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古今“问天”陶寺见证

        6月21日,游客在陶寺天文考古馆的互动演示装置前,听讲解员讲述中国古今“问天”历程。游客可与球形屏幕互动,沉浸式体验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智慧与当代天文观测技术发展。

      2025-06-25 06:3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窑洞铸枪映丹心:抗战老兵的军工岁月

        杨超 202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追忆父亲杨景业——这位从战火中走来的老兵,他的人生轨迹从吕梁山的游击战场转向黄河岸边的军工窑洞,用另一种方式书写了抗战传奇。 1925年10月,父亲出生于山西清徐县一个贫苦家庭,幼年接连失去双亲与祖母的悲痛,淬炼出他坚韧的品格。

      2025-06-25 06:3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三晋寻古韵 一眼越千年】净信钟声远 石桥诗韵长

        阳邑,春秋时为晋大夫阳处父封邑,西汉设阳邑县,属于太原郡。北周建德年间迁移到现在县址,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更名太谷县。

      2025-06-25 06:3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话说文物】东汉羽人戏龙马图汉画像石

        主讲人:杨春平 汉画像石是两汉时期特有的文物,是汉武帝执政后期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它既是墓室内的装饰品,又是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石质建筑材料,体现了汉代统治者以古为鉴、以善为师、以恶为戒的思想。

      2025-06-25 06:3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尧寓村中说唐尧

        在中条山北麓、涑水河畔,绛县静卧于时光长河之中,这片土地承载着华夏文明最初的曙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尧的传说”在这里生生不息,将上古圣王的德政智慧与民间记忆交织成一幅跨越千年的文明图景。

      2025-06-25 06:3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在今天,重读赵树理

        在文学的长河中,赵树理始终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他以朴实的笔触勾勒出太行山的风土人情,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作品,让“山药蛋派”的泥土气息浸润中国现当代文学。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铁打的山城流水的人

        那年秋天,从自幼生活的小镇来到相距35公里的山城沁源,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那时的山城,远没有我生活的小镇热闹。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满山樱桃枝枝红

        五月的乡村,路边总会看到一树两树樱桃。起先,我并没特别在意,因为乡间的果木,每个季节有每个季节的精彩。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毫不张扬的爱

        那天晚饭后,我去单位值夜班,习惯性地去母亲房间道别。她躺在床上说了个“好”,眼睛望着窗外,并没有看我。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我的云竹湖

        云竹湖,并不是一个适合走马观花的地方,它需要我们慢下来,远离喧嚣,找出一段真正属于自己的时光,来细细感受它的幽静和绵长,像一个人慢慢啜饮自己的中年时光。 湖水,是一件古老的袍子,却不断缀满新鲜的纽扣。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平遥碗坨儿

        平遥有三宝:牛肉、碗坨儿、长山药。今天讲其一——平遥碗坨儿的故事。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记忆中的红磨坊

        时常,那幢红色的旧磨坊突然闪进脑海,美妙的感觉立刻激动心房,马上勾起幸福的怀想。 村西的古街很有些年头,青石铺就的路面日复一日地被村民踩踏、磨砺,微微泛着青光。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如诗如画

        丁军丽摄.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龙王庙沟寻槐记

        与朋友约好去寻访一棵古树,目的地是垣曲县英言镇关庙村龙王庙沟。确切地说,朋友是去“寻”——他生于英言,长于英言,却从未知晓有这样一棵被我形容为“庄严圣灵”的古树;而我是去“访”——五年前发现它至今,这已是第三次前往。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学会“富养”自己

        退休并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然而,许多人站在这个起点上似乎还未学会如何开始新生活,更别说富养自己了。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木纹深处有新声

        青苔在砖缝里写满时光的注脚,梧桐新绿在夕光中舒展成翡翠的手掌。站在这个被岁月浸染的院落前,门楣上“冬日熙人”几个斑驳的字迹,在斜照中若隐若现,仿佛时光在此处放缓了脚步。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接地气的“文摊”文学家

        大概是在上初中时,语文老师有次偶然提及赵树理,讲他是一位农民文学家,讲他的小说素材大都取自农村,特别讲他的小说语言非常接地气,喜欢用一些地方口语,还特地举了一些例子,像事情不大就叫“屁大点事”,一个人名声不好那就“比狗屎还臭”,胆子小的人生怕“柿叶掉下来碰破了头”之类。我们听了都笑。

