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抗战文艺撷英——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诞生在战火硝烟中的抗日怒吼
【山西抗战文艺撷英——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诞生在战火硝烟中的抗日怒吼
《在太行山上》歌词简谱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这首雄壮有力的抗战歌曲展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积极投身民族解放战争的豪壮与气势,展现了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共赴国难的抗战精神。
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急时刻,是奉行不抵抗的卖国投降政策,还是同仇敌忾、抗战到底?这是中华民族别无退路的生死抉择。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志,率先举起武装抗日和全民抗战的伟大旗帜,始终站在斗争最前列,并坚定维护全民族全面抗战的战略方针。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在广大人民抗日呼声推动下,执政的国民党当局被迫走上团结抗战的轨道,其中许多爱国将士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表现出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谱写了一首首打击侵略者的感人诗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开展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建立、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并把抗击侵略者与发扬民主、发展生产相结合,最广泛地动员了人民群众,抗日力量在不断壮大,抗日根据地逐步成为主战场。
1937年9月,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领导下,八路军三个师先后开赴山西前线。在太行山地区,音乐家看见各个村镇百姓群众自觉、自愿、自发参军参战的动人情景和感人场面,萌发了创作歌曲的灵感与欲望。一首太行沃野孕育的经典歌曲《在太行山上》问世了……
《在太行山上》这首歌的词作者桂涛声,是一位回族青年,1901年出生于云南沾益县。桂涛声两岁丧父,年幼便与母亲相依为命,曾就读于私塾学习文化。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省立曲靖师范公费学校。他不仅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还有音体美等方面的特长,很快被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破格录取。在昆明读书期间,他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籍,并积极投入进步学生运动。因此,被校方宣布为“赤化分子”而开除学籍。不久,桂涛声回到曲靖母校任教,因其思想进步为当局所不容再遭解聘。
桂涛声于1928年5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爆发后,他跟随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赴山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运动。同年9月,桂涛声在太原见到周恩来,得知党组织正在组建“战动总会”的消息,便以“战动总会”工作人员的名义被派往陵川县牺盟会民众干部训练班。
在陵川,桂涛声既为奇异雄浑的太行风光所惊叹,更为抗日军民的救亡热情而感动。当时,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改编后的八路军出征山西前线,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威震四海,名扬遐迩,使全民抗战的信心倍增。桂涛声携手文艺战士,到街头演说,讲解坚持抗战、救亡图存的道理,宣传“游击战争”“统一战线”政策。一时间,陵川到处是义愤填膺的人群控诉日本侵略者,到处是热血青年争相参加八路军的感人场面。
在随游击队转战陵川的过程中,桂涛声目睹了太行山王莽岭的“千山万壑”,又亲身感受到了抗日军民这座真正的“铜壁铁墙”,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诗作像一股清泉从心底流淌而出。他将歌词写在香烟包装纸上,马不停蹄带上歌词去见作曲家冼星海。
心有灵犀一点通,共同的理想信念使两位人民艺术家惺惺相惜。冼星海曾自豪地说:“我的一个诗人朋友,冒险去了一趟太行山,看见了朱总司令领导的八路军,也看到了太行山上的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当兵的感人场面,写了一首《在太行山上》的歌词,请我给他谱成曲。”
据称,周恩来就歌曲《在太行山上》曾经亲自试唱第二声部。有关史料记述:1938年的7月,周恩来和郭沫若在武汉组织群众歌咏大会,得知桂涛声和冼星海创作了歌曲《在太行山上》,便前往武昌冼星海的住所亲耳聆听。当时,全神贯注地坐在钢琴前修改试唱的冼星海并未感到有人进来。周恩来、郭沫若便站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一曲终了,郭沫若才捅了捅冼星海的后背:星海,周副主席看你来了。冼星海赶忙站起身来。郭沫若提议冼星海先试唱一遍。冼星海认为,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需要有一个人配合。周恩来立即对冼星海说,你唱主旋律,我唱第二声部。
冼星海与周恩来深情演唱了《在太行山上》这首战火硝烟中诞生的红色歌曲。
据《武汉文史资料》刊载:1938年7月,武汉群众歌咏大会举行,盛况空前,场面感人。当时,无数条大小船上都有歌咏队,高亢嘹亮的歌声以武汉江面为中心,汇成了汹涌澎湃的歌的狂潮。这首歌经多位歌唱演员演绎,尤其是广大群众演唱,迅速传遍各个抗日根据地,鼓舞和激励着千千万万抗日民众奔赴战场不怕牺牲、奋勇杀敌。
冼星海在《创作札记》中说:《在太行山上》经武汉群众歌咏大会传遍祖国各地。太行山的游击队还以它为队歌,老百姓、小孩子都会唱,到处都能听到“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的怒吼。
《在太行山上》充分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战心声,收到了绝佳的宣传效果,特别是在太行山地区影响最大。朱德总司令听到这首展示人民战争情感的歌曲后大加赞赏,不但要求八路军总部机关人人都要会唱《在太行山上》,还亲自把《在太行山上》歌词抄录下来,随身携带背诵吟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1940年,西北影业公司创作了反映太行山地区矿工联合农民抗战的故事影片《风雪太行山》,还将经典歌曲《在太行山上》确定为主题音乐。2005年中央电视台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八路军》,和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的故事片《在太行山上》先后以之为主题曲。2009年10月3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广播的《中国之窗》,以《跨越历史的音符》为题向全世界介绍了《在太行山上》。
这首脍炙人口、激发斗志的《在太行山上》,抒发了太行儿女为国捐躯,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抒发了中华儿女救亡图存、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作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史学者 王宏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