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古民居华雍而规整的尧沟村

        尧沟村位于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距县城15公里,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尧沟村原名“窑沟”,三面环山,北倚龙山,东有凤山与龙山,南隔大路与虎山相望。

      2025-07-08 10:2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父亲的“评书联播”

        父亲当过代课教师,识文断字。而他最大的优点是口才非凡,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跟人论起理来每次都是赢家。

      2025-07-08 10:2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太谷净信寺与白居易

        唐开元六年(718年),正是“开元之治”的好年景,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强盛,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盛世。有山有水、交通便利的山西中部、太原盆地的太谷县阳邑镇西南,新建起了一座尼姑庵。

      2025-07-08 10:2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晋祠》:晋水长流处的文化年轮

        “花花正定府,锦绣太原城”。太原西南悬瓮山下,一座穿越三千年的祠庙园林——晋祠,静立于岁月长河。

      2025-07-08 10:2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湖边的心跳

        那天傍晚,我又穿着洗得发白的背心站在督公湖边。七月的蝉鸣声像煮沸的水壶,咕嘟咕嘟地漫过整个湖面;空气闷得能拧出水来,连湖边的芦苇都耷拉着脑袋。

      2025-07-08 10:2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宠物神兽——鸽子

        《故宫里的神兽》周乾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龙、凤、鹤、狮、象、麒麟、螭吻、甪端、蚣蝮……故宫里共有多少种神兽?故宫神兽都分布在哪些地方?神兽背后有哪些历史演变和文化含义? 故宫古建筑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态各异的神兽就是其中重要的表现方式。本书以“强政神兽”“消灾神兽”“纳福神兽”...

      2025-07-07 11:1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兴之所至

        据晋人刘惔描述,孙统是狂放之士,每到一个地方,就一连好几天游赏玩乐,有时往前走到半路又转身再回去。此故事很容易叫人想起王徽之雪夜访戴逵,徽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

      2025-07-07 11:1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的夏日情调

        夏日炽热,古人却以笔墨为舟,在诗词中描绘出独有的清凉与诗意。那些穿越千年的文字,藏着对自然的热爱、生活的雅趣与人生的哲思。

      2025-07-07 11:1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植物货币是如何出现的?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香料和棉花改变世界》史军著 现代出版社 我们习以为常的货币、贸易、审美乃至现代科技背后都有植物的影子,人类与植物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紧密。读完本书,你看待身边事物的眼光将彻底改变。

      2025-07-07 11:1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诗里的童年童趣

        古人童年是多彩的,古诗里的童趣俯拾皆是,令人哑然失笑的同时,又是那样淳朴可爱、妙趣横生。 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童趣诗较多,儿童的生活淋漓尽致地再现,像一幅幅丰润有趣的画面。

      2025-07-07 11:1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纸币也防伪

        在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一张泛黄的“行在会子”正诉说着八百年前的金融传奇。这张不过巴掌大小的桑皮纸上,精细的朱砂纹路与靛蓝云纹交相辉映,暗藏的“敕”字水印若隐若现,让人不禁惊叹古人守护财富的智慧。

      2025-07-07 11:1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的驱蚊妙招

        炎热的夏季,招人烦的蚊子疯狂出击,它们飞舞着,在耳边嗡嗡作响,不仅扰人清梦,还可能通过叮咬传播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现代有不少新兴的驱蚊产品,可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夏天是如何防蚊、灭蚊的呢? 最早记载被蚊子袭击之苦的应该是春秋时期的庄子,他在《庄子·天运篇》就说:“蚊虻噆肤,...

      2025-07-04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缓解焦虑古人这么办

        六月,是学子们人生大考的关键时候,难免压力山大。其实,考前焦虑并无古今之别,只是缓解焦虑的方法可能各有不同。

      2025-07-04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晚清诗坛才女和一坛汾酒

        咸丰九年(1859年)冬,61岁的顾太清收到友人沈湘佩从山西寄来的礼物——一坛汾酒,酒坛上还裹挟着北方风雪的凛冽之气,扑鼻的酒香却传递着友人深深的惦念。这位有着“清代第一女词人”雅号的老人提笔写下:“情重固然怜我老,病多未必可延龄”的诗句,字里行间透露出两位才女跨越二十余载的诗酒情谊。

      2025-07-04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勇气比实力更重要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宝元元年,党项人发兵进攻北宋,将延安围困。延安城当时的主官是范雍,范雍一面派人向朝廷告急求救兵,一面组织城中的将士们坚守城池,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党项人的进攻。

      2025-07-04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老树根深花满枝

        山西日报老总编赵克明同志,1947年15岁参加革命工作,开始与汉语文字打交道;1956年调入山西日报,当编辑、记者、记者站长、副总编、总编,1993年调省人大常委会工作,1999年离休;克明在新闻岗位工作了将近40年,离休至今也25年了。 然而,有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25-07-04 08:57    来源:山西新闻网
    • “侯相卿蜡染作品捐赠展”在省城展出

