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画卷 晋语新韵

——长篇小说《匠者》读后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匠者》是内蒙古作家赵海忠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本书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北部的一个小村落——杏村为背景,描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这里的各类手艺人们,写他们的精彩技艺、艰难人生、达观生活态度。我在乌兰察布生活过,虽然与作品中的地方不在一个旗县,相隔几百公里,但书中描写的人物和生活,我都非常熟悉,倍感亲切。
  《匠者》中的人物众多,有名字的,大约有一百多人,都是普通村民,着墨也均匀,似乎没有特别突出主要人物。但统观全书,“匠”就是主要人物,是全书的主角。
  写匠者,也就是手艺人,正是本书的立意。在每一个匠里,都至少有一个突出的人物。随着生活画卷的次第展开,主角也在不断地变化。在杏村这个小舞台上,这个人物在这个场景中是主角,在另一个场景中他又成了配角,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台、轮流上庄的意思,因此,小小杏村,每个人物几乎都是主角。村里人物居然大多数个性鲜明、棱角突出,甚至连一些非匠人,也活灵活现。如贺大头媳妇,甚匠也不是,但几乎每一匠的事里都有她掺和,甚至学校里的事她也想去凑个热闹,最后终于明白自己不识几个字,但还是热心地为学校裱糊了门窗缝隙,可气又可爱。作者把所有匠人,都几乎平均用力,没有刻意突出谁,也没有压制谁,都那么完美地呈现出来。
  作者展示人物突出了两种手法:一是写人物的为匠之道。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也是作为匠人的根本。作者对每个匠人做手艺活儿的过程和手法,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二是人物冲突。作品中的每个匠人,几乎都会发生一些冲突,或是行为的,或是语言的,抑或是心理上的。这些冲突,有的如大海波涛,激烈冲撞,如第一章的明争暗斗,把大鼓匠累到晕倒;第十六章熟皮别趣,把三干头挑到熟皮的大缸里。有的冲突则如湖水微澜,轻波荡漾,如第十章,古车豁子和老板娘;第十二章,李大爷和孩子们。在这些冲突的碰撞中,突出了性格、丰富了形象,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
  《匠者》没有贯穿的故事情节。一般小说,大都有一个贯穿的故事情节,再加若干情节技巧,如误会、错误、悬念、抑扬等,吸引人们的阅读,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匠者》却没有贯穿的故事,大都是生活片段,抑或是人物日常生活的描摹。
  我觉得,不是作者不能讲故事或不会讲故事,而恰恰相反。比如,故事较长的几段,主要集中在明争暗斗、音画退狼等章节里,写得紧张、紧凑、有趣,体现了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和技巧。还有,呈现人物身世,没有长篇直叙,而是截成若干小段,穿插在对当下故事的描述中,显得轻灵而不沉闷。
  阅读完《匠者》全书,掩卷深思,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走马灯似的在我眼前掠过,他们的故事、他们生活的杏村,清晰可见。我豁然顿悟,这本书虽没有贯穿全书的一个故事情节,但却以内蒙古乌兰察布高原乡村生活画卷的徐徐展开作为贯穿线。杏村十多种手艺人,以各位匠人的生活为主场,辐射周边,山西、河北、草原、部队、都市,展开的生活画面精致而宏大,展示的时代气息清晰而浓烈。
  原以为,小说最后三章,写了众匠人齐聚上海,一一点评各自物件,有点过于详细,有重复之嫌。现在看来,却是一个高潮、一个总结,是整幅画卷的一个浓缩,更是一个归宿。

高宪哲

(责编:李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