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清凉保鲜之道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炎炎夏日,暑气肆意弥漫,阳光炽热得仿佛要将世间万物烤化。此时,我们只需轻轻打开冰箱,便能取出新鲜的食物,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清凉。然而,当这丝丝凉意萦绕指尖,我的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遥远的古代,那个没有冰箱的时代,古人究竟是如何在酷热中储存食物,守护生活的烟火气息呢?
  回溯历史的长河,让我们先来到先秦时期。那时,智慧的古人就已发现了天然冰的妙用。每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地间银装素裹。古人便在冰窖中储存大量冰块,待夏日来临,这些冰块便成为了珍贵的“制冷剂”。贵族家中设有专门的冰室,冰室中,丝丝凉意静静流淌,将放置其中的食物温柔包裹,有效阻挡了细菌的滋生,延长了食物的保质期。“凿冰冲冲,纳于凌阴”,古老的诗句描绘出冰窖藏冰的场景。在那简单的文字背后,我仿佛看到古人不畏严寒、辛苦凿冰的过程,那是对自然的巧妙利用,更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时光流转,来到繁华的唐宋时期。商业的繁荣让市井生活丰富多彩,冰品和食物储存方法也越发多样。“冰鉴”这一巧妙的发明,成为当时达官贵人的“宠儿”。它是一种双层的容器,外层放冰,内层放置食物。当夏日的阳光洒在庭院,冰鉴中冰镇的美酒、水果,在光影交错间散发着丝丝凉意,为席间增添了几分清凉雅致。而寻常百姓虽无奢华的冰鉴,却也有着源自生活的小智慧。井口升腾的丝丝凉气,便是他们的清凉密码。他们将食物放在井中,利用井水的低温来保鲜。井口处,微风轻拂,仿佛大自然在轻声诉说着古老的秘密,为夏日餐桌带来一份安心。
  除了借助低温,腌制、风干也是古人夏日储存食物的常用方法。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庭院中,竹匾上,肉类、蔬菜被整齐摆放,接受阳光的洗礼。随着水分渐渐蒸发,它们变得紧实而富有韧性,不易变质。或是用盐、香料等进行腌制,让各种味道相互交融,赋予食物独特的风味。夏日的屋檐下,一串串风干的腊肉、鱼干随风摇曳,它们是生活的馈赠,也是古人对岁月的珍藏。这些经过处理的食物,在冬日里成为了温暖的佳肴,延续着夏日的味道。
  古人在夏日储存食物的智慧,宛如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在岁月中缓缓流淌。他们顺应自然,巧妙利用身边的资源,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那些古老的储存方式,不仅保存了食物的鲜美,更传承了中华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坚守。

□梅春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