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唯一的副状元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古代科举,三年一届,吸引着天下才子竞相角逐。每一次科举,都会产生若干进士,而最优秀的三人,经皇帝殿试后,会分别被赐予状元、榜眼和探花的头衔,这是无数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耀。然而,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的科举却打破了常规,只产生了状元和探花,没有榜眼,取而代之的是“副状元”。这独特的安排,让这一届科举充满了传奇色彩,正副两个状元的出现,堪称空前绝后,而那千古唯一的副状元丰熙,更是以他独特的经历,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弘治十二年,农历己未年,大明己未恩科的大幕徐徐拉开。全国才子如璀璨星辰汇聚京城,唐伯虎、徐经、王阳明等一众声名远扬的才子皆在其中,他们怀揣着梦想与抱负,踏上了这充满未知的科举之路。经过严格的笔试,浙江鄞县考生丰熙脱颖而出,他的文笔清晰,对政事的见解独到而深刻,被主考官评为第一。而呼声最高的唐伯虎、徐经却因涉嫌作弊被直接取消了殿试资格,王阳明获得总分第九。按照殿试的规矩,考官会先择选出一个名次排序汇报给皇帝,再由皇帝钦选殿试排名。
  丰熙,这位来自浙江鄞县的考生,凭借着清晰的文笔、独到的政事见解,在严格的笔试中脱颖而出,被主考官评为第一。他的才华,如同春日里破土而出的春笋,生机勃勃,令人惊叹。可谁能料到,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殿试之时,当他一扭一扭地走进奉天殿,明孝宗朱佑樘看到他跛脚的模样,心中便有了决断。大明状元郎要骑马游街,代表朝廷脸面,孝宗默不作声。但丰熙的对策实在出色,皇帝阅后称奇不已。最终,孝宗首开先河,设立双状元,丰熙成为了千古唯一的副状元。
  对外发榜,一甲进士三人,状元伦文叙,探花刘龙,而在这两人之间,赫然是副状元丰熙。伦文叙虽名列丰熙之前,出席公众活动风光无限,可丰熙这个副状元的名号,却如同一颗独特的明珠,在历史的天空中散发着别样的光芒。这独一无二的名号,让他即便位居人后,却依旧光彩照人,赢得了世人的敬重与赞叹。
  丰熙的一生,也因这副状元之名而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学富五车,却因脚跛屈居副状元,这无疑是人生的一大遗憾。但他并未因此而消沉,反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在仕途上坚守自己的原则。早年,他因不容于宦官刘瑾专权,被贬至南京翰林院任普通职位,可他没有抱怨,默默坚守着自己的清正廉洁。到了嘉靖皇帝时,“大礼仪之争”爆发,丰熙等大臣在左顺门跪地哭谏,哪怕惹怒皇帝,遭受廷杖,被流放到福建镇海卫,他也毫不退缩。在镇海卫的13年里,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直至孤独病逝于戍所。
  丰熙虽没有状元的正位,却有着状元般的风骨与气节。他的硬骨头精神,是明代士大夫的典范。他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那千古唯一副状元的名号,更是让他成为了科举史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当我们回望历史,丰熙的身影依然熠熠生辉,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一段别样的传奇,让后人在感叹之余,更多了一份敬重与敬仰。

□刘忠民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