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一场光影与民生的双向奔赴

        7月至10月,我省启动“光影惠民 乐享山西”电影惠民促消费活动,采取“政府+企业”联合补贴模式,投入900万元用于观影优惠,覆盖暑期、国庆等重点档期,并通过云闪付、猫眼、淘票票等平台发放补贴。此举既是落实“中国电影消费年”部署,也是我省推动文化消费升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

      2025-07-24 06:5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晋能控股集团沁园春职工合唱团北京夺冠

        本报讯(记者李建莉)7月14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合唱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180余支合唱团近万人参与角逐。晋能控股集团沁园春职工合唱团凭借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从16个组别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一级团队奖”及“十佳团队”总展演冠军,成为该项赛事首个夺冠的山西合唱团体。

      2025-07-24 06:5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方山县群众文化汇演精彩纷呈

        本报讯 7月11日至12日,方山县国旗广场上人头攒动,掌声不断,“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群众文化惠民活动暨文化馆免费开放成果汇报演出在这里举行。为期两天的演出集中展示了方山县群众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

      2025-07-24 06:5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赵望进捐赠书画作品展亮相山西博物院

        本报讯(记者史莉)7月20日上午,“汾水之滨跬步行——赵望进捐赠书画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展览集中呈现了书法家赵望进捐赠的百余件艺术精品,全面展现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文化情怀。

      2025-07-24 06:5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碧波里的时代记忆

        炎炎夏日、金乌吐火,即使宅在家中也是闷热难熬,此时能跃入一池碧波、挥臂戏浪,那份惬意宛若远离凡尘。如今,各种新颖的公共游泳场(馆)随处可见,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公共游泳场游泳不仅是奢侈消费,甚至一票难求。

      2025-07-23 09:4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荒芜了一亩田

        俗话说,打渔摸虾,耽误庄稼。可沅水村的吴二既不打渔,又不摸虾,却硬生生耽误了一亩地的庄稼。

      2025-07-23 09:4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莲子酱里的旧光阴

        傍晚时分,暮色刚刚爬上窗棂,厨房里飘来一阵清甜的香气。灶台上的小锅正哼着咕嘟咕嘟的小调,琥珀色的莲子酱在锅里慵懒地翻着身。

      2025-07-23 09:4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墙缝里的草

        去年春天,我发现阳台墙角裂了一道缝。缝很细,指甲都插不进去。

      2025-07-23 09:4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那些有瓜棚的夏天

        与朋友去乡下,路过一片西瓜地,圆滚滚的瓜儿卧在藤叶间,却不见一个瓜棚。朋友笑说如今没人偷瓜了,不必搭棚。

      2025-07-23 09:4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那年家门口砌了半米砖墙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夏日,我住在粮库宿舍的一间平房里,正在午休时,屋顶上滴滴答答漏下的雨水打湿了顶棚,滴进了家里。院里的流水汇成小河,越过门槛,漫进了家里。

      2025-07-23 09:4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清凉锡崖沟

        古人云:“偃仰茂林逃酷暑”。意思就是暑天太热了,就适合去山中的林子里躲着。

      2025-07-23 09:4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缺脚的时髦照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20岁刚出头的我在厂里的宣传科任新闻干事。我有个好朋友叫海青,他在我们厂职工医院的X光室工作,所以他鼓捣照片的暗室操作技术比我强,每次拍回新闻图片都找他帮我冲洗。

      2025-07-23 09:4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在夏天里读一本书

        喜欢书,喜欢读书,喜欢在夏日午后,找一方闲适之所,阁楼小屋抑或是清幽庭院,读书、写字,在书本散发的雅致暗香中怡然自乐。 夏日,天气燥热,骄阳似火,在配合冰镇可乐、西瓜的同时,适宜读一些防暑降温的书。

      2025-07-22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千年铁府”荫城镇

        荫城镇位于长治市长治县上党盆地南缘,距长治县城15公里,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荫城是上党(长治)地区四大古镇之一。

      2025-07-22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天上看天山

        乘飞机到新疆总有三四次了吧,怎么一次也没有在飞机上看到天山? 当飞机沿着准噶尔盆地的南沿,与天山并行时,坐在左舷窗的我,突然激动了!啊,天山,皑皑白雪覆盖着峰顶的天山,伴行着我,向着乌鲁木齐飞去。我激动地望着洁白的山峰,情不自禁地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2025-07-22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忆王孙·访蒲松龄故居

        聊斋门巷步清幽,茅舍三间仙气留,人鬼深情笔底收。尽风流,梦断天明是别愁。

      2025-07-22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各安生理,各有恒业

        生理,有生计、职业之意。现代中国人对“铁饭碗”、对安稳工作有一种莫名的情结,这背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恒产”“恒业”的观念。

