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的刀削面
可口的刀削面
每年放假,我都会去大同,每次去都要吃刀削面。大同的面馆有很多,刀削面的味道和口感不甚相似,我是百吃不厌、胃口极好。
刀削面吸引我的,永远是那小心翼翼的第一口。为什么是小心翼翼,因为肉汤的飘逸,伴随着香菜的清香,直扑我的鼻腔——啊,那是魂牵梦萦的味道,小心翼翼方显得我珍惜。用筷子挑起一条面,我缓缓地将其送入口中,面是那么地光滑细腻、柔软且筋道,是那熟悉的口感、熟悉的味道。
当下能吃到手工面无疑是幸福的。制作刀削面的工序要经过揉面、醒面,前者需十分钟,后者需半小时,二者循环往复三次,才能让面达到柔软且富有弹性的最佳状态。然后就要用刀进行削切和打磨——刀要用弧形削刀,确保面条呈中间厚两边薄的柳叶形,使得面条达到嚼起来口感更佳的目的。完成上述工序后,即可下面、煮熟、出锅。刀削面的材料配比和削切打磨都是十分讲究的,若不是干了几十年的老手,很难做出正宗地道的口感。
据传,北魏时期,大同就已出现类似削制的面食。到了唐代,刀削面因制作快速被用于战争期间的军用食品。到了刀具管制的元代,《晋食纵横》记载,百姓用铁皮代替刀具削面,刀削面由此真正地走进了千家万户,历经风雨,传承至今。刀削面,是大同悠久生活文化的见证,经过千年的沉淀和改良,才有了如今这一碗完美筋道的刀削面。
作为一个江南人,吃他乡美食多少会有些不适应,但是对于大同刀削面,我每次吃都十分地顺口,因为大同人的骨子里对人有着自然的亲近,对外乡人他们总会亲切地问候,热情地招待,外地人宾至如归,吃起刀削面也是倍儿香,再也没有省界的区别,既吃一碗面,便是一家人。
大同的刀削面不仅是一碗可口的面食,还是链接人心的桥梁。
□钱朗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