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家门口砌了半米砖墙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夏日,我住在粮库宿舍的一间平房里,正在午休时,屋顶上滴滴答答漏下的雨水打湿了顶棚,滴进了家里。院里的流水汇成小河,越过门槛,漫进了家里。
  我戴顶草帽,急忙从院里找来砖头、泥土,垒成矮墙,大约有半米高,再用泥土堆在砖头两面,把水挡在门外。家里怕淹的物件都放在高处,地上摆了锅、盆接房顶漏下的水。一阵手忙脚乱,搞得浑身泥水。当时这房子是我们的婚房,比起婚前,居住条件已是大有改善。
  以前,我们家六口人,蜗居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特别是我参加工作后,经常上夜班,休息成了大问题。好在我家住在宿舍院的东南角,东面是另一个单位的外墙,形成走廊,很少有人行走。经单位领导默许,把走廊两头一堵,盖了一个房顶,打通,成了两间房子,住房紧的状况有所缓解。
  1983年,粮库盖了一排宿舍,给父亲又分了一间旧房子,也就成了我们的婚房。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各单位都在想方设法给职工建住宅。1988年,我们单位也买了两个单元给职工解决住房问题。为解决更多职工的住房问题,单位把大套房隔断,分给两家居住,一户四十多平方米,我分到了一套隔断的房子。拿上房子钥匙后,父母和我们带着孩子欣喜地去看新房。虽然没有客厅,却是两居室,有暖气、有厨房,比我们的居室又大又亮堂。孩子兴奋地在屋子里来回穿梭,感觉处处新鲜。一会儿手舞足蹈地跑回来,喊着“妈妈,妈妈,家里有水管,还有茅房!”虽然是两家共用一个厕所,但再也不用往公厕跑了,也不用担水了。孩子兴奋,我们也兴奋。
  1994年,单位又建起了两座职工宿舍楼,通过打分排队,我调整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楼房,独门独户,有卫生间,能洗澡,还用上了煤气,干净清洁,再不用生火了。客厅是一个拐把厅,20多平方米,用玻璃墙隔断,就辟出了一间书房,打了一组书柜,妻子还买回了写字台、“老板椅”。家里宽敞明亮,设施齐全,住宿环境又上一层楼。
  2002年,妻子单位职工集资建房,我们又买了一套3室1厅南北通透的房子,居住环境比以前更舒服了。逢年过节招待亲戚客人也是宽宽敞敞的。现在儿子住一套,我们住一套。去年,我们把大房子又装修了一次,换了双层玻璃窗户,改了地暖,加了保温层,冬天暖洋洋的,焕然一新。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父母及弟弟们也都住进了楼房,安居乐业,再也不用怕下雨屋漏,怕雨水流进家里犯愁了。

梁建军(太原)

(责编:刘_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