      2025-07-22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差评

        “我觉得,将来只要一天挣二十块,就足够我活啦。”小子懒洋洋地摸着肚皮,打出一串响亮的饱嗝。

      2025-07-22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忆王孙·紫金山天文台

        魁星高宇半云中,万道金光照碧空,拾级登台瞰翠峰。问余公,何日相携探昊穹? □刘存发 词。

      2025-07-22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忆王孙·游玉皇庙抒怀

        太清游罢豁心胸,万里黄河水向东,岱顶擎天登险峰。健如松,会饮少陵三百盅。

      2025-07-22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时的清凉保鲜之道

        在炎炎夏日,暑气肆意弥漫,阳光炽热得仿佛要将世间万物烤化。此时,我们只需轻轻打开冰箱,便能取出新鲜的食物,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清凉。

      2025-07-14 10:4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黄河我心中的歌》传承血脉里的山西DNA

        1985年,闻鸣创作《黄河母亲河》时的照片。崔凤岐在工作中。

      2025-07-14 10:4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探索生态发展路径,赋能乡村振兴未来

        2025年7月9日至10日,太原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暑期“三下乡”筑梦乡村行实践团队一行13人走进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峪口村,开展以“探索生态发展路径,赋能乡村振兴未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团队凭借专业所长助力乡村发展,用青春力量践行时代使命,在短短两天内,通过文化探寻、非遗体验、志愿服务与生态调研等丰富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动能。

      2025-07-14 10:09    来源:山西新闻网
    • 千古唯一的副状元

        古代科举,三年一届,吸引着天下才子竞相角逐。每一次科举,都会产生若干进士,而最优秀的三人,经皇帝殿试后,会分别被赐予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头衔,这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

      2025-07-11 10:4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度夏穿什么样的鞋子

        炎热的夏季,现代人脚上穿的是各式各样的潮流新款凉鞋。单说女士凉鞋,式样繁多,可谓是“花枝招展”。

      2025-07-11 10:4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七尺男儿”究竟有多高

        影视里动不动就能看到一些男子说自己是“堂堂七尺男儿”,感觉只有够了这七尺,男儿才是威风凛凛的样貌。如果按现在三尺一米计算,七尺得两米三!这不就是巨人?堪比姚明。

      2025-07-11 10:4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杨大炜:希望能成为古建与大众间的纽带

        扫码看视频。 “爸爸,北京有唐代木构建筑吗?” “没有。

      2025-07-11 10:4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我省两剧目参加“新时代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展演展示活动”

        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文化和旅游部纪检监察组指导的“新时代廉洁文化优秀作品展演展示活动”拉开帷幕,从全国报送的近120部优秀廉洁文化题材剧目中遴选出的37部剧目将在线上与观众见面。其中,我省创排的话剧《于成龙》、京剧《陈廷敬》将于7月中旬在“文艺中国”视频号、文旅部政府门户网站等数十个平台上进行展播。

      2025-07-11 06:3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根植传统的现代抒写

        铺纸蘸墨绘太行巍峨,运笔调色勾天地灵秀。“太行山襄垣袁家沟写生情中国画家画太行”启动仪式在襄垣县王村镇袁家沟村举行。

      2025-07-11 06:3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一位红色摄影家的光影传承

        ①②③④顾棣参加研讨会《中国红色摄影史录》书影顾棣摄影生涯的第一张照片是为母亲拍摄的。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顾凝固在底片上的烽火岁月,依然历历在目。

      2025-07-11 06:3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童话语境中的现代教育思考

        儿童剧《妈妈再爱我一次》剧照 今年“六一”期间,现代儿童剧《妈妈再爱我一次》在青年宫演艺中心首演。该剧由太原市委宣传部和太原广播电视台出品。

      2025-07-11 06:3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水墨微雨宜读书

        周末走进古街一家书店,看见了《追山》这本书,寻一处窗边,静静地阅读。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2025-07-11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拖动青春的“进度条”

        顾拜妮的中篇小说集《乳酸菌女孩》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合租女孩》《绿光》《尼格瑞尔》《水形物语》《乳酸菌女孩》等5部中篇小说。目录前的扉页有一句“献给30岁的自己”。

      2025-07-11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翠谷空音(国画)

        董智敏作.

      2025-07-11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烟火人间的温情叙事

        李心丽长篇小说《命运的魔方》叙述了老桑一家人的平凡故事,揭示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里的命运沉浮,细密的语言,和缓的笔调,呈现出一种日常生活的细水长流与脉脉温情。 桑来福把第五个女儿和梁茂泉的第六个儿子互换,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儿子。

      2025-07-11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小草赞

        在沙坡那片被许多人遗忘的乱石滩,时光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岁月沉淀的只有寂静与荒芜。棱角分明的石头随意散落着,像是大地为所欲为的棋子,杂乱无章。

      2025-07-11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满目芳华 万般美好

        夏天的风轻轻掠过,千万朵鲜花应声绽放。月季在街头巷尾摇曳生姿,荷花与睡莲轻倚碧波相映成趣,合欢如温柔的粉霞落在枝头……繁花将我们生活的城市装扮成一座花园,这花园里不仅生长着娇艳的花朵,也生长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2025-07-11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抗战文艺撷英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走向民族化大众化的标志性作品

        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于1943年9月由太行区(华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三四个月后,即1944年2月再版,1946年印刷第三版。

