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脉与黄河水脉交织的褶皱里,生长着一种红茎绿叶的野菜,它无需沃土甘霖,在断墙残垣间倔强生长,用其饱满的汁液滋养过无数饥馑岁月。山西作家管喻将自己的散文集便命名为《马齿菜》,恰似在母亲布满皱纹的人生版图上,掘出一口永不干涸的精神深井。
7月10日,怀袖清风·郑高北派扇子艺术展在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馆(山西黄河美术馆)举办。展览展示了北派制扇技艺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郑高的百余件精品,包括玉竹、棕竹、梅鹿竹等名贵扇骨与名家书画结合的扇面艺术,并展出了明清至民国老扇子及制扇工具。
力量(雕塑局部)山西大学美术学院集体创作冲锋号(国画)张翔洲守卫家园(版画)张桐源巡逻线上(油画)李新铭铭·记(版画)王永生弦音里的战火青春(国画)王志英烽火·战士(油画)郭世光人民英雄系列(油画)王卫东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我们以艺术之笔,向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致以崇高敬意。98年来,这支军队始终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以坚定的信念守护着这片热土。
山村老街黄河小镇峁梁 赵末枝,2017年毕业于中国画家画院高级研修班;2019年毕业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画院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山西省书画院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博士生导师范扬工作室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话剧《于成龙》剧照。本报记者王瑞瑞摄话剧《于成龙》剧照。
7月18日清晨,阳光透过晋祠圣母殿飞檐,在难老泉畔的古柏间投下斑驳光影。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周健全老师带领学员驻足观赏殿内雕梁画栋,引导他们从残存的朱红彩绘中追寻宋代工匠的精巧匠心。
本报讯(记者康少琼)7月24日,作家蒋殊携新作《少年之约——跨越时空的红色承诺》亮相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与百名少年读者面对面,正式启动“少年之约 红色接力”传递活动。 该书由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蒋殊历时多年创作的15个抗战少年故事合集。
本报讯(记者康少琼)7月23日,鲁迅文学院山西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54位作家齐聚一堂,开启为期十天的集中学习。此次研修班学员由山西省作协选拔推荐,经中国作家协会批准、鲁迅文学院审定,旨在培养新时代文学创作骨干。
本报讯(记者李婷婷)7月28日,马连伦作品研讨会在太原举行。此次会议由山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山西省艺术研究院、山西省名人联合会主办,山西省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山西恒茂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协办。
这是一张50年前乡村“庆‘七一’文艺汇演赛”演出之前摆拍的一张剧照。照片中的“工农兵学”四个男女青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一幅斗志昂扬的状态。
作为1951年建厂的新中国老牌央企军工单位,我们厂曾是有水源地和自备井的“大户人家”。 我们单位的水源地位于现在的亲贤北街与体育西路十字路口的西南角,当时,单位的水源地是用砖墙围起来的,装有铁门,当时人称“小红门”,且派专人看守。
我家楼下的孩子,今年高考发挥不好,成绩刚达本科线。孩子爸说:“上个本科院校,孩子将来再考研究生也一样。
1977年的夏天,炽热的太阳把岢岚县宋家沟公社柳林湾生产大队周边的黄土山坡烤得直冒白烟。 那天早上,我揣着母亲连夜缝的布口袋,攥着那把磨得发亮的小镢头,跟着村里的大孩子们钻进了深山。
为写一部《乡愁涓涓》的电视剧,我在中条山南部这个城市,已经住了两个月。这里景色秀丽,民风淳朴,又紧挨黄河,很符合我要写的剧本的背景。
当热浪将柏油路蒸出扭曲的虚影,蝉鸣撕开七月浓稠的空气,世人总在空调房里抱怨暑气如潮,我却愿做足行于骄阳下的旅者——灼人的夏炎于我,是淬炼灵魂的三昧真火。古人咏叹“梅花香自苦寒来”,可谁又敢直面霜雪,将自己淬炼成铮铮铁骨?命运总藏着精妙的隐喻,恰似暴雨前的闷热总酝酿着甘霖,人生至暗时刻,也定会有一扇窗,漏进希望的光。
