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鼓槌起落间的非遗人生

        图为晋南威风锣鼓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勇(中)在智利传授威风锣鼓。 锣鼓在晋南一带是特色文化,尤以洪洞、尧都区的威风锣鼓最为有名。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悦读山西】《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

        紫箫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山西省高级语文老师 山西省优秀班主任 《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套被评为2025年“山西好书”的红色文献。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疏影横斜的“媒园”心路

        《飞过梅园》,四个字,简洁而有诗意。什么样的文字才能把“梅园”这么暗香浮动的命题写好?作者周俊芳并不掩饰自己的顾影自怜,她以中国媒体在信息共享时代市场冲击下的改革为背景,通过刻画许多中年知识分子盘根错节的情感纠葛,展示出一个疏影横斜的“媒园”。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抗战文艺撷英——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诞生在战火硝烟中的抗日怒吼

        《在太行山上》歌词简谱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这首雄壮有力的抗战歌曲展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积极投身民族解放战争的豪壮与气势,展现了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的抗战精神。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急时刻,是奉行不抵抗的卖国投降政策,还是同仇敌忾、抗战到底?这是中华民族别无退路的生死抉择。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让我为你遮风挡雨

        那年高考,照例阴雨绵绵。7月6日下午,我们这批参加高考的学生,挤上学校准备的一辆大卡车,来到位于县城的临猗中学,接受三年来的最后一次洗礼。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时光重现

        暑期学校放了假,办公室里只剩我一人。泡上一杯柠檬红茶,又咬了口绿豆酥——听说喝茶配点心才最地道。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蒲韵悠长

        这几年,我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蒲剧,工作之余常在手机上欣赏蒲剧名家唱段,或是看一些蒲剧演员和爱好者们的直播,闭上眼用心聆听那忽而高亢激昂忽而委婉缠绵的蒲剧曲子。每当此时,我记忆的齿轮就会慢慢拨转,脑海深处一帧又一帧地回放那早已定格的童年往事。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我与小站

        二十多年前,刚刚从学校毕业的我成为一名铁路职工,坐上绿皮火车,奔赴北同蒲线上的一个小站,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列车一路向北行驶,我倚靠着车窗,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渐渐地,眼前的景物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城市的高楼和街道,出现了零星散落的村庄。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臭椿树

        臭椿树,是相对于香椿树而言的。香椿,好吃,不中看;臭椿,中看,不中吃。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文学是蕴含在每个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

        连日来,一篇由山西古交农民工创作的1957年高考同题作文《我的母亲》,写哭全网。这篇题为《我的母亲》的短文之所以打动人心,就在于作者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自己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暗合了文学最本质的诉求——真诚地表达。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赵树理创作理念的当代启示

        赵树理的创作理念为新大众文艺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他始终以普通劳动者自居,笔记本里记录的多是农事细节,如土地利用、种子选育等具体内容,这种将“为农民解决问题”置于创作之上的态度,启示当代创作者必须摒弃书斋想象,全身心融入人民生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大众文艺创作。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雨后溪山清如洗(国画)

        姜维作.

      2025-07-1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小名的保质期

        祖母在时,我有个小名叫“小发”。这名儿仿佛只活在祖母的舌尖上,也只在她唤我时才真正活泛起来。

      2025-07-17 09: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纸伞下的江南

        梅雨来的时候,巷口的阿婆又开始卖伞了。她的伞不是花哨的洋伞,而是老式的油纸伞,伞面泛黄,像是被岁月浸透的宣纸。

      2025-07-17 09: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木梯旧时光

        小时候,家中有一个近三米长的木梯,槐木制成,一身绿装,与众不同。或靠在院墙上,用时方便,搬着就走;或放堂屋,横着进出,也不显费事。

      2025-07-17 09: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岁月熬煮的母爱

        儿时的北方乡下,没有如今四季常青的蔬菜大棚,西红柿是十足的“夏日限定”款。老家院子东南角那方不足丈许的菜畦,被母亲拾掇得井井有条。

      2025-07-17 09: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片落叶的弧度

        夕阳是淡金色的,像刚冲泡好的蜂蜜水,稠稠地泼在院角的老榆树上。我坐在竹椅上看树叶,一片叶子正从高处往下坠,不慌不忙,带着点悠闲的意思。

      2025-07-17 09: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翰墨铸魂 铭记历史

        红日照遍东方 王保雷铁骨铮铮 李晨青松 徐元章太行人家 秦永刚铸魂 徐翔逸忆往昔浴血拼杀驱日寇 看今朝图强奋进谱新章 郭天红抗战胜利载史册 民族复兴展宏图 半白和平家园 刘伟烽烟忆昔九州同忾驱敌寇 薪火承今万代相续守华光 李谦平 近日,由太原市专家协会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书画展”在太原双塔公园国学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精心遴选了百余件参展作品,既有再现抗战烽火的恢宏画卷,也有抒写民族气节的遒劲墨宝。

      2025-07-17 06:46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织梦”——山西省第三届纤维艺术作品展

