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根火柴画眉毛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这是一张50年前乡村“庆‘七一’文艺汇演赛”演出之前摆拍的一张剧照。照片中的“工农兵学”四个男女青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一幅斗志昂扬的状态。每个人看着都是五官清秀、浓眉大眼,其实这四个人都有一双大眼睛是真,浓眉却不然,个个都是经过化妆而来的,这画描眉毛的工具可不是如今的那些眉笔眉刷之类的专业工具,而是一根根燃烧后的火柴棍。
  照片中扮演工人的演员(后排左一)是我本家堂哥。1974年初春,堂哥插队到阳曲县的伙路坪乡。秋收后,乡里从所属各生产队抽调选拔了十几名文艺爱好者,组成了公社文艺宣传队。堂哥除了仪表堂堂之外,还有“舞蹈”特长,因此也被选进了文艺队。公社文艺队的节目大部分是自编自演,反映农村战天斗地换新貌的小段子。刚开始只是搞一些小节目,如三句半、诗歌朗诵、小合唱等,后来就能编演雄赳赳气昂昂的革命舞蹈短剧了。
  1976年“七一”前夕,县里要举办“庆‘七一’文艺汇演赛”,堂哥与照片中的另外三位舞蹈功底较好的插队青年,在县文化馆的辅导下,编排了一个《颂歌献给党》的舞蹈节目。
  参加汇演赛之前,节目需呈报县委宣传部审核。
  公社领导对此次参赛节目也特别重视,专门派了分管书记等带队。当四个人经过一番穿戴打扮后,英姿飒爽,但还觉得脸上缺少了点什么。原来四个人的眉毛都不浓密,为了突出英雄人物的豪迈气概,就让他(她)们把眉毛描画一下。可四个人都不是专职演员,况且那个时代连女孩子也极少描眉画眼,也没有眉笔可用。于是带队领导灵机一动,掏出身上的一盒火柴,用火柴燃烧后的一点点炭黑,分别给每个人画了个眉毛,四个人的眉毛居然用光了一盒火柴。虽然这种简单的描眉方法,画得不均匀,色也不耐久,不过在当下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节目审核后,得到了组委会的一致认可,趁着眉毛上的“黑金”还没掉色,他们在县里一家照相馆里拍了一张合影,全当做是演出时的剧照了。
  前些时候,有一部热播剧《南来北往》,剧中也有一位女主人公曾用燃后的火柴头画眉的镜头,引得人们一阵唏嘘。可见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条件下,人们对美的追求始终不可或缺。

彭庆东(太原)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