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即景清吟

        君兰开花 君兰五月又开花, 衬映西边落日斜。 恰似风光垂手得, 寻诗入韵可骄夸。

      2025-06-24 10: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夏收,父亲陪着麦子入睡

        深夜的打麦场,凉爽寂静,高远的夜空挂着疲倦的星星,一堆脱了壳衣的麦粒混合物旁,父亲灰头土脸地盖着被子睡着了,扯出了轻微的鼾声,显得异常的乏困。十多天连续割麦碾打,父亲的身体承受已接近极限。

      2025-06-24 10: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好姨

        好姨是我见过的最善良最坚强的人之一。 她比我父母小十来岁,又比我大十来岁。

      2025-06-24 10: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知行合一”是切切实实的生活态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道破了知行合一的真谛。知识若只停留在笔墨之间,终究如无根浮萍;唯有付诸实践,方能内化为生命的智慧。

      2025-06-24 10: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的夏季美食

        夏日的暑气,向来是难熬的。现代人尚且有电扇空调,古人却大多只能靠些吃食来消暑。

      2025-06-23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努门诺尔的自然生态

        《努门诺尔的沦亡》[英] J.R.R.托尔金著 [英]布莱恩·西布利编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为中洲世界设定与中洲历史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纪元努门诺尔王国的故事、历史从未以一种完整叙事的方式进入过读者视野。该书根据《魔戒》附录的时间轴,将已出版的各种关于第二纪元的文本集结成一部单一叙事的编年史,并佐以编撰者的介绍和评论,可令读者集中了解努门诺尔岛国的兴建与沦亡,黑暗魔君索隆的崛起与巴拉督尔的建造等诸多细节。

      2025-06-23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画盈香

        每观古画,总觉有一种奇异的芬芳,在纸墨间缭绕,既非兰麝之馨,亦非沉檀之馥,而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气息,引人遐想连篇,仿佛能与古人并肩而坐,倾心交谈。 古画之香,不在其表,而在其里。

      2025-06-23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儿童的自然之乐

        遥想古时那遥远的岁月,小孩子们没有今日的电子产品和繁杂的课业,却拥有了大自然最纯真的馈赠。 古代儿童,他们的快乐往往与大自然紧密相连。

      2025-06-23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文人的“稿费”

        稿费是创作者通过文字作品获取报酬的常见方式,而这一概念,在古代便已萌芽,古人称之为“润笔”。古代文人凭借才华与笔墨,在纸卷上挥毫洒墨,收获的不仅是文名,还有丰厚的物质回报。

      2025-06-23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无中生有”的两大关键策略

        《三十六计精要新解》薛国安樊利君著 新时代出版社 该书为《中国历代兵书精要新解》丛书的分册,以通行的《三十六计》为蓝本,在原著文言文的基础上,加以时代新解,史论结合,全面介绍了谋略的来源、精确含义、运用之妙和计谋心得;采用经典战争事件对计谋进行诠释,从战役战术层面讲战场作战的谋略,同时以独特的视角,将古代兵法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商业竞争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无中生有”这一成语最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章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025-06-23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忆王孙·咏菊

        悠然篱下待秋风,冷艳娇黄衬丹枫,露染霜凌色更秾。伴陶公,畅饮香醇三百盅。

      2025-06-2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墨染喜事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此言不虚。

      2025-06-2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推开常德公寓的大门

        楼高八层,墙面主体呈灰白色,阳台从正面挑出;东西两侧竖嵌着的咖色条纹,大多已斑驳脱落,道道纵深的线条似岁月清晰的年轮。整座大楼像一位褪尽华衫的隐者,沉默地立于静安寺的繁华喧嚣之侧。

      2025-06-2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最爱垄头麦

        风掠过田垄时,麦浪便翻涌起来,金绿交织的涟漪从脚下一直荡到天边。小满过后的日头愈发亮堂,将麦穗照得透亮,麦芒上凝结的晨露折射着微光,恍惚间竟像是撒了一地的碎钻。

      2025-06-2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恒山山脉的烽火往事

        作为“中国五岳”中的“北岳恒山”,仅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以南4公里处的一小段山岭,而它真正的面孔是包括“北岳”在内的一条雄伟山脉。它东起太行山脉,西接吕梁山脉东侧的芦芽山、管涔山、云中山,其最西端是宁武县阳方口。