        6月13日,由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文化旅游职业大学筹备处、山西千渡长江美术馆联合主办的“织梦”——山西省第三届纤维艺术作品展在千渡长江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是从国内外160件报名作品中遴选而出,通过丰富的视觉与感官效果,带大家走进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融合的美妙世界。

      2025-07-17 06:46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丘壑随行——解刚、刘刚山水画写生展

        店头古堡写生 解刚太原钟楼街 解刚七宝古镇 刘刚孤岩庙 刘刚 7月4日,由山西省书画院主办的“丘壑随行——解刚、刘刚山水画写生展”,在山西文艺大厦品逸轩开幕。展览展出了两位艺术家近年来创作的36幅山水画写生作品。

      2025-07-17 06:46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红军长征的诗体呈现

        对红军长征的认知,始于中学课本尤其毛泽东诗词,继而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感受其伟大和悲壮,跨世纪前后长征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不断播出,我大都追剧观赏,对人类战争史上这一现代神话般的创举高山仰止。近日阅读诗人宋耀珍的长篇散文诗《红》,又一次沉浸在诗行间散发的悲烈氛围中。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戏曲要“下乡”也要“进城”

        6月23日至27日,晋城市“薪火相传——上党梆子精品(经典)剧目展演”在晋城大剧院南广场连演5天9场,涵盖《秦香莲》《雁门关》《王宝钏》《三关排宴》等经典剧目,吴国华、张保平、陈素琴等名家领衔,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献艺,线上线下同步展演,引发了沸腾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的舞台没有选择晋城大剧院的室内剧场,而在露天广场搭台唱戏,打破剧场空间的固化,融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公益演出,成为戏曲演出的别样风景。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塞北画卷 晋语新韵

        《匠者》是内蒙古作家赵海忠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本书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北部的一个小村落——杏村为背景,描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这里的各类手艺人们,写他们的精彩技艺、艰难人生、达观生活态度。我在乌兰察布生活过,虽然与作品中的地方不在一个旗县,相隔几百公里,但书中描写的人物和生活,我都非常熟悉,倍感亲切。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烟火里的诗意

        进菜市场闲逛,有家菜摊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摊位正上方有一幅裱起来的书法作品,写着“一家有文化的小菜摊”。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悦读山西】《夕照中的飞檐》

        史慧清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煤炭报作协会员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简介: 边云芳等作家合著的《夕照中的飞檐》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属“山西文化记忆”丛书。 “山西文化记忆”丛书共4册,《夕照中的飞檐》属于其中一册,为读者展现了晋祠、悬空寺、佛光寺、应县木塔、永乐宫、双塔寺、皇城相府、碛口古镇等山西重要的文化遗存,生动地显示出中华文明滋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全过程。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牺汤

        六月的清晨,晨光为青砖灰瓦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空气中浮动着一缕若有若无的香气,带着肉的醇香与香料的辛香,引得人鼻尖轻颤——那是牺汤在灶上翻滚的召唤。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山西古建刻纸作品

        6月24日,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学生在展示自己制作的山西古建刻纸作品。该校张霄老师带领35名学生历时2个月,把山西18处古建用刻纸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展览。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走进大同

        6月26日,“唱支山歌给党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走进大同专场演出”在大同大剧院举行,精彩的演出为观众献上一场振奋人心的视听盛宴,红色基因在激昂的旋律中传扬。此次演出的合唱团成员平均年龄为75岁。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抗战文艺撷英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黄河大合唱:不屈的民族之声

        《黄河》交响音乐会在山西大剧院音乐厅精彩上演。歌曲《保卫黄河》歌词曲谱。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用生命创作出的皇皇巨著

        近期,我翻开了一本路遥的随笔集《早晨从中午开始》,书中内容瞬间将我深深吸引。作家路遥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写作《平凡的世界》的整个过程及心理路程,让我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了《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伟大作品背后的故事。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破茧启新程

        当高考最后一科答卷的笔尖收起,十年寒窗的帷幕悄然闭合。此后,有人会因名校垂青而雀跃,有人会因未达预期而抱憾,有人会因考场失手而不甘,有人也会因暂时未能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心中或迷茫或失落……这百般滋味,是刚刚褪去“未成年”羽翼、踏入“成年”门槛的青年人必然要经历的。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与牛有关的往事

        农历辛丑年是我的本命年。属牛的人在牛年想起一件和牛有关的往事,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叫我深感愧疚、心中不安。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秦家埝村看柳编

        夏县有个村子叫秦家埝,坐落在白沙河、青龙河和姚暹渠三条河交汇处,建村的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就在这座古老村落里,如今还保存着一种同样古老的柳编手艺。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苍岩飞瀑(国画)

        谢孝发 乔维琴作 .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夏日欢歌

        翁桂涛摄 .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血脉里的太行印记

        作为太行老战士、将帅的子女,我受中共武乡县委、武乡县人民政府之邀,赴武乡参加了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 我的父亲鲁瑞林是一位老红军、老八路、开国少将。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奶妈

        奶妈也是妈。 在赵顶门的记忆里,奶妈就是他的亲妈,他从来也没叫她奶妈,人前人后都是妈长妈短地叫着,村里人也说她这个奶儿养得值,孝顺。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菽水承欢