        6月28日上午,“靛蓝春秋 匠心筑爱——侯相卿蜡染艺术作品捐赠展”在太原美术馆隆重开幕,集中呈现侯相卿无偿捐赠的60幅经典蜡染作品,同时展现其60余载深耕蜡染艺术的探索之路,探讨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路径。 侯相卿先生无偿捐赠给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的这批蜡染作品,既有对华夏文明符号的提炼重...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传承与创新之美

        6月3日晚,山西大学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民族小歌剧《西口情歌》在此精彩上演。该剧取材于“走西口”故事,生动复原了西口地区文化民俗风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艺术盛宴。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两代党员的笔记本

        周末伏案写稿时,一旁翻阅报纸的父亲忽然开口:“女儿,家里还有新笔记本吗?”我从抽屉取出一本递过去,忍不住问:“老爸,您要本子做什么?”父亲扶了扶老花镜:“抄些学习资料,人老了,更得跟上新时代新思想。”我愣了下,没想到退休后的父亲依旧不放松学习。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红军长征的诗体呈现

        对红军长征的认知,始于中学课本尤其毛泽东诗词,继而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感受其伟大和悲壮,跨世纪前后长征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不断播出,我大都追剧观赏,对人类战争史上这一现代神话般的创举高山仰止。近日阅读诗人宋耀珍的长篇散文诗《红》,又一次沉浸在诗行间散发的悲烈氛围中。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古代纸币也防伪

        在杭州南宋钱币博物馆的玻璃展柜里,一张泛黄的“行在会子”正诉说着八百年前的金融传奇。这张不过巴掌大小的桑皮纸上,精细的朱砂纹路与靛蓝云纹交相辉映,暗藏的“敕”字水印若隐若现,让人不禁惊叹古人守护财富的智慧。

      2025-07-07 11:1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的驱蚊妙招

        炎热的夏季,招人烦的蚊子疯狂出击,它们飞舞着,在耳边嗡嗡作响,不仅扰人清梦,还可能通过叮咬传播疾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小的困扰。现代有不少新兴的驱蚊产品,可在生产力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夏天是如何防蚊、灭蚊的呢? 最早记载被蚊子袭击之苦的应该是春秋时期的庄子,他在《庄子·天运篇》就说:“蚊虻噆肤,...

      2025-07-04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缓解焦虑古人这么办

        六月,是学子们人生大考的关键时候,难免压力山大。其实,考前焦虑并无古今之别,只是缓解焦虑的方法可能各有不同。

      2025-07-04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晚清诗坛才女和一坛汾酒

        咸丰九年(1859年)冬,61岁的顾太清收到友人沈湘佩从山西寄来的礼物——一坛汾酒,酒坛上还裹挟着北方风雪的凛冽之气,扑鼻的酒香却传递着友人深深的惦念。这位有着“清代第一女词人”雅号的老人提笔写下:“情重固然怜我老,病多未必可延龄”的诗句,字里行间透露出两位才女跨越二十余载的诗酒情谊。

      2025-07-04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勇气比实力更重要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宝元元年,党项人发兵进攻北宋,将延安围困。延安城当时的主官是范雍,范雍一面派人向朝廷告急求救兵,一面组织城中的将士们坚守城池,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党项人的进攻。

      2025-07-04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老树根深花满枝

        山西日报老总编赵克明同志,1947年15岁参加革命工作,开始与汉语文字打交道;1956年调入山西日报,当编辑、记者、记者站长、副总编、总编,1993年调省人大常委会工作,1999年离休;克明在新闻岗位工作了将近40年,离休至今也25年了。 然而,有道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025-07-04 08:57    来源:山西新闻网
    • “侯相卿蜡染作品捐赠展”在省城展出

        6月28日上午,“靛蓝春秋 匠心筑爱——侯相卿蜡染艺术作品捐赠展”在太原美术馆隆重开幕,集中呈现侯相卿无偿捐赠的60幅经典蜡染作品,同时展现其60余载深耕蜡染艺术的探索之路,探讨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路径。 侯相卿先生无偿捐赠给太原美术馆(太原画院)的这批蜡染作品,既有对华夏文明符号的提炼重...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传承与创新之美

        6月3日晚,山西大学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民族小歌剧《西口情歌》在此精彩上演。该剧取材于“走西口”故事,生动复原了西口地区文化民俗风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艺术盛宴。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两代党员的笔记本

        周末伏案写稿时,一旁翻阅报纸的父亲忽然开口:“女儿,家里还有新笔记本吗?”我从抽屉取出一本递过去,忍不住问:“老爸,您要本子做什么?”父亲扶了扶老花镜:“抄些学习资料,人老了,更得跟上新时代新思想。”我愣了下,没想到退休后的父亲依旧不放松学习。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红军长征的诗体呈现

        对红军长征的认知,始于中学课本尤其毛泽东诗词,继而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感受其伟大和悲壮,跨世纪前后长征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不断播出,我大都追剧观赏,对人类战争史上这一现代神话般的创举高山仰止。近日阅读诗人宋耀珍的长篇散文诗《红》,又一次沉浸在诗行间散发的悲烈氛围中。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戏曲要“下乡”也要“进城”

