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不朽——一位学者对三晋大地上“抗战英烈碑”的深情解读

丰碑何以不朽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三晋大地上,散落着数以万计的“抗战英烈碑”,这些丰碑是烈士用鲜血铸就的,是凝聚在三晋大地上最耀眼、最不能被遗忘的革命文物,昭示了中国共产党带着人民走向“胜利”、走向“新中国”的抗战之路。
  矗立在长治市武乡县的一通“砖壁烈士碑”正是如此刻写的:“溯自卢沟桥‘七·七’事变,日寇炮火轰开中国的大门,国民党军政当局不战而退,望风逃窜,华北局面危在旦夕,地方政权尽归敌手。日寇的残暴气焰更加嚣张,疯狂地实行‘三光’政策,使华北数千万人民尽遭铁蹄蹂躏,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在此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幸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奋起抗日,终于收复了广大国土,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展了地方武装,坚持游击歼敌。”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与号召下,千千万万的三晋儿女,没有被日寇的残暴气焰所吓倒,在生死存亡之际,舍身取义,“付以巨大的代价,流血牺牲,保卫国土、保卫人民”,在抗日战争的洪流里,有不少优秀的三晋儿女为人民流尽了光荣的鲜血,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他们不应该被遗忘,他们的事迹理应“丰碑不朽”。
  丰碑为他们而立,丰碑也立在了人民的心中!
  正如“砖壁烈士碑”所记载的,“仅砖壁一村,计有高生荣、李佩祥等十五位同志或参加正规部队,或领导地方武装英勇杀敌,光荣牺牲,功名永著,精神长存。兹值和平开始,村民为永久纪念,爰建烈士亭于街南,并将烈士芳名勒碑刻石以昭千古”。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抗战英烈的“功绩铭乎金石者,比比皆是”。
  在晋城市泽州县的一块“死难烈士碑记”中写道:“死难烈士们,你们的牺牲是流芳百世的,你们的牺牲是革命的损失,但革命的力量是伟大的,有成千成万的革命者起来,与你们申冤复仇,祝你们的英灵安息吧!你们的威名是千古存在万世不朽的。”再如,1940年7月7日,在左权县桐峪竖立的“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时任县长魏永生所撰写的碑文“唯我健儿,振臂怒张,杀身成仁,泰山昭彰。马革裹尸,百世流芳,头断血流,民族不亡。黄河之阴,太行之阳,奇勋彪炳,与日争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浩气长存、万古不朽的是抗战烈士们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精神!

贾登红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