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家族奋斗史与时代缩影

        伊北的《六姊妹》是一部跨越六十年的家族奋斗史,也是一幅生动的时代画卷。小说以淮南何家为蓝本,通过六位性格迥异的姊妹的命运起伏,展现了平凡家庭在时代浪潮中的挣扎与成长,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亲情的坚韧。

      2025-02-28 06:4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槐下团圆

        前年参加会议,秩序册上有我们贾姓同姓者,一个来自福建、一个来自北京,加上来自山西的我,竟有三个。这种低概率事件的呈现,让我们产生一种亲近感,我们合影,互相留下联系方式。

      2025-02-28 06:4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冬之韵

        听冬 冬天的声音,是季节深处的吟唱。它不似春日鸟语花香般的喧闹,也不如夏日蝉鸣那般激昂。

      2025-02-28 06:4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寒风中的树枝

        冬天的树枝恰似一幅墨意淋漓的中式画卷,于霜寒凛冽之际,寂然铺展其独有的风骨。 当冬日的脚步悄然而至,大自然仿若一位高明的画师,绘就了一卷清简而沉郁的图景。

      2025-02-28 06:4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冬日午后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午后,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斑驳地洒在大地上,带来了些许温暖。这是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时刻,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种温柔的宁静之中。

      2025-02-28 06:4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万壑香雪(国画)

        殷渭凌作.

      2025-02-28 06:4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幸福的回忆

        惊喜地读到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四中和她的学子们》。可以这样说,这本书以鲜活的、个人化的记忆,讲述了一所曾经的山区农村中学“春天的故事”;也不妨说,这也是这所学校的一曲青春之歌、一卷朴实无华的诗册。

      2025-02-28 06:4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寒夜里的阅读

        一年四季,于我而言,读书最好的季节,是冬天。隆冬的白日短、寒夜长,最深最静的阅读恰恰是从寒夜开始的。

      2025-02-28 06:4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匠心精神之时代先锋·年度优秀展播节目 《方寸匠心 古风今韵》

        国之重器,始于匠心,惟匠心以致远。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伟大时代需要伟大精神支撑和引领。

      2025-02-27 10:35    来源:山西新闻网
    • 致山川草木

        山河浩荡。花草树木,有的一岁一枯荣,有的常年青碧。

      2025-02-27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努力的过程是座孤岛

        侄女大学毕业后到处打工,她不喜欢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希望向优秀的学姐们学习,通过考公考编上岸。确定目标后,二十四小时全天开放的图书馆便成了她读书刷题的理想场所。

      2025-02-27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铁锅炖大鹅

        在有着“华夏东极”之称的齐齐哈尔市旅游,不但可以尽情地玩冰玩雪,享受冬日风情,更吃到了那里的特色美食——铁锅炖大鹅,肉、菜、主食一锅出的豪气烹饪方法,生态食物的鲜美味道,让我大快朵颐! 铁锅炖大鹅是齐齐哈尔招待贵客最显实惠、最具特色的一道佳肴。齐齐哈尔朋友老高带我们一行六人就餐的是松花江边的农家乐,我们在一个灶台形的餐桌前甫一落坐,服务员就揭掉了桌中间的木锅盖,一口油亮黝黑的大铁锅瞬间入目,随后,中年厨师举着一只一人多高,一抱多粗,底部一侧开口的铁皮筒子,牢牢地罩在铁锅之上,同时麻利地打开铁锅底下的灶门,架上散发着木香气息的劈柴绊子点燃,铁锅变热的同时,一些食材也接踵而至,厨师舀一勺油脂入锅,将几种调料放入其中炸制片刻,然后下入鹅肉块开始慢慢翻炒,炒出的油烟水气顺着铁皮筒上升,被顶棚的油烟机全部吸走。

      2025-02-27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出书

        老牛退休了。老牛退休后不像许多人有太多失落感,他早就想好了,退休后写点东西,为自己写。

      2025-02-27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春之韵

        清晨,漫步乡间,神清气爽,心里说不出的甜美,说不出的喜悦。 阳光穿透薄雾,洒向大地,树梢上挂着晶莹水珠,鸟儿们扯开嗓子欢歌。

      2025-02-27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晋味油炸面食(四)

        和顺米面油画画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和顺传统饮食协会 晋南油排叉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河津福乐大酒店 运城蜜汁风葫芦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运城盐韵石饼村 洪洞麻饦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洪洞重八席 运城椒叶软麻花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山西晋之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2025-02-27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路窄侧身过

