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拥有“红色文化”的辛庄村

        辛庄抗日救亡室旧址。平定(路北)抗日政府五区旧址。

      2025-06-17 09: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邬光:在科学传承中守护乡音

        扫码看视频。

      2025-06-17 09: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李商隐《无题》:春梦无痕 遗憾收尾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025-06-17 09: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坠落冰川

        《消融时代:冰川、气候与人类危机》[美]达尔·贾默著 译林出版社 该书作者以共情又不失冷静的新闻笔触,带领你攀登北美最高峰德纳里峰,在太平洋温暖的海水中探寻珊瑚礁的踪影,去阿拉斯加的圣保罗岛寻访最后的海豹猎人,并在佛罗里达的迈阿密市亲身感受城市沉降的风险……就在你阅读这行文字时,地球上的冰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独立记者达尔·贾默奔走在气候变化的一线,用翔实的科学数据和触目惊心的现实案例,呈现出一份关于气候危机的全球报道。

      2025-06-16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的“母亲花”

        翻开泛黄的古籍,在历史的尘埃中寻觅,总能看见一株株萱草花静静绽放。它虽不如牡丹华贵,不及梅花高洁,却承载着中国人对母亲最深厚的情感,被誉为古代的“母亲花”,在岁月长河中散发着独特而温暖的光芒。

      2025-06-16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他们为什么受到赵匡胤重用?

        窦仪是后周世宗时的礼部侍郎,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官员,但赵匡胤坐定天下后,窦仪受到了重用,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判大理寺事;曹彬也是北周的一个小官,掌管茶酒的,后来也受到了赵匡胤的重用,成为大将。那么,这两个小人物为什么能得到赵匡胤的重用呢?原来,是由于他们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能够坚持原则,因此获得了赵匡胤的信任和赏识。

      2025-06-16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北宋房地产交易的“标准合同”

        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的汴京朱雀门外,茶楼酒肆的喧闹声中,一场房产纠纷正在上演。绸缎商张员外握着发黄的契约文书,指着临街铺面质问卖家:“这契书既无四至界畔,又缺交房期限,如今你要强占后厨三间,天下岂有此理?”这番争执正是当时民间房产交易乱象的缩影。

      2025-06-16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北平的味道

        《伯克利的魔山》许知远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在大学图书馆发现李普曼传记,找到自己的人生之路;到满世界游荡,写作五卷本梁启超传。那个曾经忧伤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位与时代共舞的知识分子。

      2025-06-16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诗词里的夏天

        翻开泛黄的诗集,墨香里忽然漫出蝉鸣与荷香。千百年前的文人搁笔时,大概不曾想到,那些写下的夏夜流萤、稻花蛙声,至今仍在纸页间鲜活如初。

      2025-06-16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打开一扇窗

        有了纱窗,夏日里的蚊虫就被隔绝在了室外。偶然从门口溜进来的苍蝇,嚣张得嗡嗡地怪叫着,如同一架轻型的滑翔机,在屋子里没头没脑地乱撞。

      2025-06-13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指间算盘

        拂晓时分,菜市场在湿漉漉的雾霭中渐渐苏醒。老张的摊位上,两盏白炽灯管撑开一方昏黄的天地,灯光浮在氤氲的水汽之上。

      2025-06-13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考场作弊在古代可能会掉人头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为帝王选才,因此对考试作弊的惩办非常严。轻则杖罚、抄家,重则流放,甚至人头落地。

      2025-06-13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怀疑

        林玲正在打印一份12页的报表,上级部门要求,今天下班前必须盖章扫描后发到指定邮箱。 打到最后一页时,打印机没纸了。

      2025-06-13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如何测量空气湿度

        我们通常说的“空气湿度”一般都是指“相对湿度”,它是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当时气温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百分数越大,表明空气湿度越大。 古人当然不知道相对湿度的百分数,但大致的空气干湿概念还是有的:湿度越小表示空气越干燥,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

