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晋商信义”的舞台艺术

——观话剧《汇通天下》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7月18日晚,由阳泉市文联引进、山西工商学院倾情演出的舞台艺术优秀剧目《汇通天下》在阳泉市工人文化宫职工剧场上演。
  当舞台的大幕缓缓拉开,一段波澜壮阔的晋商传奇在灯光、布景与声乐中,时而舒缓、时而紧迫地在舞台间转换、铺陈开来——杀虎口外抢劫镖银的月黑风高、平遥街巷的风起云涌、京都山西会馆的家国命运、日昇昌票号的信义根基。那一段段历史的尘烟,那一句句掷地有声的台词,那一个个角色的情真意切,以及晋商精神中信与利的光芒,皆在这舞台上,翻滚、激荡、回响、再现。演员们近两个小时的舞台演出,让一个个人物从遥远的清代走来,带着晋商的信义穿越时光,展现在观众面前——剧场内掌声不断,观众仿佛也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晋商历程。

“复古”而“启今”

  从剧作本身看,话剧《汇通天下》是一部结构宏大、情节严密的舞台艺术精品。它改编自王辉、马肇录、梁培卿三位艺术家创作的戏曲剧本《日昇昌票号》,由王辉重新打磨为话剧《汇通天下》。全剧七幕一序一尾声,以晋商雷履泰首创日昇昌票号的历史事实为基础,将清道光年间的商贸格局、票号创制、武押镖银转文兑、金融变革等历史主题娓娓道来。
  从序幕中的杀虎口外五十万两“镖银被抢劫”,到雷履泰“血书化汇票”的灵光乍现;从东家李夫人铁腕决策出资改号,到雷履泰、高盛魁兄弟分道扬镳的情感裂痕,再到国家危难之时,雷履泰挺身而出筹措五百万两军银、力挽日昇昌危局于旦夕之间……剧情一波三折,节奏紧凑,戏剧张力十足。
  这并非简单的历史还原,而是令观众的再度思考:晋商何以“汇通天下”?票号背后的制度智慧、文化精神、人格力量究竟是什么?剧本给予了丰厚的回答——信义为魂,商道为本。从而,以一张汇票完成了从晋商文化到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
  第四幕中,雷履泰拿起被水浸得无法看清的汇票兑银时说:“……只要有日昇昌在,你的银子就在。”这句看似商业承诺的台词,在剧中却成为信义文化最动人的注解。话剧《汇通天下》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就在于它讲述的是一个“从山西的地方走向国家、从历史走向未来”的精神故事。从平遥到天下,从汇票到信任,从制度到人心——在一张汇票间完成了反复地追问。它不是“复古”,而是“立新”;不是“怀旧”,而是“启今”。

人物群像塑造鲜明

  若说舞台是话剧人物形象塑造的熔炉,那《汇通天下》的人物群像在舞台间设置鲜明,人物的角色装扮、服装、进出、站位、转身,都有节奏地推进了剧情。
  剧中人物雷履泰,是整部剧的灵魂,这一人物塑造极具现实张力。他是理想主义者,是文化晋商的代表。他的形象不是单薄的“高大全”,而是一位有情有义、有情绪也有担当的复合型人物。他不是一上来就拥有开创日昇昌票号的想法,而是运送镖银的伍彪父子,在杀虎口外遭遇土匪抢劫,以命相搏。而他的妹夫,也在前几年运送镖银中被劫匪杀害。这些悲剧的发生,他从中感受到镖局运送银两风险巨大,也为他埋下一个问题的种子:是否能让“银不动,人行天下”成为现实?从镖局到票号,从血拼到制度,雷履泰的思想轨迹,不是突然发生的商业改革,而是从血火中逼出来的生存智慧,在一次次被动与主动之间,摸索出金融制度的雏形。
  他曾迟疑、曾焦虑、曾被兄弟误解,但始终坚守着“仁义、诚信取财”的商道。尤其是面对魏老太那张被水浸过、模糊不清的票据,他没有止于制度,而是溯源查账,最终兑出三百两银子,不仅拯救了一位老人的尊严,更托举起一个票号的信誉。那一刻,剧场不少观众眼中泛起热意:晋商的精神,凭一张银票的兑现而活在了观众心里。
  信义为先的雷履泰不是孤立的存在,他身边还有伍彪父子、高盛魁等许多丰满的人物,共同撑起了这部剧的人性光谱。
  高盛魁这个人物则尤为出彩。他是现实主义者,是理性商人的代表。他精明能干、忠心耿耿、吃苦耐劳,但在仁义与利益的反复博弈中逐渐走向与雷履泰分裂。尤其在魏老太兑票的纠结之后,内心失衡、质疑制度、萌生另立门户之意,一步步走向“同益泰”的创立者。他既是雷履泰的兄弟,也是晋商的一面镜子,照出信义道路上的艰难与孤独。
  雷玉卿、高福生、冬生等角色,则将生活肌理与情感细节注入剧中,使之更加真实可感。这是一个群像戏,也是一部精神大戏。

传统题材的诗意呈现

  一个好的剧本,需要一个懂它的舞台呈现,话剧《汇通天下》的导演,无疑做到了这一点。作为一部原创现实题材的话剧,《汇通天下》没有回避讲述晋商历史常见的沉重和距离感,而是巧妙运用舞台语言,让厚重的历史在视觉与听觉中“活”了起来。
  首先是舞台设置极具动感。序幕的“杀虎口外抢劫镖银”极具张力,火光、喊杀声、马蹄声、血光与镖银交错,开场即紧张,迅速将观众拉入话剧的历史语境。几案挑檐、古老街巷、各地商号会议、日昇昌柜台、平遥票号前厅、东家大宅院、山西会馆等场景变换流畅,兼具写实与写意,使观众如同行走于百年前的晋中大地,充分展现剧场空间的叙事张力。
  其次是意象设置。比如“血书化汇票”的舞台处理,一束聚光落在雷履泰身上,他捧着伍彪染血的书信……下一幕的光影变幻中,缓缓定格“日昇昌汇票”——这不仅是一次金融革命的呈现,更是一次舞台的诗意创造,是从血火走向制度文明的象征。令观众眼含泪光,这不是技术,而是情怀的力量。
  再如剧中多次出现的算盘、老马褂、关公像,既有象征意义,也具有山西的历史文化积淀,潜移默化地将晋商“忠义礼智信”的精神贯穿其间。
  “剧本真扎实”“台词贴切!”“演员表演到位。”走出剧场,观众边走边议论,还沉浸在话剧的情景之中。《汇通天下》不是一部地方小戏,而是一部可以走向全国舞台的优秀原创话剧。它以平遥为点、以晋商为线、以票号制度为面,铺陈出一个兼具地域性与时代性的文化图景。它用日昇昌票号为线索,串起一个跨地域、跨阶层、跨朝代的宏大叙事;它用商业题材讲述了中国人关于信义、担当与智慧的民族记忆,真正做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文德芳

(责编: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