      2025-06-2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忆王孙·梅

        群芳谢尽物华藏,雪里癯仙立远荒,玉蝶纷飞色渺茫。短篱旁,疏影横斜送冷香。

      2025-06-2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的“饭局”文化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饭局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饮食聚会,而是承载着政治、文化、社交、礼仪等多重内涵的特殊舞台。 从先秦时期的鼎俎之仪,到唐宋时期的诗酒风流,再到明清时期的雅集盛宴,古人的饭局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的风貌与文化的精髓。

      2025-06-2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唐代飞钱:从绝处逢生到移花接木

        飞钱是唐代中叶金融领域的重要发明创造,开启了中国最早的汇兑业务。起初,飞钱是商人应对携带大量货币出境的禁令和长途贸易中诸多不便时的无奈选择。

      2025-06-2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忆王孙·咏兰

        蕙生幽谷自清闲,晓映晨霞素影娟,晚照蟾光浴露盘。德风传,缕缕馨风绿野间。

      2025-06-2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榆次老城的“水管子”

        当年,老城里还是传统的大杂院,没有自来水。在各条小街巷的犄角旮旯处,都有一个几平方米的低矮房子,两个水龙头安装在外墙上,旁边有一个井盖,小房子里的人负责早晚定时供水、收取“水票”,人们称其为“卖水的”。

      2025-06-20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张霭堂:堂正书风蔼 巷深气节存

        文博山西大同市博物馆 他是商人,却有着普惠济世的慷慨决心。他是文人,却有着格外坚硬的民族气节。

      2025-05-27 11:2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家训家规中的读书传统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华民族有着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

      2025-05-27 11:2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在《向死而生》里感受温情

        王雨《向死而生》这部小说我看了不止一遍,每看都感触良多,可能是因为我上岁数了,泪点低,阅书泪盈眶。小说中的“我”——俞帅奇,一出生就被判为会在轮椅上度过一生,而倔强的他,迈动剪刀步,从小学、中学、大学上到硕士、博士、博士后,还出国研修做课题,发表了高分学术论文,成为医学科学的研究者。

      2025-05-27 11:2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旅游资源丰富的西厢村

        西厢村位于运城市永济市蒲州镇,距永济市13公里,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西厢村地处黄河东岸的峨嵋塬上,名满天下的爱情圣地普救寺就在西厢村内。

      2025-05-27 11:2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小哥,仿若归来了

        从小就听母亲念叨,业业是个懂事、听话,特别聪明上进的好孩子……业业是我母亲最小的儿子,我的小哥哥。这个在8岁上就夭折的孩子,带走了母亲太多的思念,也成为我童年一个避不开的结。

      2025-05-27 11:2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山茶花开,刹那欢颜

        初次来到茶花源,初次听人介绍山茶花,我内心一惊:这明媚鲜艳的山茶花,我应该见过千百遍,也忽略了千百遍。 世间有多少默默无闻的花,就会有多少熟视无睹的人。

      2025-05-27 11:2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崔颢《黄鹤楼》:再上一层楼,再见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025-05-27 11:2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疗愈心灵的大自然

        昨天,因一件小事与他吵了一架,哭了起来,把这些年的委屈一股脑地哭了出来,就像倒垃圾一样全都倒了出来。 “嘭”的一声关上门,把中年人的一地鸡毛全部关进门里,背上布包,一个人走了出来。

      2025-05-27 11:2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鲁迅故居买书记

        该书是著名散文随笔作家朱航满近年来的读书随笔集,谈作者在京城购书的经历,亦可见当下京华阅事之一斑,其中北京的古迹,如万松老人塔、鲁迅故居、圆明园遗址、北大燕园、地坛公园,读来颇有滋味;趣读周作人及其苦雨斋文人的点滴,其中谈废名、汪曾祺、谷林、陈乐民、孙郁等,乃是一脉文心,于细小处见功力;作者喜好读书的记忆,其中谈张充和的书法、吴藕汀的画册、李文俊的收藏、锺叔河的书信、赵珩的饮食谭,娓娓道来,趣味横生,如沐春风。 儿子读了鲁迅的文章,想参观他的北京故居,我则考虑去故居的两家书店看书。

