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山西】一部红色金融史的力作
【悦读山西】一部红色金融史的力作
崔昕平
《英雄年代》简介
人民币诞生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大事件。长篇小说《英雄年代》讲述的就是我党早期金融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创建冀南银行、冀南银行印钞厂,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印刷局成立,从印刷、发行冀南票,到设计、印刷中州钞,直至人民币诞生的故事。小说塑造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冀南银行行长高捷成、印钞厂技师吴子谦、银行金库保管员李德厚、印钞厂采购员肖必利、印钞厂设计员连若烟,以及印钞厂驻地房东“小哑巴”、石老爹、石俊娥等人物形象,叙述了他们在银行、印钞厂发展过程中的爱恨情仇。
在这段历史中,那些身处印钞一线的战士们是英雄,那些支持银行、帮助银行、服务银行的人民大众一样也是英雄!正是有了这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英雄们,人民币得以诞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成立,中华民族得以复兴!
长篇小说《英雄年代》2024年5月出版后,先后被《长篇小说选刊》《文艺报》选载,目前已被山西广播电台改编为40集有声读物,在山西广播电台、学习强国、喜马拉雅等平台播出。
关海山
荐书人品读
崔昕平
太原师范学校教授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继《红色银行》之后,历时三年,张卫平第二部红色金融题材长篇小说《英雄年代》面世。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是许多文学作品聚焦的题材。张卫平的题材选择,具有鲜明的“补叙”意识。作品并未聚焦于战场,而是转而描述战争背后的经济支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样艰苦卓绝的金融战。
《英雄年代》的叙述重点转向深藏在太行山脉中的冀南银行印钞厂,对印钞厂如何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为前方战事提供经济支撑,又如何在枪林弹雨中与敌人周旋、针锋相对开展斗争并赢得最终胜利的故事进行了生动描述。作家发掘了大量史料,多次实地走访,为作品注入了史实细节,包括冀南银行如何选址、如何建立,如何寻找技术员、培训专业人员,如何从日本人那里智夺印刷机等。印钞厂的模具得重复利用,连打磨的砂纸都靠打碎玻璃研磨自制,缺少清洗油墨的汽油,有了汽油又引发事故,印钞车间被烧、千辛万苦印出的钞票被毁……鬼子开始扫荡后,更艰难的时刻到来了,印钞厂不断转移,成了流动的印钞厂;同时,金融斗争也不曾间断,驱逐杂钞、应对扰乱金融秩序的伪钞,一仗接着一仗。
《英雄年代》的故事发生地集中在晋东南地区的两处,其一是太行山脉宽嶂山宽嶂沟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山村;其二是黎城县,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战全面爆发后,八路军总部及129师就挺进到这一带,建立了晋冀鲁豫根据地。除了印钞厂,这一带还先后建起过黄崖洞兵工厂、化工厂、纺织厂、制药厂等,成为八路军总部及129师的供给基地,也成了日军疯狂反扑时的主要目标。这片太行山脉是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见证地、参与地。
《英雄年代》选择了非虚构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群像式的人物塑造方式,作品中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有些直接是历史人物的本名——在山沟里建印钞厂的八路军先驱者,包括任银行总经理兼政委的高捷成,任冀南银行发行部主任的梁绍彭,年轻的八路军战士、培训班学员肖必利、连若烟,还有李厚德、孟连长等,他们肩负了艰巨的任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小说中,战争裹挟着每一个平民,由此做出新的人生选择。小寨当地最大的财主郭皓轩,为人开明,上过山西大学堂,后因接管家业回乡。八路军进驻后,他积极捐款捐粮,还将宅院借给八路军做冀南银行的总部。他在邢台的“德义恒”商号、商号的吕掌柜,也多次接应打点、助力印钞厂建立。郭皓轩的儿子郭天佑在北平读大学,抗战爆发后,弃笔从戎参加了抗日决死队。做了一辈子石匠的石老爹,憧憬着转角楼加几亩薄田的人生梦,但战争中,他帮助八路军在窑洞里藏印刷机、在地里藏银圆,最后成为乡村自卫队队长,还离开家乡跟着队伍南征北战。石老爹的二姐石俊娥嫁到石泉村,在战争中失去丈夫后,帮助八路军保守银圆秘密,最终成了银行保管员,加入了队伍,从唱民歌小调到唱起了雄壮的《太行山上》。
战争中,有惨烈的牺牲、生命的陨落,但我们的队伍一直在不断壮大,这是“保家卫国匹夫有责”的真实写照,更是全民抗战、激动人心的时代画卷。作家为小说命名为《英雄年代》,正是致敬家国保卫战中、太行山脉晋东南地区那段英雄辈出的厚重历史。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