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槌火烤花糕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村里过完年后,再让少儿们激动的一件事就是正月十六晚上的棒槌火上烤花糕。
  棒槌火,是我们平定一带特有的一种节日火炉,而烤花糕自然也是一道独特的美食,且有克食的优点。正月十二三,专门有泥匠垒制火炉。炉高一般一米五左右,用石块或砖头垒制底座,拿砖头垒火炉,然后用麦秸丝和泥,将砖抹起来,再用木棍有规律地将火孔捅出来,这样,棒槌火就垒砌完毕。人们夜晚出来看热闹、烤暖的乐园由此而成。装上优质的平定无烟煤,正月十四上午,由柴火点燃,待傍晚时节,棒槌火早已将节日的气氛烘托得更加红火热闹。
  正月十六晚上,一轮明月刚刚升空,银辉洒满大地。我们南街的一伙孩子早早吃罢晚饭,从各自家里跑出来,手里拿着备好的一个大花糕,向上街出发。大人们也都支持孩子们这样的行动,正月十六、正月十七游百病嘛。有小朋友说,今晚上正月十六,拿花糕找十六个棒槌火烤最好。从南街到北街,路两旁的棒槌火早够了,走吧,先到上街去。
  上街,也就是村里的北街,是扭花灯的起始点,也是村里元宵节期间最热闹的一个地方。这里有全国闻名的社火,上街的街道上有突然大吼大叫吓人的布袋狗让你猝不及防;有突然伸手抓东西的“长手”;也有趴在窗户上一动不动的纸娃娃,当你毫无戒心时,谁知这家伙突然转身,朝天上猛地胡乱撒“尿”,人们躲避不及,也只得哈哈一笑而已,尿上就尿上吧,反正是水桶里的干净水,但大冬天的总是有点凉呀。只有此时,你才发现,熊熊燃烧的棒槌火是平定一种特地制作的在外供暖的火炉,它由内向外喷着火焰,照耀着夜空、暖和着周围,也能帮你烘干不慎被“尿”湿的衣服。
  村里扭花灯的队伍也由这里开始扭起,上街直通南街……拐至井沟、南河,再到村供销社广场为止。
  从上街到南街约有三里多路,其间的棒槌火就高达二十余个,完全超出我们想要的数目。我们挑选的十六个棒槌火,个个火苗特别旺盛,我们既要在这样的火上烤,还想看扭花灯的使出各种各样离奇古怪的洋相来逗引围观者开心,一边拿着被烤得发黄发油的花糕转换着火眼烤,且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一番操作下来也真够忙乎的。花糕也烤得十分理想,表面油油发亮又晶莹剔透。经过多次灼烤的花糕,已露出一种面香和独特的红枣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有人闻见浓香的味,禁不住赞叹:“好香甜的红枣。”但大家仍然舍不得吃上一口,而是把这份美食放在最想吃的时候再吃,才会绵延不绝这种久久的幸福感。
  这时候,扭花灯的队伍也到了南街,该拐弯到南面的井沟了。
  如果说“烫觜菜”,即炒豆腐丝是全世界只有平定才有的菜的话,那么,平定正月十六的夜晚由于棒槌火的照耀,才显得格外火红、格外暖和。

岳峻

(责编:刘_洋、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