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四季晋祠

        晋祠是山西省太原市最具盛名的古典皇家园林,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唐叔虞和其母后邑姜而建,经过历朝历代的修缮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唐地后来改称晋国,唐叔虞一脉成为晋王,三晋大地的域名自此源起,所谓“唐风晋韵”似乎也可以这样理解。

      2025-03-05 06:5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生命的意义

        音乐如潮水般涌来,将我淹没在这片宽阔的空间里。我闭上眼睛,感受着节奏在血管里奔涌,仿佛每一个音符都在敲打着禁锢的枷锁。

      2025-03-05 06:5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我的惊蛰

        惊蛰之日,窗外的风已裹着湿润的泥土气息,仿佛在催促蛰伏的万物醒来。这个节气于我,不仅是日历上的刻度,更是一串串浸透温情的回忆,是天地间最温柔的惊雷,震醒了我血脉里流淌的与黄土一般厚重的记忆。

      2025-03-05 06:5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岁月留痕

        作为画家的儿子,从幼年起,我便常常出现在父亲的画架前。在那些充满颜料气息的时光里,于我而言,被父亲写生,早已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部分。

      2025-03-05 06:5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春日思秋

        眼下刚是初春,但我的心却溜向似是刚刚离去不久的秋。 夏天过后,秋天来临。

      2025-03-05 06:5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嬉戏

        苗青摄 .

      2025-03-05 06:5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浪漫的人 浪漫的事

        春节刚过,春天的气息已迎面扑来了。令我跌入春光的,是那些浪漫的人和浪漫的事。

      2025-03-05 06:5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一口胡卜慰乡愁

        在山西丰富多样的美食天地里,每一道佳肴都似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光芒。运城北相羊肉胡卜,无疑是其中耀眼且别具韵味的存在,它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记忆与底蕴,不啻为当地饮食文化的瑰宝。

      2025-03-05 06:5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鸿运当头(国画)

        韦智杰作 .

      2025-03-05 06:5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上西楼·惊蛰节

        三更梦断长亭,乱愁生。敧枕闲听檐滴到天明。

      2025-03-04 10: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朋友

         小广场是老人和孩子们汇集的所在。小孩儿追逐嬉戏一刻不停;老人家则坐在自带的折凳上谈天。

      2025-03-04 10: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杜寨的遇见

        得知高平市杜寨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建成,又有1938年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追随八路军总部,从浮山县山交村转移到这里驻扎战斗的线索,决定到杜寨看看。 冬日的高平气温较低,但因清晨的阳光很明媚,并未感到特别的寒意。

      2025-03-04 10: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读书人语

        1 重读鲁迅,是一种欣赏花开的感觉。冷的风里,看那花一瓣一瓣地绽开,最后托出一簇馥郁的花心,仿佛便是透过冷冷的外衣,看见了先生香烟缭绕中深邃的思想。

      2025-03-04 10: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打碎的光

        世界上的好多光,都是太阳的碎片。 在图书馆时,偶有阳光透过玻璃窗,打在书页上,长方形的、正方形的、菱形的……阳光在此具象化,成为了红木桌上四四方方的暖黄色格子纹。

      2025-03-04 10: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文化底蕴深厚的天井关村

        天井关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晋庙铺镇,距晋城市40公里,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天井关村因天井关而得名。

      2025-03-04 10: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择偶的多元取向

        婚姻是两性的结合,也是家庭的基础。古语云“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2025-03-04 10:1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我为小黄车代言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太阳已经出来了,阳光普照着大地,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又开始了新的工作。

      2025-03-03 08: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变身树的一天

        清晨,一缕阳光轻抚着棕色的树皮,我缓缓地从梦中苏醒。环顾四周,无边无际的森林映入眼帘,而我,不过是其中一棵微不足道的小树。

      2025-03-03 08: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我是一颗篮球

        在一个卖球的店里,有很多很多的球,其中,有一颗黑白条交织的,这颗球就是我。 有一天,我和同伴们一起在晒太阳,突然,一个一百八十斤的黑脸壮汉冲到了球店里,然后直接从球架上拿了一颗球,而这颗球就是我。

