艺出版社重点项目策划室编辑 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铃铛里的童年》收录了薛荣从2014年起创作发表、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晋北地区乡村生活的系列散文。 这些作品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幽默诙谐的风格,展示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乡村生活图景,呈现了晋北地区独特的年俗文化,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绵绵哀思,寄托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平凡民众身上人性光辉的钦敬赞美,对陪伴自己度过童年时代的动物朋友悲惨命运的同情悲悯。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河曲雪落处 尽是无声诗

        河曲人张学聪,人如黄河河谷裂缝里渗出的陈年老窖,初交寡淡如冬月霜,待熟络了,那股子呛人的凛冽腾起一团燎人的热,烧得人眼眶发烫。他笔下的黄河与山脉哪里是水墨皴染?分明是用狼毫蘸着热爱,在岁月的褶皱里刻下的生命符咒,每一道笔触都带着黄土地的粗粝劲儿,硌得人心生敬畏。

      2025-07-25 06:5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高铁上的英语课堂

        那天,我坐高铁从扬州到杭州,在高铁上听了一堂课,虽然是英语课,许多单词都听不懂了,但这堂课,必将恒久地刻在我的生命旅程里。 当那位年轻的女子站在站台时,我就注意到了:长发飘逸,一袭粉裙,双目有神,眉宇间透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2025-07-24 09: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生命的姿态

        水仙花在青瓷盆里静静绽放时,我正试图从手机屏幕里挣脱出来。那些闪烁的图标就像无数张开的嘴,争相告诉我应该如何生活——职场秘籍、情感指南、成功学讲座——它们不断喧嚣着,却唯独漏了最重要的事:如何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2025-07-24 09: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灶火与芯片之间

        母亲从乡下带来了半麻袋干柴,堆在阳台上,像一座小小的丘陵。她坚持要在城里用柴火灶熬粥,说是电饭煲煮出来的粥没有“魂”。

      2025-07-24 09: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大树底下好读书

        老槐树荫下的阳光是筛过的。七月的烈日穿过层层叠叠的叶片,落到青石板上时,只剩些碎金似的光斑,像谁不经意撒了一把铜钱。

      2025-07-24 09: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话说文物】绵山珍宝“大唐汾州抱腹寺碑”

        大唐汾州抱腹寺碑 讲述人:杜国华 巍巍绵山,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因春秋晋国大夫介之推隐居于此,成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纪念性节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实为泱泱华夏之历史文化名山。

      2025-07-24 06:5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流水潺潺

        孟米贵摄.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大学教授的小学课堂

        2023年的一天,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视频背景是一幅书法作品,上写“大学教授的小学课堂”,主播叫刘毓庆。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野水春汛:一卷流动的乡土诗笺

        编者按 黄风是我省重要的散文作家和报告文学作家,近几年他的散文以其独特的风格,在国内引起关注。 2023年底,他的散文《野水的季节》获得第十届冰心散文“单篇作品奖”。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墙垣不语 笔墨传声

        花潮簇拥,似自然以芬芳致敬艺术;水墨氤氲,如画家借笔触倾诉乡愁。7月7日,方山影剧院内,“古越神韵 大美张家塔”中国青绿山水画院作品展圆满收官,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以48幅丹青佳作,为方山人民献上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盛宴。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让晋剧艺术焕发新时代光彩

        作为开创晋剧“牛派”艺术的大师,牛桂英毕生致力于晋剧的传承与革新,在舞台上以“云遮月”般低沉婉转的行腔塑造出沈后、王宝钏、秦香莲、曹玉莲、百花公主等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在舞台下她口传心授、甘为人梯,培养出王爱爱、田翠兰、芦变嫦、梁美萍等一批优秀传人,其艺术经验与探索在晋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回望牛桂英的艺术建树与精神风范,对于推动晋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具有重要价值。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碾馔

        在中华山,第一次吃到传统美食,碾馔。 新麦微炒碾为条,即碾馔,是运城一带的传统美食。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鼓槌起落间的非遗人生

        图为晋南威风锣鼓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勇(中)在智利传授威风锣鼓。 锣鼓在晋南一带是特色文化,尤以洪洞、尧都区的威风锣鼓最为有名。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悦读山西】《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

        紫箫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山西省高级语文老师 山西省优秀班主任 《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套被评为2025年“山西好书”的红色文献。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疏影横斜的“媒园”心路

        《飞过梅园》,四个字,简洁而有诗意。什么样的文字才能把“梅园”这么暗香浮动的命题写好?作者周俊芳并不掩饰自己的顾影自怜,她以中国媒体在信息共享时代市场冲击下的改革为背景,通过刻画许多中年知识分子盘根错节的情感纠葛,展示出一个疏影横斜的“媒园”。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抗战文艺撷英——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诞生在战火硝烟中的抗日怒吼

        《在太行山上》歌词简谱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这首雄壮有力的抗战歌曲展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积极投身民族解放战争的豪壮与气势,展现了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的抗战精神。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急时刻,是奉行不抵抗的卖国投降政策,还是同仇敌忾、抗战到底?这是中华民族别无退路的生死抉择。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让我为你遮风挡雨

        那年高考,照例阴雨绵绵。7月6日下午,我们这批参加高考的学生,挤上学校准备的一辆大卡车,来到位于县城的临猗中学,接受三年来的最后一次洗礼。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时光重现

        暑期学校放了假,办公室里只剩我一人。泡上一杯柠檬红茶,又咬了口绿豆酥——听说喝茶配点心才最地道。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蒲韵悠长