        早晨,我急着从厨房进客厅,老伴急着从客厅进厨房,在通过那扇门时,毫无防备地相撞了,差点摔倒。我突然想到一句熟语:路窄侧身过。

      2025-02-27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二月茵陈

        在我们北方的农村,乡下田间的野菜有许多种,与荠菜差不多一起发芽、生长的要数茵陈了。只是人们热衷于荠菜的香气和美名,很少有人注意到茵陈,不知道这种匍匐在地面毫不起眼的植物,不仅是味道不错的野菜,还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呢。

      2025-02-27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训犬得来上亿财富

        几年不见,朋友聚餐,才知道大壮已经身家上亿,席间大家都在听他讲致富经验。 大壮早年读了大专,后来参军,退伍后还读了金融专业的本科,现在经营一家训犬公司。

      2025-02-26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我们村的草台班子剧团

        每当听到晋剧梆子声,就想起以前红遍大同市周边村落的草根剧团——蔚洲疃村文艺宣传队。这个宣传队是1960年成立的。

      2025-02-26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上世纪大同的文化老店——“灵股斋”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爱好书画艺术的大同人对“灵股斋”这一文化老店是不会生疏的。它是大同的一家老字号,坐落于鼓楼西街院巷口,据说是一位浙江姓林的人创办的。

      2025-02-26 07: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趣谈古代暖炕诗

        数九寒天,暖器、电暖风、空调机等的使用会让我们有温暖如春的感觉。而古时,人们大多依靠火炕取暖,历代文人墨客也因此留下了不少暖炕诗,细细品读,别有一番情趣。

      2025-01-17 09: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何为财富?

        《创造财富的逻辑》冯兴元、孟冰 著 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通过研究解读奥地利经济学和弗莱堡学派经济学等来阐明创造财富的逻辑和共同富裕之路。作者认为个人的心智和行动本身就创造财富,经济繁荣来自观念和言说的力量。

      2025-01-17 09: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热爱与执着

        李梦霁是一位作家,是一位具有深刻洞察力、丰富生活阅历和独特生活哲学的作家。 李梦霁的文字温柔、明亮、细腻又充满力量,语句简练而有力,能够深入人心。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升卿纳百财》呈现美好生活

        《升卿纳百财》团花剪纸作品。 蛇年新春到来之际,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孝义市剪纸非遗传承人郭润芝创作了一幅生动传神、寓意吉祥的巨型《升卿纳百财》团花剪纸作品,入微的细节刻画,精湛的剪刻技艺令人赞叹,精美的作品为即将到来的农历蛇年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电影《黄河民谣》举行开机仪式

        1月6日,国家级非遗传承电影《黄河民谣》在吕梁市举行开机仪式。 《黄河民谣》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民间艺术的致敬。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忻青年”背后蕴藏的“流量密码”

        民族风为青春热舞增添了色彩《马缨花》舞蹈视频荣获一等奖青春的舞姿带火了忻州古城 一群年轻人,在忻州古城街头欢乐起舞,跳得自然率性、充满活力——每个看视频的人都会被深深吸引住,从头看到尾。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用舞姿刷新了人们对忻州古城的印象,带动了全省各地的年轻人纷纷效仿。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生命厚度在旅途与写作中积淀

        李梦霁作品 作者简介: 李梦霁:山西太原人,“90后”百万畅销书作家。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2020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202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蒲剧《挂画》亮相维也纳金色大厅

        1月8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青年演员杜丽娜受河南卫视《梨园春》邀约,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在这个象征着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地方,杜丽娜在同事宁扬帆(鼓师)、郭元军(板胡)领奏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唱响蒲剧之音。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为广袤的田野注入文化新活力

        一部院线商业大片从城市到农村免费上映,需要多久?2024年太原市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用行动作答:一个月。 2024年,由太原市委宣传部指导、太原市惠泽农村数字院线公司(以下简称“惠泽院线”)组织实施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深入全市10个县(市、区)633个行政村和6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等地,共完成电影放映7596场;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放映540场,商业放映260场,电影进社区放映1118场,“八一”慰问部队、武警、军休所电影放映15场,补放场次737场。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盛世花开

        雪后 张根虎贵冠群羽 葛水平梨花一枝春带雨 裴文奎竹园琴韵 李庆富寒露 王爱忠五福临门 赵嗣成金秋时节 田立胜暖日春容 吴书文永受嘉福 张翔洲高冠醉秋风 李志强盛世花开 王木兰 裴文奎 孟多昕 李庆富 王爱忠 乔亚丁 赵嗣成 王晋华 王志英 李桂平 吴书文 田立胜 张翔洲 李志强 乔建堂 王静合作含情待何人 王木兰秋实图 李桂平春酣国色 乔亚丁太白饮酒图 王志英高台人家 孟多昕山居幽赏 王晋华 1月9日,省城国画名家迎新笔会在山西日报社举行,十多位国画家欢聚一堂,妙手丹青绘就盛世华章。艳丽的牡丹、淡雅的水仙、傲雪的梅花……作品充分展现了画家们的深厚绘画功底和对春天的憧憬、对新年的展望。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儿童文学作品《永不失联》出版