      2025-07-11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向野而行

        山是一座一座地连绵着,随便沿一道沟谷或山崖走进去,层层叠叠的褶皱里,都会别有洞天。走着看着,人就整个地恍惚或者空灵了。

      2025-07-11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悦读山西】《应县木塔大木作研究》

        任俊芳 三晋出版社文史编辑室主任、副编审 本丛书由乔云飞、刘畅主编,由三晋出版社出版,分“尺度篇”“榫卯篇”“工具篇”三部分,对应县木塔构造、建造原理分别从大木尺度设计、榫卯构造、加工工具三个角度进行探源性系统解构,首次基于建造角度对应县木塔做的结构拆解,并形成了科学数据,为保护木塔结构安全、确立木塔保护修缮方案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数据。丛书采用了采样式X 射线成像数据、三维激光扫描等手段获取,分别对木塔大木原初尺度设计做解读,对榫卯做全面图解,通过加工痕迹揭示木塔建造的工具类型和施运方式。

      2025-07-11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笛声撩人

        平凡铸就伟大,奋斗书写时代。从太行山麓的麦浪翻滚,到汾河岸边的机床轰鸣;从三尺讲台的谆谆教诲,到街头巷尾的快递奔忙——三晋大地的每一寸热土,都跃动着劳动者最动人的身影。

      2025-07-11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读书好比吃东西

        参加过某企业的一次读书会。外请的组织者来自一家以读书赢利的机构。

      2025-07-10 10:0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绿豆煮夏天

        记得过去到了夏天炎热难熬的时候,人们尽可以摇摇扇子。如今扇子这事物,似也不易摇起,以空调代之;唯绿豆汤还可照旧喝下去,它是盛夏可以抵达凉爽的美汤。

      2025-07-10 10:0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石块路与天文钟

        踩着石块铺成的路,走进同样是石块铺成的布拉格老城广场,去等待天文钟整点报时。 导游说:“我们刚才走过的路已有300年的历史。

      2025-07-10 10:0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高考和种地

        父亲在麦田里直起腰时,我正在考场里伏案疾书。六月的阳光同样灼热,只不过落在他脊背上的是实实在在的金黄火团,投在我试卷上的却是命运虚晃的闪光。

      2025-07-10 10:0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放下标尺

        几位母亲聚在一处,话头如同无法停下的车轮,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孩子们的学业:谁家孩子数理化每次考试都接近满分,谁家孩子作文是强项,谁家孩子考入重点学校的重点班,生活和学习从来不需要父母操心,谁家孩子个头长到一米八……我表情平和,跟着众人感叹,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如此优秀!内心早已翻腾如巨浪,儿子的身高在班上倒数;儿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普通学校普通班级就读;儿子的成绩一直不温不火,时有偏科;儿子升入高中,每到周末仍会玩游戏…… 在孩子的成长上,世俗的标尺无时无刻不在催逼着我:读幼儿园时,我要求儿子在学校不哭不闹,上课小手背好,吃饭不挑食,中午安静地睡午觉;读小学时,我希望他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能从各种兴趣班中发现一种天赋;我期盼他进入初高中后成绩飙升,一路重点学校重点班级,最后进入重点大学…… 然而,我的期望屡屡落空。每到孩子升学的重要时间节点,我更是焦灼不安,紧盯着他的学习,像念紧箍咒一样叮嘱他高效完成作业,坚持预习和复习,像防贼一样防着他玩手机,絮絮叨叨地要求他锻炼身体,吃饭时盯着他的筷子,要他每盘菜都夹一点。

      2025-07-10 10:0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于成龙与陈廷敬的交往

        康熙手书赐匾——高行清粹(拓片)方山县峪口镇张家塔村,于成龙曾孙于大檀所题“敦厚家风”木刻版匾额 家世渊源与早年砥砺 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于成龙生于永宁州来堡村。其家族自元代起即为当地望族,至明清之际虽渐趋中落,仍保有耕读传家之传统。

      2025-07-10 07:0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留住抗战记忆】三件武器背后的英雄传奇

        赵正午使用过的枪、刀、望远镜 1937年忻口战役后,11月6日,日军占据忻县县城。忻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迅速组建抗日武装,与来犯之敌展开殊死斗争。

      2025-07-10 07:0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三晋寻古韵 一眼越千年】石壁佛光玄中寺

        说到玄中寺,交城人都会说,也叫石壁寺、永宁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方向石壁谷深处,也就是交城人爱说的:石壁沟掌里。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创建,承明元年建成。

      2025-07-10 07:0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话说文物】北齐娄睿墓《鞍马出行图》

        主讲人:韩颖 说到“壁画”,您会想到什么? 是拜占庭、意大利、西班牙,还是敦煌、云冈、麦积山? 不同于文艺复兴和石窟寺的宗教艺术,在中国,还有一种墓室壁画,在地下幽闭的世界里传承了上千年…… 魏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曾说:“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意思是,墓穴已闭成幽暗,永远不能见曙光。

      2025-07-10 07:0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