江雾在破晓前最浓,像一层浸了水的棉纱,沉沉地压在河面上。老周蹲在船头,手掌贴着潮湿的船板,掌心能感觉到木头吸饱了夜露后的微微膨胀。
每年中考季,我总会从书柜里拿出一封陈旧的信笺凝视和深思,任凭记忆回到从前。其实,这是一封没有寄出去的道歉信,虽然已过去三十多年,但却犹如掠过心湖的点点红帆,时隐时现地触动着一份歉疚的情怀。
林语堂在《吃草与吃肉》一文中,把动物分为吃草与食肉两种。吃草动物,只管自己的事,故温和善良;食肉动物,专管别人的事,故奸险且长于算计。
夏天是真热,但也只能热着,不敢开空调,空调开了,凉快倒是凉快了,但是空调的风直往骨头里钻。躺在床上,就像是躺在热炕上,几分钟不到,汗就出来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凌晨4点从梦中惊醒,母亲亲切的面容浮现脑海,让我再难入眠。 母亲已八十高龄,近两年,阿尔茨海默病如恶魔般缠上了她,一步步将她拖向衰老的深渊。
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总有一种味道,能穿越岁月的缝隙,直击心灵深处。于我而言,那便是莜面的味道。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各地文艺工作者以不同的形式投身到救亡图存的浪潮中,将炽热的爱国热情倾注于笔端。这一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抗战的前线,成为当时抗战文艺的重要阵地。
读到小说《吕梁英雄传》,是小学三年级的那个夏天,书中的抗日英雄裹着头巾、抽着旱烟、腰里别着驳壳枪,昼夜穿行在吕梁山的沟梁塬峁之间,他们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整整一个夏天,我十一岁的脑袋里灌满了吕梁山里的枪声。
陈国庆摄 .
百虫啾鸣,撕开夏的帷幕时,萋草正以铺天盖地的绿意漫过田埂和河堤。随处可见的萋草兀自生长,潮润着燥热的空气,抽打着流火的日子。
路咏作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阳泉矿区融媒体中心,张晓丽手捧一枚熠熠生辉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讲述着外祖父张培谋的故事,“这枚纪念章,是姥爷一生最珍视的荣誉。
农历二月二午后,与好友相约前往位于太原市西山石窑寺游玩。因地理和气候原因,山上树木较少,多为低矮灌木。
刚从献血屋出来,左胳膊绷带下还有些隐隐的疼。我骑着小黄车一路前行,7月的骄阳把车座晒得滚烫。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北宋诗人曾几以寥寥数字便道尽了盛夏的煎熬。
核心阅读 曹乃谦潜心多年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换梅》,于2025年6月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共70万字,分为“行云”“流水”“明月”“清风”四辑,共108章,以山西应县为背景,通过个体命运折射家国变迁,展现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下平凡人物的真实生活。
段艾生(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退休法官)所著、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肥沃的黄河滩》,以宏大的叙事跨度、细腻的百年场景、密集的历史事件与鲜活的人物群像,构筑了一部厚重的农村发展史。如今,潜心创作小说的人已不多见,而农村题材的作品更是寥寥。
武慧敏北岳文艺出版社重点项目策划室编辑 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铃铛里的童年》收录了薛荣从2014年起创作发表、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晋北地区乡村生活的系列散文。 这些作品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幽默诙谐的风格,展示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乡村生活图景,呈现了晋北地区独特的年俗文化,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绵绵哀思,寄托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平凡民众身上人性光辉的钦敬赞美,对陪伴自己度过童年时代的动物朋友悲惨命运的同情悲悯。
河曲人张学聪,人如黄河河谷裂缝里渗出的陈年老窖,初交寡淡如冬月霜,待熟络了,那股子呛人的凛冽腾起一团燎人的热,烧得人眼眶发烫。他笔下的黄河与山脉哪里是水墨皴染?分明是用狼毫蘸着热爱,在岁月的褶皱里刻下的生命符咒,每一道笔触都带着黄土地的粗粝劲儿,硌得人心生敬畏。