        前些日子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永不失联》,讲述了一个爱与成长的故事,直面问题,书写少年真实的生活状态。 作者余今,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出神入化用修辞的《木兰诗》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只有300多字,却单独或兼用了设问、比喻、排比、对偶、错综、映衬、层递、顶针、反复、复叠、摹状、省略等十多种修辞格,几乎每句都运用了辞格、处处都是神来之笔。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年味飘过晋东南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申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笔者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对于年味自然有一段不长也不短的历史记忆。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腊月是个动词

        在岁月的长河里,腊月仿若一位活力四溢的精灵,带着年末独有的蓬勃朝气,蹦蹦跳跳地闯入人间。它以灵动之姿,挥舞着魔法棒,将生活的每一处都点化成一场盛大的庆典,原来,腊月是个动词,它用行动书写着岁末的华章。

      2025-01-16 08:1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堂兄

        周日约了堂兄小坐。好长时间未见,他的背略显佝偻,脸颊更加消瘦,一双手指也皲裂多处,并拢双腿规规矩矩地坐着。

      2025-01-16 08:1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AI复活古老艺术 永乐宫展露“真貌”

        数字化展陈是“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的一大特色。策展人安海为观众讲解。

      2025-01-16 08:1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大同·不争》,李琦带你走进大同的灵魂

        大同城墙刀削面航天员雕塑 2024,山西火了,出圈了,5000年文明闪闪发光,山西这次被全世界的目光注视了。各地的人们都有了到山西走走、看看的想法。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回到春天

        岁序更替,又逢生辰,凛冬思春,诸多怀想,提笔存记。 人到中年,总想被时间遗弃却从未被弃;人到中年,总想要抓住春天却徒留叹息。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梦溪笔谈》中三个有趣的人

        古籍中常常会记录下一些行为有悖于常人的有趣的人,在阅读《梦溪笔谈》时,就发现了三位灵魂有趣的人物。 赵忭担任成都转运史的时候,有时需要在辖区内巡查。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年歇

        我们豫北人把过年叫“年歇”,大概是说忙了一年让人们好好歇一歇吧。这个叫法由来已久。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年与屠苏酒

        古诗词里,古人在歌咏新春时,常写到了酒。王安石的《元日》写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胥家宅院,岁月沉淀的匠心之美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一座百年宅院,见证家族风雨变迁,一砖一瓦之间,也镌刻下古代匠人的匠心和智慧。1月17日10时,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晚报承办的“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我是古建保护推介官”迎来第五场直播,我们将走进太原市小店区辛村的胥家宅院,带你领略这座明清时期古建筑历经岁月涤荡的匠心之美。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大刘搬家

        大刘找到了一处离公司更近的房子,每天上下班能省下不少时间,迫不及待地想搬过去。“找个周末,趁着朋友们都休息,喊大家过来帮你搬。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胰子,冬天老太原的护肤“神器”

        胰子,是昔日老太原人对香皂的叫法。其实在化工香皂问世以前,胰子专指老太原的一种手工皂,全称叫“猪胰子皂”,或就叫“猪胰子”;而后世的化工香皂则叫“洋胰子”,也有肥皂的意思。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条棉裤的故事

        又是一年严冬到,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1964年在阳高县度过的那个冬天,想起为我做棉裤让我熬过那漫长阴冷的塞外严冬的学妹杨文英。 1964年9月,新学年开学不久,省里下了文件,要求在校大学生在冬季农闲的时候下乡参加“四清”运动,我们系被安排在当时的雁北地区,地区所在地是大同。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独饮或同饮

        民间有句话,叫“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一人喝酒,无趣;俩人赌钱,伤感情。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姥爷的黄铜袖炉

        寒冬来临之际,我想起了姥爷的黄铜袖炉。 袖炉又称为“手炉”“捧炉”,炉内装有炭火,可以捧在手上,也可以笼进衣袖里,携带方便,是古人冬季取暖的一个物件。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美哉 晋中

        今天,我们近贴着时代的心房,聆听着晋中阔步向前的脉动。与历史交流,与文化对话,与山水相拥,与现代相续,望山望水望诗,怀景怀乡怀味,翻开晋商故里的大美诗篇。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魔咒

        老赵刚按政策升半格,提前内退,老婆就去世了。急得他说,怎么这么灵验?却又颇感蹊跷。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张老照片,一段检察史

        1956至195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是人民检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段“黄金时期”。从1957年夏季开始,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检察机关受到批判和否定。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