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块路与天文钟
石块路与天文钟
踩着石块铺成的路,走进同样是石块铺成的布拉格老城广场,去等待天文钟整点报时。
导游说:“我们刚才走过的路已有300年的历史。”我并未感到惊讶,因为布拉格整座城市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脚下的路自然在列。
回望走过的路,恍若有穿越之感,每一个石块都闪着历史磨出的光,透着历史的光晕和深邃。最小的石块只有5厘米见方,同样大小的它们排列有序,组成一个方阵;最大的石块大约是20厘米乘以10厘米的长方形,它们同样排列有序,组成另一个方阵。各个方阵紧密相连,排列的队形也挺有创意,有的队列成排成行,四四方方,纵横划一;而有的队列成弧形,向着一个圆心,围拢在一起,好像在相互鼓励,又似乎在静听出征的号令。
我惊讶的是,历经300年的风雨沧桑,成千上万的石块竟然没有一块缺失或者松动,每一块都始终不渝、牢牢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匠心独具,技艺精湛,让人肃然起敬。
快到整点了,高高的天文钟前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各种肤色的人都举起了手机,准备拍照或者视频。钟声响了,声音宏亮、悠扬,响彻在布拉格上空。同时,钟楼上的门窗全部打开,12个木偶走马灯似的依次现身,与钟声互动。随着一声雄鸡鸣叫,报时结束。
天文钟是一座精美别致的自鸣钟,钟楼建于1410年,钟是由一个钳工用锤子、钳子和锉刀等简陋工具手工制成的。时至今日,已经600多年,天文钟仍然走时准确,堪称奇迹。当地人常常在此驻足,校对手表时间,这里也成了世界各地游人喜爱的打卡之地。
石块路,天文钟,它们透露出的工匠精神让我感触至深。具有工匠精神,一块石头,一把锉刀,也能创造不朽,流芳百世,令人敬仰。
□赵盛基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