那天,我坐高铁从扬州到杭州,在高铁上听了一堂课,虽然是英语课,许多单词都听不懂了,但这堂课,必将恒久地刻在我的生命旅程里。 当那位年轻的女子站在站台时,我就注意到了:长发飘逸,一袭粉裙,双目有神,眉宇间透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水仙花在青瓷盆里静静绽放时,我正试图从手机屏幕里挣脱出来。那些闪烁的图标就像无数张开的嘴,争相告诉我应该如何生活——职场秘籍、情感指南、成功学讲座——它们不断喧嚣着,却唯独漏了最重要的事:如何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母亲从乡下带来了半麻袋干柴,堆在阳台上,像一座小小的丘陵。她坚持要在城里用柴火灶熬粥,说是电饭煲煮出来的粥没有“魂”。
老槐树荫下的阳光是筛过的。七月的烈日穿过层层叠叠的叶片,落到青石板上时,只剩些碎金似的光斑,像谁不经意撒了一把铜钱。
大唐汾州抱腹寺碑 讲述人:杜国华 巍巍绵山,历史悠久,文化丰厚。因春秋晋国大夫介之推隐居于此,成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纪念性节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实为泱泱华夏之历史文化名山。
清源文庙在清徐县城的怀抱中静卧了800多年,世人常称其为凝固的历史化石、珍贵的国保单位,墙根那丛半枯的青苔默默见证着这处古老建筑群中蕴藏的鲜活文明印记。每当暮色浸染琉璃瓦,月光照过斗拱飞檐,那些封存在砖缝、缠绕于梁柱、深藏在榫卯结构中的历史往事,便随着晚风悄然浮现,在空寂的殿宇间演绎着无声的岁月之舞。
“真儒里”碑楼 明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和廉吏——薛瑄的故里,位于今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这个原本隶属河津的村落,如今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访客。
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每每拿出家中珍藏的那条军毯,抚过经纬间岁月的印痕,描摹弹孔穿透的残破痕迹,不经意间,父亲生前讲述的那些战斗故事便浮现在眼前。
人民币作为中国的流通货币,不仅承载着经济功能,更是一部浓缩中华文明的流动百科全书。从巍峨高山到浩荡江河,从秀丽水乡到雄浑峡谷,方寸之间的山水图景,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独特的自然魅力与人文精神。
本报讯(记者朱慧)7月18日,由太原市图书馆、学府街读书会主办的《双杨往事》作品研讨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者、教授,及省内作家、评论家2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山西文学、乡土历史与社会发展,深入探讨了这部聚焦农村变革的文学力作。
《吕梁山大合唱》手稿。“吕梁红色经典新年音乐会暨《吕梁山大合唱》汇报演出”现场。
7月至10月,我省启动“光影惠民 乐享山西”电影惠民促消费活动,采取“政府+企业”联合补贴模式,投入900万元用于观影优惠,覆盖暑期、国庆等重点档期,并通过云闪付、猫眼、淘票票等平台发放补贴。此举既是落实“中国电影消费年”部署,也是我省推动文化消费升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
本报讯(记者李建莉)7月14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合唱大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的180余支合唱团近万人参与角逐。晋能控股集团沁园春职工合唱团凭借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从16个组别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一级团队奖”及“十佳团队”总展演冠军,成为该项赛事首个夺冠的山西合唱团体。
本报讯 7月11日至12日,方山县国旗广场上人头攒动,掌声不断,“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群众文化惠民活动暨文化馆免费开放成果汇报演出在这里举行。为期两天的演出集中展示了方山县群众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吸引了众多群众观看。
本报讯(记者史莉)7月20日上午,“汾水之滨跬步行——赵望进捐赠书画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展览集中呈现了书法家赵望进捐赠的百余件艺术精品,全面展现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高尚的文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