        这几年,我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蒲剧,工作之余常在手机上欣赏蒲剧名家唱段,或是看一些蒲剧演员和爱好者们的直播,闭上眼用心聆听那忽而高亢激昂忽而委婉缠绵的蒲剧曲子。每当此时,我记忆的齿轮就会慢慢拨转,脑海深处一帧又一帧地回放那早已定格的童年往事。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我与小站

        二十多年前,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成为一名铁路职工,坐上绿皮火车,奔赴北同蒲线上的一个小站,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列车一路向北行驶,我倚靠着车窗,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渐渐地,眼前的景物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城市的高楼和街道,出现了零星散落的村庄。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臭椿树

        臭椿树,是相对于香椿树而言的。香椿,好吃,不中看;臭椿,中看,不中吃。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文学是蕴含在每个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连日来,一篇由山西古交农民工创作的1957年高考同题作文《我的母亲》,写哭全网。这篇题为《我的母亲》的短文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自己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暗合了文学最本质的诉求——真诚地表达。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赵树理创作理念的当代启示

        赵树理的创作理念为新大众文艺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他始终以普通劳动者自居,笔记本里记录的多是农事细节,如土地利用、种子选育等具体内容,这种将“为农民解决问题”置于创作之上的态度,启示当代创作者必须摒弃书斋想象,全身心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大众文艺创作。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雨后溪山清如洗(国画)

        姜维作.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小名的保质期

        祖母在时,我有个小名叫“小发”。这名儿仿佛只活在祖母的舌尖上,也只在她唤我时才真正活泛起来。

      2025-07-17 09: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纸伞下的江南

        梅雨来的时候,巷口的阿婆又开始卖伞了。她的伞不是花哨的洋伞,而是老式的油纸伞,伞面泛黄,像是被岁月浸透的宣纸。

      2025-07-17 09: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木梯旧时光

        小时候,家中有一个近三米长的木梯,槐木制成,一身绿装,与众不同。或靠在院墙上,用时方便,搬着就走;或放堂屋,横着进出,也不显费事。

      2025-07-17 09: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岁月熬煮的母爱

        儿时的北方乡下,没有如今四季常青的蔬菜大棚,西红柿是十足的“夏日限定”款。老家院子东南角那方不足丈许的菜畦,被母亲拾掇得井井有条。

      2025-07-17 09: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片落叶的弧度

        夕阳是淡金色的,像刚冲泡好的蜂蜜水,稠稠地泼在院角的老榆树上。我坐在竹椅上看树叶,一片叶子正从高处往下坠,不慌不忙,带着点悠闲的意思。

      2025-07-17 09: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翰墨铸魂 铭记历史

        红日照遍东方 王保雷铁骨铮铮 李晨青松 徐元章太行人家 秦永刚铸魂 徐翔逸忆往昔浴血拼杀驱日寇 看今朝图强奋进谱新章 郭天红抗战胜利载史册 民族复兴展宏图 半白和平家园 刘伟烽烟忆昔九州同忾驱敌寇 薪火承今万代相续守华光 李谦平 近日,由太原市专家协会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展”在太原双塔公园国学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了百余件参展作品,既有再现抗战烽火的恢宏画卷,也有抒写民族气节的遒劲墨宝。

      2025-07-17 06:46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织梦”——山西省第三届纤维艺术作品展

        6月13日,由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筹备处、山西千渡长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织梦”——山西省第三届纤维艺术作品展在千渡长江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从国内外160件报名作品中遴选而出,通过丰富的视觉与感官效果,带大家走进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融合的美妙世界。

      2025-07-17 06:46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丘壑随行——解刚、刘刚山水画写生展

        店头古堡写生 解刚太原钟楼街 解刚七宝古镇 刘刚孤岩庙 刘刚 7月4日,由山西省书画院主办的“丘壑随行——解刚、刘刚山水画写生展”,在山西文艺大厦品逸轩开幕。展览展出了两位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36幅山水画写生作品。

      2025-07-17 06:46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九曲黄河诵》:交响乐章里的黄河新声

        交响套曲《九曲黄河诵》演出现场。本报通讯员摄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站在指挥台上,我感到与作品、乐团、观众之间有一种奇妙的连接。

      2025-07-17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少年之约》开启沉浸式红色阅读新体验

        7月12日下午,一场名为“少年之约,跨越时空的红色承诺”的读者见面会在太原书城阅读服务中心举行。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山西新华书店集团太原有限公司、太原市读书协会和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这场活动,围绕新书《少年之约》展开,通过文学与科技融合的形式,创新演绎烽火少年的抗战故事,吸引众多亲子家庭参与,共同开启一段震撼心灵的“跨时空对话”。

      2025-07-17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红色晋绥·英雄吕梁”主题创作采风活动落幕

        本报讯 7月2日至6日,省文联、省音协、兴县三晋文化研究会和山西大学山西民歌传承基地在兴县开展了为期5天的“红色晋绥·英雄吕梁”主题创作采风活动。 此次活动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线,深入领略兴县厚重的红色文化、旖旎的黄河风光、多彩的人文风情和崭新的工业风貌。

      2025-07-17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马匏青绿

        马匏在乡间常被亲昵地唤作“马匏蛋儿”,也有叫“马宝”或“马泡”的,就像一个人有乳名,草木也有昵称,叫起来顺口,听上去亲切。从小在乡村长大的我一直纳闷:马匏本是田间一株名不见经传的野草,看它的模样、凭它的气质、论它的功效,怎么能和驰骋千里的骏马相提并论呢? 马匏(读páo)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就地拖秧生蔓,秧上每节有一根卷须。

      2025-07-16 10: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