      2025-06-13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视力衰退了怎么办

        古籍中关于近视者的趣闻俯拾皆是。《笑林广记》中有一位错将挑粪人认作虾酱贩的近视者,竟握粪嗅闻,反怪对方“奇货自居”,活画出了近视者日常的窘态与无奈。

      2025-06-13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喧嚣与寂静之间

        我们生活在一个声音的世界。 清晨,城市的脉搏在喇叭声、脚步声、机械的轰鸣声中苏醒。

      2025-06-13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高考”轶事

        又逢一年高考时,考场内,莘莘学子奋笔疾书,为梦想拼搏;考场外,家长们满怀期待,焦急守望。这场考试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未来,在现代社会中意义非凡。

      2025-06-13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美食与文学的交融

        林语堂先生曾言:“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尽管已经给苏东坡拟定了多个“头衔”,值得一提的是,苏东坡总能够以美食为桥梁建立起快乐。 林卫辉所著《此生有味——苏东坡美食地图》包括“家在眉山”“首贬黄州”等十三章,详尽地收录了七十多种苏式美食,从眉州的馈岁鲤鱼、兔肉,到黄州的东坡肉,再到惠州的荔枝、羊脊骨,直至儋州的蚝仔粥等,地域的变迁伴随着美食的更迭。

      2025-06-13 07:01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运城古盐道

        我就像一只大鸟,从山上飞驰而下。 山,是中条山;路,是千年的古盐道。

      2025-06-13 07:01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借书之乐

        汉代的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对热爱读书的人来说,好书是一味良药,在你深陷人生“沼泽地”时,救赎并治愈你。

      2025-06-13 07:01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云冈露天大佛:破壁而出的永恒经典

        文物名:第20窟露天大佛 尺寸:高13.7米 时代:北魏 藏宝地:云冈研究院 讲述者:刘晓燕 说到云冈石窟,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第20窟的露天大佛。它是云冈石窟最早开凿的五个洞窟之一,也是一尊沐浴天光的大佛。

      2025-05-19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寻宝鉴定拼搭……公众解锁N种奇妙玩法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孙轶琼)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从5月17日开始,省城各大博物馆已提前“庆祝”,从专题讲座到策展人沙龙,从非遗快闪到云端直播,公众纷纷走进博物馆,共赴一场文明狂欢,一起体验历史的回响,感受未来的心跳! 5月17日,山西博物院主馆大厅,两场舞蹈快闪拉开“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序幕,现代舞者化身镇馆之宝——鸟尊,用舒缓肢体演绎山西文物之美。

      2025-05-19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山西博物院获评“优秀”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孙轶琼)5月18日上午,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上,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七次博物馆运行评估(2022-2024年度)一级博物馆结果,山西博物院凭借卓越表现获评“优秀”等次,以勇担文化使命、争创一流业绩的精彩答卷,彰显了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的责任担当。 此次评估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依据《博物馆运行评估办法》对全国202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展开综合评定。

      2025-05-19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时的“驾考”和“交规”

        红灯停绿灯行,超载超速要扣分罚款……这些都是现代交通规则,有交规才能保障交通秩序和人身安全。在古代,要想“开车”,也要考“驾照”,也得遵守“交通规则”,违反交规也要被处罚,而且处罚力度比现代更严厉。

      2025-05-19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千佛石塔:波涛之上的天界华美

        文物名: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塔刹 尺寸:通高约57厘米,长宽约15厘米 时代: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 藏宝地:朔州市朔城区马邑博物馆 讲述者:王锦春 一方雕刻着须弥海浪与十二坐佛的石塔塔刹,静静肃立在博物馆的展柜里,风沙模糊了塔刹上佛陀的面庞,但抹不去他们眼中的期盼——这座穿越1500年的塔刹,承载着一段跨越海峡的守望:它的“身躯”此刻伫立于台北历史博物馆,塔身上千余尊佛像,无声似诉,闪耀慈光……这座北魏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正以分离的姿态,诉说着切不断的文明根脉和血肉相连。 北魏曹天度九层千佛石塔塔刹,不仅是朔州市朔城区马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活见证。

