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寻古韵 一眼越千年】石壁佛光玄中寺
【三晋寻古韵 一眼越千年】石壁佛光玄中寺
说到玄中寺,交城人都会说,也叫石壁寺、永宁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方向石壁谷深处,也就是交城人爱说的:石壁沟掌里。南北朝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创建,承明元年建成。距今1500多年历史。
石壁谷深处,四面环山,林海苍茫,鸽翔鸠鸣,松柏之气氤氲。更有悬崖峭壁,刀劈斧砍一般,直上直下,素有“壁立千仞,直插霄汉”之说。站在石壁谷周遭任意一个山顶,俯瞰下去,石壁谷宛如一只硕大钵盂,被一只巨大佛手托着。钵盂内,靠北壁,红墙碧瓦,宛若众多珍宝集聚。紫气祥云,袅袅婷婷,绕众多珍宝飘摇,回旋。众多珍宝最南端:天王殿。门首匾额:净土古刹。
北魏、隋、唐间,高僧昙鸾、道绰、善导,3位大师在玄中寺修持立说,弘传净土教义,确立了佛教净土宗。由此,玄中寺被尊为净土宗祖庭。民国6年,日本净土宗僧人常盘大定来华“踏查佛迹”,寻访到净土宗祖庭玄中寺,回国后把喜讯传达给日本净土宗众弟子。
贞观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亲临寺中礼谒高僧,“便解众宝名珍,供养启愿玉衣”为文德皇后祈愿除病,御书“石壁永宁寺”。
开元二十三年,诗仙李白祥云野鹤一般游访晋地,游访到交城玄中寺,入“石槽沟”、登“天梯”,遥望“龙首峰”“唐王峰”,被玄中寺瑰丽、奇伟、壮观之景象所震撼,题“壮观”二字于玄中寺北端石壁之上。
关于玄中寺瑰丽、奇绝的传说,让交城人深感骄傲。相传北魏孝文帝时期,修建玄中寺时,一位白胡子老翁带着斧头来到工地,专捡废木料削成木楔。工头嫌他无用欲驱赶,老方丈却留他做工。某夜,老翁辞行,叮嘱方丈保管好木楔,言罢化作青烟消失。后寺庙上梁时,柁架不稳,方丈想起木楔,一试即平。所有梁柱均靠这些木楔严丝合缝,用完恰好不余。当夜,方丈打坐时见金身童子显灵:“鲁班爷助尔造寺,功德不可忘!”方丈对月叩拜,众人方知老翁乃鲁班化身。
另有一则关于甘露潭的传说:玄中寺西南有甘露潭,相传潭底金蟾可化虹飞天,护佑寺院。其形可大可小:大则隐入云间洒金光护寺,小则藏于潭底蓄力。某日,一客商贿赂挑水僧,持五色旗欲探潭秘。入水后潭涌雷震,五次伸手索旗,手掌渐染黑血。僧人惊厥弃旗,霎时潭裂金光,黑气撞山成崖。金蟾化虹飞天,唯留蛤蟆石于潭边——善者轻叩石身,可闻蛙鸣应答。
传说隽永,风景澄明。历史长河静静流淌,以时光为笔墨悄然作画。交城玄中寺如同长河中的明珠,在千年画卷里熠熠生辉,永恒绽放着诗画风华。
常捍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