      2025-03-03 08: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AI与爱

        在当今时代,AI的发展如同一匹翻身的黑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着各个领域。 AI从最初的简单程序算法,逐步发展到各个领域,从辅助写作到自动驾驶,从社交媒体到医疗诊断,AI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2025-03-03 08: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状元与乞丐》亮相“两节”优秀剧目展演

        本报讯 1月7日至8日晚,孝义碗碗腔《状元与乞丐》在太原星光剧场精彩上演。该剧作为2025年“两节”山西省优秀剧目展演之一,由孝义市碗碗腔剧团演出有限公司演出。

      2025-01-24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闲读《昭明文选》

        作为一名购书爱好者,书柜的容量总嫌不够,每当买书回来都要闪展腾挪。囿于家中可怜的空间,能被自己收藏多个版本的书籍不是很多,《昭明文选》便是其一。

      2025-01-24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文物:奏响双向奔赴交响曲

        精彩展出吸引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展”拓宽了人们的文化视野。

      2025-01-24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实境环绕式话剧《女神》在并上演

        本报讯(记者关海山)1月17日至18日,由山西大学音乐学院马天泽编剧、导演,马天泽、郜奕帆主演,窦明杰中控的实境环绕式话剧《女神》在山西大学则想工作室上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该剧以悬疑为引、亲情为核,讲述了报社记者马毅带领实习生,探寻16年前一场凶杀案的故事。

      2025-01-24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人生三境

        窃以为,人生有三境。 “低得下头,沉得住气”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成就大事的基础。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马来西亚华人的新年

        在异国他乡,新年的钟声总能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敲响心中最柔软的部分,尤其是当这份庆祝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度过时。 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文化的熔炉,以其独有的魅力,让每一个新年都充满了别样的风情。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年前清扫,小心肺曲霉病

        临近春节,很多家庭都开始大扫除准备过年,但有些房屋可能平时疏于打扫,积累了大量的灰尘,其中甚至隐藏着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大扫除诱发哮喘并感染肺曲霉病。 来自江苏扬州的张大爷今年73岁,平时独居,身体还算硬朗,有哮喘病史。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年前想做头发,这几类人要慎重

        过年三件套——烫头、美甲、种睫毛,大家安排上了吗?还有几天就过年了,不少人开始预约“托尼”,准备换个造型迎接新年。然而在寒冷的冬季,头发与头皮更为脆弱,此时染烫发有哪些讲究? 染发剂的成分有哪些? 从染发后保持时间长短来说,染发剂分为暂时性染发剂、半永久性染发剂和永久性染发剂。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荔浦芋头扣肉

        “一家煮芋十里香,玉帝遥想闻恨断肠;五花猪肉来相伴。如来也会争品尝,巧妇细作夺天工,美食名肴天下扬。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晋味烧饼(四)

        运城椒叶石子饼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运城盐韵石饼村 襄汾油酥烧饼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襄汾晋襄酥一号店 原平锅魁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原平福诚惠食品有限公司 汾阳核桃仁葱花烙饼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汾阳酒都宾馆 太原割边枣泥饼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山西会馆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杯温水的启示

        同样的一杯温水,却能让我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你相信吗? 好吧,开始。 准备好一杯温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腊月“蒸”忙

        我的家乡在山西大同,家乡腊月有“蒸年”的风俗,所谓蒸年就是腊月蒸年糕、蒸馍、蒸肉等,寓意着来年“蒸蒸日上”。 腊月二十家乡人要蒸年糕,意味着来年生活、事业步步高升。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撰写春联过大年

        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标配,也是春节传统文化的灵魂。每逢过年,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各家各户,贴上一副寓意祥和的春联,就像一个人穿上盛装,站在大门口,满面红光,眉开眼笑,伸出双手,东迎紫气西迎福,南接祥光北接寿,好不热闹。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最贴心的春节健康指南来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团聚的喜悦与热闹的气氛无处不在。然而,节日里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以及冬季疾病高发等问题,却为健康敲响了警钟。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馍上花开 指尖非遗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拍摄:武六红制作:李慧辰 临近春节,太原王春艳的非遗花馍工作室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其中“蛇年礼盒花馍”更是成为热销产品。

      2025-01-22 08: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腊月理发还顺便做了件好事

        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已进入腊月,理发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不由得就想起了一件童年时腊月里剃头的往事。