        6月23日至27日,晋城市“薪火相传——上党梆子精品(经典)剧目展演”在晋城大剧院南广场连演5天9场,涵盖《秦香莲》《雁门关》《王宝钏》《三关排宴》等经典剧目,吴国华、张保平、陈素琴等名家领衔,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献艺,线上线下同步展演,引发了沸腾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的舞台没有选择晋城大...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塞北画卷 晋语新韵

        《匠者》是内蒙古作家赵海忠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本书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东北部的一个小村落——杏村为背景,描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这里的各类手艺人们,写他们的精彩技艺、艰难人生、达观生活态度。我在乌兰察布生活过,虽然与作品中的地方不在一个旗县,相隔几百公里,但书中描写的人物和生活,我都非常熟悉,...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烟火里的诗意

        进菜市场闲逛,有家菜摊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摊位正上方有一幅裱起来的书法作品,写着“一家有文化的小菜摊”。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悦读山西】《夕照中的飞檐》

        史慧清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煤炭报作协会员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简介: 边云芳等作家合著的《夕照中的飞檐》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属“山西文化记忆”丛书。 “山西文化记忆”丛书共4册,《夕照中的飞檐》属于其中一册,为读者展现了晋祠、悬空寺、佛光寺、应县木塔、永乐宫、双塔寺、皇城相府、碛口古镇...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牺汤

        六月的清晨,晨光为青砖灰瓦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空气中浮动着一缕若有若无的香气,带着肉的醇香与香料的辛香,引得人鼻尖轻颤——那是牺汤在灶上翻滚的召唤。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山西古建刻纸作品

        6月24日,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学生在展示自己制作的山西古建刻纸作品。该校张霄老师带领35名学生历时2个月,把山西18处古建用刻纸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进行展览。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走进大同

        6月26日,“唱支山歌给党听——开国将军后代合唱团走进大同专场演出”在大同大剧院举行,精彩的演出为观众献上一场振奋人心的视听盛宴,红色基因在激昂的旋律中传扬。此次演出的合唱团成员平均年龄为75岁。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抗战文艺撷英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黄河大合唱:不屈的民族之声

        《黄河》交响音乐会在山西大剧院音乐厅精彩上演。歌曲《保卫黄河》歌词曲谱。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用生命创作出的皇皇巨著

        近期,我翻开了一本路遥的随笔集《早晨从中午开始》,书中内容瞬间将我深深吸引。作家路遥在这本书中讲述了自己写作《平凡的世界》的整个过程及心理路程,让我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了《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伟大作品背后的故事。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破茧启新程

        当高考最后一科答卷的笔尖收起,十年寒窗的帷幕悄然闭合。此后,有人会因名校垂青而雀跃,有人会因未达预期而抱憾,有人会因考场失手而不甘,有人也会因暂时未能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心中或迷茫或失落……这百般滋味,是刚刚褪去“未成年”羽翼、踏入“成年”门槛的青年人必然要经历的。

      2025-07-04 06: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与牛有关的往事

        农历辛丑年是我的本命年。属牛的人在牛年想起一件和牛有关的往事,当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叫我深感愧疚、心中不安。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秦家埝村看柳编

        夏县有个村子叫秦家埝,坐落在白沙河、青龙河和姚暹渠三条河交汇处,建村的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就在这座古老村落里,如今还保存着一种同样古老的柳编手艺。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苍岩飞瀑(国画)

        谢孝发 乔维琴作 .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夏日欢歌

        翁桂涛摄 .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血脉里的太行印记

        作为太行老战士、将帅的子女,我受中共武乡县委、武乡县人民政府之邀,赴武乡参加了第十三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 我的父亲鲁瑞林是一位老红军、老八路、开国少将。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奶妈

        奶妈也是妈。 在赵顶门的记忆里,奶妈就是他的亲妈,他从来也没叫她奶妈,人前人后都是妈长妈短地叫着,村里人也说她这个奶儿养得值,孝顺。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菽水承欢

        蛇年春节前夕,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征求他的意见想去哪个儿子家过年,他悻悻地说道,哪儿也不去了,恐怕这辈子的年是过完了。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重读赵树理的当代意义

        作为20世纪的经典作家,赵树理的小说构建出乡村叙事的诸多“原型”范式。他的小说是对20世纪40至60年代中国北方乡村立体、深刻、形象的记录,也是一位真正将农民作为小说世界主体角色的经典作家。

      2025-07-04 06:42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上铺的兄弟

        上军校时,宿舍里的铁架床总会在夜深人静时发出轻微的声响。阿雄睡在我的上铺,这个来自湖北黄石的青年,皮肤黝黑,骨架精瘦,就像一株生长在岩石缝里的松树,在严厉的军校生活中倔强地伸展着枝丫。

      2025-07-03 10: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两代人的党员笔记

        周末伏案写稿时,一旁翻阅报纸的父亲忽然开口:“女儿,家里还有新笔记本吗?”我从抽屉取出一本递过去,忍不住问:“老爸,您要本子做什么?”父亲扶了扶老花镜:“抄些学习资料,人老了,更得跟上新时代新思想。”我愣了下,没想到退休后的父亲依旧不放松学习。

      2025-07-03 10:0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