      2025-05-19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省考古研究院 “礼乐千年·文明传承”社教活动走进校园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孙佳森 通讯员 刘文杰 陈海波 杜嘉伟)近日,由省文物局驻村工作队牵线,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联合平顺县教育局走进平顺三中,共同举办主题为“礼乐千年·文明传承”的社教活动。 据介绍,此次活动以“礼乐华夏:山西考古中的文明密码”社教课程拉开序幕,省考古研究院社教团队结合图文展板,为学生们讲解《礼乐华夏》展览的设计思路、古代礼乐文化内涵及展览的重要文物与考古发现等。

      2025-05-19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双鱼纹铜鑑:一汪清水曾照盛妆容颜

        文物名:东汉“长宜子孙”双鱼纹铜鑑 尺寸:口径34厘米,高8.5厘米 时代:东汉 藏宝地:忻州博物馆 讲述者:赵慧 用金灿灿的铜鑑打一盆清亮亮的滹沱河的水,在这一汪清亮中,女人看着自己青春的脸庞慢慢长出皱纹,水里的褶皱,与微风吹过河面时相比还要多一些。院子里儿媳忙着喂鸡鸭,小孙孙们在追逐嬉戏。

      2025-05-19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汉唐时期四神镜上玄武组合中的蛇纹

        《灵蛇之珠:博物馆里的生肖蛇文化》 本书编写组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弦歌 作为“弦歌”图书品牌打造的“博物馆里的十二生肖”系列丛书之蛇年篇,《灵蛇之珠:博物馆里的生肖蛇文化》一书分上下两册,以世界各博物馆里的文物珍品为依托,纵观古今,横跨中外,从文明起源开始找寻蛇的踪迹,爬梳全人类蛇文化的脉络,为各位读者奉上一篇篇带着独特视角、精致笔触的文艺小品。 在十二生肖中,巳蛇位于辰龙之后,被称为“小龙”。

      2025-05-19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北魏蓝”玻璃器:丝路融汇的绝色流光

        文物名:“北魏蓝”玻璃瓶 尺寸:口径5.5厘米,底径4厘米,高15.4厘米 时代:北魏 出土地:大同迎宾道北魏墓 藏宝地:大同市博物馆 讲述者:文慧 在大同市博物馆的展柜里,一簇簇幽蓝的流光穿越千年,静静诉说着北魏平城时代的辉煌。它们,被称为“北魏蓝”玻璃器。

      2025-05-19 11: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王银凤:创新传承 妙剪生“花”

        王银凤介绍自己创作的星座主题剪纸作品。王银凤部分跨界剪纸作品。

      2025-05-19 09: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白居易的劳动情怀

        在洛阳履道里的旧宅中,白居易的诗稿被岁月浸出泛黄的边纹。当后人翻开《白氏长庆集》,指尖触到的不仅是薄脆的纸页,更是一千二百年前凝结的汗珠与叹息——那是卖炭翁牛车上未化的残雪,是刈麦女鬓角沾着的麦芒,是织妇机杼间穿梭的月光。

      2025-05-16 10:0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染发为哪般

        当你在美发沙龙里纠结于“蜜茶棕”还是“雾霾蓝”时,可曾想过千百年前的古人,也在为头顶那几缕青丝或华发而费尽心思?其实,看起来颇为时尚的染发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人也有染发的现象。不过,古人的染发哲学可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趣——他们要么把白发染黑,要么把黑发染白,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选择背后,藏着令人莞尔的人生百态。

      2025-05-16 10:0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也有身份证户口本和房产证

        在现代社会,身份证、户口本和房产证是保障公民权益、明晰社会秩序的重要凭证。鲜为人知的是,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证件,其雏形在古代便已存在,成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结构、经济制度与行政管理的窗口。

      2025-05-16 10:0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赴非遗盛宴,“听”600余作品讲述匠心传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周年山西省成果展现场。非遗市集提前预热,吸引市民围观。

      2025-05-16 10: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檐下有燕巢

        儿时,春天的脚步总是伴随着燕子欢快的歌声一同到来。当田野间的第一抹嫩绿悄然冒出,那对灵动的燕子便会准时出现在屋檐下,它们身姿矫健,如同技艺精湛的舞者,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诤”是“实其腹”的底气