      2025-05-26 09:0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也有“机器人”

        机器人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也不对。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机器人”了,也许说“机械人”更妥帖,因为“机器人”这一名称出现较晚。

      2025-05-26 09:0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肥胖观

        古代文学作品中,肥胖的形象经历了从“盛世象征”到“健康隐忧”的转变。尤其在唐朝之后,随着社会发展与医学认知的深化,文学作品中对肥胖的描写逐渐褪去单一的美化色彩,转而呈现出对健康隐患的清醒认知。

      2025-05-26 09:0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玄奘没有悟空的取经路

        这是一趟跟着玄奘足迹、跨越古今的丝路人文之旅。全书依托作者多年对玄奘西行路上榆林窟、塔尔寺、高昌故城、克孜尔石窟等历史遗迹的实地考察,结合玄奘远赴印度取经的故事及当时唐朝、西域、印度的历史背景,并以百余幅实景图深度打卡、解锁玄奘之路的古与今,呈现丝路上的文明互鉴,感悟玄奘信念的力量。

      2025-05-26 09:0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远去的洗墨池

        古人读书做学问,笔洗墨砚是必备品,不可或缺,磨墨是为了书写,洗墨是为了养笔。 在古代,学问做得大做得深做得实的人,往往备有专门供洗砚洗笔之用的洗墨池。

      2025-05-26 09:0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大型新编历史晋剧《魏碑往事》北京首演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郭斌 通讯员 马静波)5月22日晚,北京长安大戏院灯火璀璨、气氛浓烈。由中共大同市委宣传部、大同市文旅局倾力打造,大同市晋剧院精彩呈现的新编历史晋剧《魏碑往事》引发强烈反响。

      2025-05-26 09: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万年:明代的城防与边防》展亮相云冈石窟博物馆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郭斌 孙轶琼)5月23日,《万年:明代的城防与边防》展在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聚焦明代都城南京、大同府城、云冈堡城,通过一件件文物展品,串联起明王朝的城防与边防,展现明代城市与长城防御体系的营建思想与营造成就,也讲述了筑城者的匠心、戍边者的坚守与王朝统治者的治世理想。

      2025-05-26 09: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乡村振兴题材电影《青塘》在临县举行首映式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王晋磊)5月23日晚,乡村振兴题材电影《青塘》在吕梁市临县前青塘村举行首映式。 首映仪式由吕梁市委宣传部主办,临县县委宣传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承办。

      2025-05-26 09: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诗酒杏花村征联大赛颁奖暨作品研讨会在太原举行

        千年诗酒韵,四海墨花香。 5月21日,“中国年·诗酒杏花村”迎新春海内外征联大赛颁奖典礼暨作品分享研讨会在太原举行。

      2025-05-23 20:16    来源:山西新闻网
    • 南涅水石刻造像塔:乐舞百戏 盘旋千年

        文物名:“编号QN二四七号”造像塔 尺寸:上宽60-61厘米,下宽67-70厘米,通高83厘米 时代:北魏晚期 藏宝地: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 讲述者:曹雪霞 在长治沁县城北25千米的南涅水村,时光的裂隙中浮出一座沉睡千年的地下宝藏——800余件(组)中国北朝至宋代的佛教石刻,历经岁月的洗礼,静静地诉说着跨越千年的历史故事。 这批石刻,时间跨度长达500多年,于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为罕见的大型佛教石刻窖藏遗存,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所以以其地命名为“南涅水石刻”。

      2025-05-23 10:2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叶成焕的草鞋:热血绝唱 红色丰碑