        蛇年春节前夕,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征求他的意见想去哪个儿子家过年,他悻悻地说道,哪儿也不去了,恐怕这辈子的年是过完了。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重读赵树理的当代意义

        作为20世纪的经典作家,赵树理的小说构建出乡村叙事的诸多“原型”范式。他的小说是对20世纪40至60年代中国北方乡村立体、深刻、形象的记录,也是一位真正将农民作为小说世界主体角色的经典作家。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上铺的兄弟

        上军校时,宿舍里的铁架床总会在夜深人静时发出轻微的声响。阿雄睡在我的上铺,这个来自湖北黄石的青年,皮肤黝黑,骨架精瘦,就像一株生长在岩石缝里的松树,在严厉的军校生活中倔强地伸展着枝丫。

      2025-07-03 10: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两代人的党员笔记

        周末伏案写稿时,一旁翻阅报纸的父亲忽然开口:“女儿,家里还有新笔记本吗?”我从抽屉取出一本递过去,忍不住问:“老爸,您要本子做什么?”父亲扶了扶老花镜:“抄些学习资料,人老了,更得跟上新时代新思想。”我愣了下,没想到退休后的父亲依旧不放松学习。

      2025-07-03 10: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我的矿工父亲

        父亲的右手手掌上,横着一道深痕,好似老树虬结的根,里面嵌着洗不掉的煤屑。父亲总说,这是他的“军功章”。

      2025-07-03 10: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能量守恒

        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老鹰在抓像小鸡这种没有什么反抗能力的猎物时,会一招致命,抓一些体量比较大,而且有反抗能力的动物,比如羊或者小鹿这样的动物时,会先在高空慢慢地减速盘旋,这是一种滑翔状态,是不消耗能量的。它借助于环流在上头慢慢地搜索、扫描猎物,当它发现猎物的时候,几乎是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俯冲下来,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另一方面它不消耗能量,一直到离地面差不多5米的时候,再展开翅膀,抓住猎物,把利爪扎到猎物的身体里,然后飞到差不多50米高时松开它的爪子,这只猎物就摔下来,马上会被摔死,它再把这只猎物抓走。

      2025-07-03 10: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三晋四人”漫画展

        文旅产业 张静功夫茶 卫吴元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 石民岗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进 卫行智 6月21日,由《讽刺与幽默》报社主办的“三晋四人”漫画展,在江苏句容得撒石磨豆腐村得撒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卫吴元、卫行智、张静、石民岗4位山西漫画家的40幅佳作。

      2025-07-03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省中青年水彩名家邀请展作品选

        秋日 吴玉文油菜花开 申永红塔吉克族护边员 李晓林驰骋 李众喜陕北老汉 栗强柴火饭 刘旭荣芳华 田卫东梦回山村 刘小旦冠华秋韵 韩创定南响堂之残壁 郭文杰长城初冬 王晋平 山西水彩艺术的发展,既承载着千年表里山河的深厚审美积淀,也经历了从传统技法到现代表达的创造性转化。老一辈艺术家以扎实的造型功力和深厚的写实底蕴,奠定了山西水彩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而中青年一代则以前沿的艺术视野和实验性的创作手法,为这一艺术形式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2025-07-03 06:3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在太原,她们以舞步重绘年龄

        6月25日上午9时,金色良友老年大学的舞蹈大厅里,三十多位身着艾德莱斯绸裙的舞者正在跳舞,既有年过七旬的银发长者,也有刚退休的活力学员。63岁的阿连老师穿梭在队伍中,眼神专注,不时上前调整学员的动作细节——从脖颈的优雅曲线到指尖的微妙延伸,每个姿态都力求完美。

      2025-07-03 06:3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老年“七一”书画作品展开展

        本报讯(记者史莉)翰墨颂党恩,丹青绘华章。6月29日,“汾酒杯”山西老年“七一”书画作品展在锦绣山西文化艺术馆开展。

      2025-07-03 06:3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第三届保利“戏聚节”山西站启幕

        本报讯(记者李婷婷)6月28日19:30,山西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爱之咏叹青年歌唱家巡演音乐会,千余名观众与艺术家共同领略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声乐魅力。 当天下午,山西大剧院为观众特别准备了公开彩排观摩活动。

      2025-07-03 06:3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每一道刻痕都在告诉我们,不能遗忘!

        《山西抗日根据地红色版画经典文献》立体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抗战实践,兼具艺术史与抗战史双重价值。张汉静 哲学博士,现任山西传媒学院山西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5-07-03 06:3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高平举办潞绸文化主题研讨会

        本报讯 6月22日至23日,“跨海溯丝源 先蚕生古泫”主题研讨会在高平潞绸文化园区举办,来自国内外丝绸和历史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寻根与溯源”及“保护与发展”展开深入探讨,为潞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动能。 研讨会现场,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地理演变、历史进程及农业发展等维度,系统阐释高平在丝绸发源地中的核心地位;从炎黄文化溯源、考古文字考据与碑文史料等角度,深度梳理丝绸起源至潞绸发展的完整脉络,为潞绸文化的学术建构提供了扎实的史料支撑与理论依据。

      2025-07-03 06:3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