      2025-06-25 06:3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春风度关隘

        当满载文化的车队翻过太行山脊, 东阳关的晨雾里, 露珠正折射着朝阳的金色。 这曾是八路军的钢铁屏障, 晋冀鲁豫的东大门, 如今,春风拂过关隘, 吹绿了老区的沟沟坎坎。

      2025-06-24 10: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与夏相悦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进入炎热的夏季,谁都渴望拥有一丝清凉。

      2025-06-24 10: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想象力的使命

        《贝金斯的特殊使命》是李晋瑞新近出版的一部想象力十足的长篇小说。 小说中故事发生地是一个边陲小镇。

      2025-06-24 10: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首献给“歌迷之城”的浪漫情歌

        当音乐与城市相遇,当星光与灯火交织,太原这座“歌迷之城”正以一场场演唱会书写着属于它的浪漫篇章。而最新发布的歌曲《在太原和你听演唱会》,正是对这种独特城市氛围的深情告白。

      2025-05-30 06:2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音乐剧《李有才板话》在晋城大剧院上演

        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音乐剧《李有才板话》于5月26日至27日在晋城大剧院首演。 音乐剧《李有才板话》是根据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的同名小说《李有才板话》改编创作而来,讲述了太行山区一个叫阎家山的村庄的故事。

      2025-05-30 06:2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端午说艾

        楼下花坛中,有野艾草十数株,颇健旺,转眼又到了端午节,采三五枝,置诸门侧,曰“避邪”,从俗也。《东京梦华录》有云:“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2025-05-30 06:2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春山云瀑图(国画)

        谢孝发 乔维琴作 .

      2025-05-30 06:2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我与牛桂英的戏缘

        牛桂英在晋剧《打金枝》中饰演“沈后”。 2025年,恰逢晋剧表演艺术家牛桂英老师100周年诞辰,追忆我与老师的戏缘情结,不禁感慨万千。

      2025-05-30 06:2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林深

        一条白亮亮的河,从山谷中流淌出来。 河两旁是默立的两座青山,在久久地相互凝望着。

      2025-05-29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老宰

        叫他老宰,绝对不冤枉。 那是20多年前,一天我去买水果,来到一个水果摊,选了几个烟台红富士大苹果,一称有三斤,我付了钱,提在手上,感觉有点轻,就到邻近摊位上复秤——只有二斤六两。

      2025-05-29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晾晒时光

        祖母年事已高,双腿曾受过伤,膝盖严重变形,走路时左右摇摆,加上前两年生了一场大病,苍老的身体越发消瘦,行动稍快,整个人就颠簸起来,令人紧张担心。 可劳动惯的人总是不肯服老。

      2025-05-29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大型原创舞剧《永乐未央》创排启动

        本报讯 近日,大型原创舞剧《永乐未央》在北京举行创排新闻发布会。该剧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指导,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文物局、芮城县人民政府共同出品。

      2025-05-29 06:2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如何让千年文物“活”成顶流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知乎日报与山西博物院携手打造的“爆款展览诞生记”主题沙龙上,山西博物院“晋魂”基本陈列的策展团队,首度揭秘“爆款展览”背后的匠心——从实证晋国八百年兴衰的“晋国霸业”,到展现民族融合史诗的“民族熔炉”,再到以2.8万余处木构遗存演绎“土木华章”的营造智慧,三大展厅改陈凝聚着让文物“活起来”的现代策展理念。 5月26日,记者再次走进博物院一万平方米的展陈空间,见证这场文化盛宴的持续回响。

      2025-05-29 06:2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皮黄”传薪 余韵悠长

        ①山西省京剧院“免费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现场。②剧团乐师正在排练。

      2025-05-29 06:24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企业复产前我三天三夜没睡

        1984年,我所在的武乡县水泥厂进行改扩建,我当时担任生产和技术的副厂长,主要负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建设工作。在项目建设动员会上,刚刚成为一名党员的我,激情地向省、市、县的领导表态,一定要发扬一名党员无私奉献和首创精神,把项目建设好。

      2025-05-28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穿戴上新鞋新帽去杭州

        父亲一生勤奋节俭。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他有一套装点门面的中山装,几乎很少穿,但年常日久,衣领和衣袋口盖也被磨损得皱皱巴巴。

      2025-05-28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准备好的儿童节发言被临时取消了

        上世纪70年代,我上小学四五年级,过“六一”儿童节时,学校定在5月31号上午在离学校较近的军人俱乐部举行儿童节庆祝大会。那年学校让我做学生代表之一上台发言,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给我交待了任务,让我自己先把讲话稿写一下,并把重点内容说了一下:国家形势,学校学习氛围,学生学工、学农、校外活动情况,还有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好人好事等方面。