      2025-01-22 08: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公检法人员在榆次“衙门”前的一张旧照

        在榆次老城,有一条东西长的街,叫东大街。在东大街西头有一个坐北朝南的圆大门洞,旧时的“衙门”就在这里。

      2025-01-22 08: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坐闷罐车回老家过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乘火车回老家过年,结果原来的客运车厢调到了其它线路上,临时用闷罐车替代运送旅客,我们只能坐闷罐车回老家了,印象深刻。 老家在北同蒲铁路东侧,从太原乘火车到定襄站下车,离爷爷家的村仅有10里地。

      2025-01-22 08: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年前砍柏柴为过年烤旺火做准备

        过去我们这里的农村,每逢春节有一个风俗,就是在大年初一的凌晨要烤柏柴火。柏柴者,“百财”;旺火者,“生活旺,日子旺”。

      2025-01-22 08: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用实干诠释初心

        年轻干部须勤于学、敏于思、善于作。我工作后始终践行这一原则,在上派、下沉、外联、内引、援企中锻炼,在一线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小年到糖瓜甜 家家祭灶少不了

        据新华社电 1月22日,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而南方传统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祭灶是小年的中心内容,是我国南北共有的一项习俗活动,灶王爷在这一天当仁不让地占据“C位”。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别爱太满 别睡太晚

        烟火尘世,经历了很多以后,才真正明白,人就应该别爱太满,别睡太晚…… 爱情从来不是打工仔碰上霸道总裁的肥皂剧。我总是相信,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乙巳蛇年“太山第一联”发布

        山西晚报讯(记者 南丽江 实习生 杜佳龙)1月20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对联》杂志社、太原市太山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乙巳蛇年“太山第一联”发布仪式在古刹龙泉寺山门举行。 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风峪沟,古晋阳城通往陕甘宁驿道旁的山峦之间,历史文化深厚、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壮观,是太原市西山文化旅游带的璀璨明珠。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账不过二十四

        父亲是个油漆匠,到了年底就变得非常忙碌,农村婚嫁基本都安排在下半年进行,一则下半年地里没有什么农活,二则快过年了,猪肥鸡鸭壮。 以前的嫁妆家具繁多,有五斗柜、大衣橱、梳妆台等等,父亲一做就是好几天。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从爱心里长出的奇迹

        强出生三天就被送到乡下奶奶那里,那时他的爸爸妈妈正在闹离婚。奶奶很快就发现强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当其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可以竖着抱起来时,强不行,他全身都是软软的,只能用双手兜着。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装不满的背篓

        奶奶家里放着不少老物件,到现在还在用的,只有大门后的一个旧背篓。背篓虽然不精致,却也“辅佐”过三代人。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邂逅山西之巧夺天工

        参观过云冈石窟的人,无不被煌煌北魏的盛大气象所震撼。45个洞窟59000余尊雕塑,兼糅了印度、希腊、罗马等地域的艺术特点,雕刻技艺精湛,表现手法多样,既有深浮雕、高浮雕,也有浅浮雕和平雕,创造了世界石窟雕刻艺术的巅峰。

      2025-01-22 06:5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三晋寻古韵 一眼越千年】青龙古镇访古

        出太原沿阳兴大道北行20公里,就来到了青龙古镇。 俯瞰青龙古镇,如一条巨龙迤逦绵延,古镇因此得名。

      2025-01-22 06:5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话说文物】铜蟾蜍

        冯思泉 摄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主讲人:朱慧 在陶寺遗址博物馆里,有一只铜蟾蜍文物。这只铜蟾蜍出土于陶寺遗址宫城东北角门,为红铜铸造,形扁,眼睛突出,鼓起的腹部有两孔,呈蹲踞四肢张开状,仿佛要伺机捕食猎物,展示了爬行运动状态下的形象。

      2025-01-22 06:5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时光深处的记忆】七府前街 缉虎成名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古槐虬枝苍劲、圆通寺庄严神秘、傅公祠气象清雅……在太原,有这么一条充满故事的老街,俯仰皆是历史遗迹、顾盼均为文化遗存,其街名更有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来历,这便是——“缉虎营”。 “缉虎营”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洪武年间。

      2025-01-22 06:5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