        文物名:叶成焕的草鞋 尺寸:长29厘米,宽10厘米 藏宝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讲述者:董文滨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展厅中,射灯静静照映着一双磨损斑驳的草鞋,草鞋里浸染着深褐色的血痕,是24岁的八路军129师772团团长叶成焕生命的最后印记。 这双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草鞋,不仅承载着一位年轻战将的热血绝唱,更凝聚着太行军民同仇敌忾的魂魄,成为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血色丰碑。

      2025-05-23 10:2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如何寄“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通讯技术落后的古代,给家人寄信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信息通讯手段。

      2025-05-23 10: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来做咨询的柯凡

        《八个故事》 袁凌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该书共包括八篇作品,篇目有《大杂院子弟》《墨菲定律》《彩色骨灰》《亲爱的皮囊》《鸟神》《此人纯属虚构》《山》《聊天》。作品题材与行文风格统一,着眼于通过对平凡人市井生活和繁杂琐碎的家长里短的描写,刻画当下都市漂泊者及边缘者等普通人的内在心境和生存状态,探索人与城市,异乡与故土,人性与现实的分裂、张力与平衡,具有很强的冲击感,使忙碌奔波于生活中的人们能在本书中找到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归宿。

      2025-05-23 10: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银杏的非凡特质

        《树叶的故事》译林出版社 [英]丹·克劳利 [加拿大]道格拉斯·贾斯蒂斯著 该书以生活在世界各地的50种植物树叶为主题,从化学原理、外形特征、实用价值、美学特色等方面延伸开去,讲述与树叶有关的科学知识和历史典故。在这本书里,有中国的银杏、连香树、水杉,有北美的糖枫、颤杨,还有澳洲的蓝桉、欧洲的三球悬铃木、非洲的旅人蕉、南美的智利南洋杉,每一片树叶都书写着它们独特的文化传奇。

      2025-05-23 10: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做官要看长相

        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员的选拔标准不仅关乎学识、能力与道德,更与相貌息息相关。 从原始部落的氏族首领到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容貌可以说是权力场中隐形的“敲门砖”。

      2025-05-23 10: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苏轼求雨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24岁的苏轼初入仕途,任凤翔府签书判官。苏轼到任时,正赶上凤翔地区久旱不雨,庄稼枯萎,百姓生计艰难。

      2025-05-23 10: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山西影视艺术流金岁月的历史镌刻

        我省著名评论家韩玉峰先生的两部著作《山西电影文学史》《山西电视剧艺术史》近100万字,像秋天庄稼地里沉甸甸的谷穗,抱在怀里仿佛抱着一段流金岁月。我一连几天读完之后,内心升起对未曾谋面的韩老深深的敬重之情。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花街的故事

        花街故事知多少?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徐则臣在《北上》《耶路撒冷》《一意孤行》等多部作品中提到过花街,并讲述了许多关于“花街”的故事。 《花街九故事》更是以花街为背景,捕捉了边缘人群生活中的日常细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花街上人们的坚韧与执着。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梨花情

        晨起推窗,一抹清新的光亮穿透薄雾,竟意外发现墙角的梨树已悄然绽放。昨夜,它还只是一株瘦骨伶仃的枝丫,孤独地屹立在夜色中,而此刻,仿佛一夜之间月光被揉碎,轻轻铺在了树梢,那些花瓣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整个院子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与美好之中。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魂行故里的祁太秧歌

        “日出东海照西山,田氏女在绣房里绣牡丹,牡丹花儿绣在窗帘帘上,看花花容易绣花花难……” 一曲秧歌小调,飘过村庄、飘过田野、飘过河畔、飘过岭上的沟沟岔岔,如泣似诉,说悲还喜。风停了,云住了脚步。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在龙门

        河流最初没有名字。在如血的残阳覆盖广漠时,它突出了那些摇曳的水草、无声的波浪、柔软的风声和几个行走在地面上的生物。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悦读山西】一部红色金融史的力作

        崔昕平 《英雄年代》简介 人民币诞生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大事件。长篇小说《英雄年代》讲述的就是我党早期金融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创建冀南银行、冀南银行印钞厂,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印刷局成立,从印刷、发行冀南票,到设计、印刷中州钞,直至人民币诞生的故事。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