      2025-05-28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那年炼焦车间大检修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我们炼焦车间在太原化肥厂的统一安排下,要检修了。炼焦车间是机械生产焦炭的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气供居民烧火做饭,焦炭是生产化肥的原料。

      2025-05-28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溪水开始收藏星星

        初夏的傍晚,太阳沉向山后,最后一抹橘红从溪面抽离。溪水忽然静默,不再如白昼时那般雀跃,流得轻了,慢了,像怕惊动渐浓的暮色。

      2025-05-28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弯弯田埂路

        从住处到工作单位有两条路:一条是笔直宽阔的水泥路,通过市区;一条是曲曲弯弯的田埂路,途经市郊。前者比后者近一华里左右,我却常常选择了后者。

      2025-05-28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夏音漫卷旧时光

        对夏天的情愫,总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被悄然唤醒,像是藏在记忆深处的八音盒,一经触动,便流淌出细碎而悠长的旋律。 记忆里的夏天,是从一场雷阵雨的轰鸣开始的。

      2025-05-28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与夏约在青山里

        夏天的山,是绿的。不是那种鲜嫩的绿,也不是老成的墨绿,而是一种饱满的、几乎要滴下来的绿。

      2025-05-28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父亲的老酒壶

        父亲的老酒壶是件古物,锡质的,通体泛着青白的光,壶嘴微微上翘,像是对着天空发问。壶身上刻着些花纹,年深日久,已被摩挲得模糊了。

      2025-05-28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话说文物】雁鱼灯:2000年前的环保灯

        主讲人:田丽芳 西汉彩绘雁鱼灯全系铜铸,高53厘米、长34.5厘米,朔州赵十八庄出土。采用中国传统的鸿雁衔鱼的艺术造型,栩栩如生,是汉代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2025-05-2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时光深处的记忆】羊皮上的抗战诗篇

        羊皮褥子豹猫皮肚兜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近日,左权县(1942年为纪念在此牺牲的左权将军由辽县更名)文史博物馆在桐峪镇上武村发现并收藏了一批珍贵革命文物——抗日战争时期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师生使用过的羊皮褥子等生活用品。

      2025-05-2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王冶秋与鲁迅的运城情缘

        鲁迅日记手稿鲁迅日记手稿 1935年1月8日,鲁迅在上海收到了一份来自山西运城的特殊礼物——王冶秋寄来的10枚糟蛋和8个百合。这份礼物不仅表达了王冶秋对恩师鲁迅的尊重与关心,也让“运城”这个地名出现在了鲁迅的日记中。

      2025-05-2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三晋寻古韵 一眼越千年】说说小西天

        小西天有来头。 宝刹座下凤凰山,山势呈扇形,扇头有一峰突起,形似鸟头。

      2025-05-28 06:2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大明川的脉动

        绿是大地的肺。踏入大明川那一刻,我似乎感受到了它的脉动。

      2025-05-28 06:2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端阳物语

        艾草摇曳的田野间,藏着童年的欢声笑语;飘香的箬叶黄米粽,记录着难忘的从军生涯;系在腕间的五彩绳,承载着亲人的祝福……每一件端午物事都是时光馈赠的珍贵礼物。端午节前,我们于字里行间品读传统节日,共同触摸岁月沉淀的温暖,一起体味民俗传承的深情—— 箬叶黄米旧时光 家乡盛产芦苇,一进五月,地摊上就有了一把把鲜嫩苇叶饱蘸了露珠在售卖,凑上前闻一闻,阵阵清香真是馋人呢。

      2025-05-28 06:2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经典黄崖洞

        时下出游,可看的景点比比皆是,红色经典光耀神州,绿色景点星罗棋布。不过真要游览,我告你个好去处——位于山西省黎城县的黄崖洞。

      2025-05-28 06:2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晋南五月话端午

        日子步入农历五月,端午节就好像蹲在门口等着一样。 这个节很古老,附着的故事与习俗林林总总,但舌尖上的美味总难以忘怀。

      2025-05-28 06:2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青白之间 诗心永恒

        旭日东升、云蒸霞蔚,妻子踏着晨露,携菜篮从早市缓步归来。每年端午临近,粽叶、马莲草、江米与红枣都是必购之物。

      2025-05-28 06:2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烽火少年(国画)

        张连瑞作 .

      2025-05-28 06:2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