        孙嘉淦生于古唐国的山西兴县,为大清重臣。 王芳在众多山西人中认出孙嘉淦是有原因的。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理想与希望

        这部小说最初发表在2010年的《阳光》杂志上。 回想起来,我写了多部乡村小说,入选《小说选刊》的中篇小说《泥哨》《憨憨的棉田》,都是乡村题材小说;2023年参加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作家出版社合办的“新时代山乡巨变主题创作改稿班”的长篇小说《古渡》,写的是乡村随着时代变迁发生的故事。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杏花消息雨声中(国画)

        孟争作 .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再度《立秋》 再开新花

        明星版话剧《立秋》剧照。 5月8日晚,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灯火辉煌,座无虚席。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悦读山西】《莲花落》内容简介

        王迪 保定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 莲花落,又称为莲花闹、莲花乐、落子、莲花板等,流传已有九百多年历史,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演唱时大都是两人一伍,一唱一帮,各手执一常青树枝,上缀许多红色纸花,为“莲花”状,助打节拍,内容主要以劝世文、民间故事等为主,如《闹稽山》《百花台》《珍珠塔》等。莲花落的表演是边歌边舞,动感强、可视性强,语言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厚,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传承价值、社会价值。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安魂锣鼓

        对于黄土高原来说,锣鼓是一种灵魂的宣泄,就像是虎的咆哮、狼的嚎叫、狮子的怒吼。 锣鼓,散见于黄土高原的每一个村庄。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拜谒解州关帝庙

        那一天,碧空万里,阳光涌上解州关帝庙崇宁殿黄绿相间的琉璃瓦时,殿堂外的古树精神矍铄、冲天一振,叶丛中的鸣响渐趋繁密,一股强大的气流击穿树冠,树干昂然如赤兔宝马甩鬃,只待一声长嘶,即将昼夜驰骋了! 太阳明晃晃的。解州关帝庙的上方,天,罕见的蓝。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现实与梦境——申壮油画作品展展出

        日前,“现实与梦境——申壮油画作品展”在太原市晋宝斋开展。展览由重庆三合美术馆主办,山西晋宝斋承办,山西省油画学会提供学术支持。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情深意长的山西民歌《绣荷包》

        民歌《绣荷包》,源于民间妇女绣制荷包时的吟唱,它常借“荷包”寄托人们内心的情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山西民歌《绣荷包》流行于全省各地,多以《绣荷包》为名,也有因表达内容不同而称谓不同的,如晋南运城《王三姐挖菜》、芮城《寒窑哭平郎》、襄汾《换胎》;晋中和顺《渔家乐》、阳泉《姑娘还愿》;吕梁临县《走西口》等。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槐花树下的乡情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我在豫中浅山丘陵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长大。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阅读厚薄之道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总是那个温柔而坚定的引路人,尤其在读书这件事上,他的教诲如同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父亲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记忆褶皱里的水乡密码

        晨雾尚未散尽的时刻,我翻开《我的村庄我的湖》,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向江南的雕花木门。作者赵小明的文字如同水乡清晨的露珠,在纸页间凝结成晶莹的叙事,29篇散文如同圩田里纵横的水道,将消逝的村庄浇灌成活态的文化基因库。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米毓瑞传》出版发行

        由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山长院负责人米贵云主编、作家张斯直撰写的《米毓瑞传》一书,最近由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 米毓瑞,1853年出生,山西省令德堂书院肄业,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夏天,同其他学子在太原狄村拜谒先贤狄仁杰。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伍姓湖上的歌声

        清晨的微风,带着湖水的清凉,轻轻拂过位于永济的伍姓湖堤。我独自一人站在那光洁的湖堤上,欣赏着眼前的风景,湖面宛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远处的芦苇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我省开展非遗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记者5月15日从省文旅厅获悉,为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推动我省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将开展全省非遗保护实践典型案例、非遗工坊典型案例、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实践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 非遗保护实践典型案例征集对象为坚持保护、传承、弘扬非遗,确保非遗存续状况良好、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表现突出,在全省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的项目保护单位。

      2025-05-16 06:3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