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不仅孕育了灿烂的晋文化,也为群众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近年来,山西群众文艺创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不仅在继承传统艺术形式上有所拓展,更在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将全省人民致力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风貌给予了充分展示。
在辽阔无垠的华北平原上,有一个名叫南王庄的小村庄,它如同中国千万个乡村一样,曾经历过贫瘠与困顿,却又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翟英琴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地芳华》,便是在这片热土上,用文字耕耘出的一曲乡村振兴的壮丽赞歌。
喀纳斯湖的秀丽姿色和神秘传说让我一再驻足,可图瓦呼麦的表演时间临近,我不得不依依不舍地离开。踏着长满青苔的石阶,穿过满眼葱绿的小路,来到一片草地。
有段时间,我经常在家附近的公园看到一位老人。他看上去70多岁,常穿一身蓝灰色的中山装,静静地坐在公园凉亭一角,消磨午后的时光。
我总想起几年前那只摔碎的笔洗。分明前夜还在案头盛着半盏月光,转眼就成了满地碎渣。
某建筑工地来了条黄色的哈巴狗,整天趴卧在铁皮活动房后的杂草丛。食堂飘来红烧肉的香气,它只转个头继续打盹;隔壁狼狗对着外来人狂吠示威,它也只慵懒地掀起眼皮瞥一眼;就连暴雨天被铁皮棚的漏雨淋湿半边身子,它也不过抖抖毛,继续蜷成安静的毛团。
清晨,薄雾如轻纱般缭绕,未及散去,草叶间,露珠晶莹剔透,宛如镶嵌的珍珠,轻轻摇曳。我立于苦蒿沟畔,耳畔是溪水潺潺,奏响自然的乐章。
本报讯(记者康少琼)3月7日至9日,《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主办的“2024年度中国散文年会”颁奖活动在京举行,我省作家张锐锋的长篇散文《古灵魂》荣获一等奖。 一年一度的中国散文年会,是国内散文界较隆重的年度盛典之一。
清晨,窗外的风呼啸着敲打窗玻璃,冰冷的空气透过窗缝渗进屋子。我裹着厚重的被子迟迟不愿起身,直到厨房里传来锅碗碰撞的声音,还有母亲的宠溺声:“娃啊,快起来喝碗蛋汤,这样身子暖和些!” 我伸了伸胳膊起了床,继而披着厚衣服走进了厨房。
东风起,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时节,人们会种棵树,用这种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
2024年11月,第十二届“大地杯”中国陶瓷创新与设计大赛成功举办。在此次大赛中,来自朔州怀仁市的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90后陶瓷艺术家白月,凭借绞胎瓷作品《以爱之名》系列一举斩获金奖,在陶瓷界引发强烈反响,这个成绩,成为白月个人艺术征程中的璀璨高光点。
粉碎“四人帮”后,《山西青年》率先在全国开办了刊授大学,吸引了大批渴望知识的青年。1981年6月,我收到了刊大发给我的学生证。
春暖花开之际,我来到菜市场买菜,看到琳琅满目的各种蔬菜中,竟有苜蓿菜,绿油油的惹人馋,勾起了我挖苜蓿的往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春暖花开时节,集市上并不像如今的菜篮子丰富,什么菜都有,老百姓只能吃冬天留下的白菜和胡萝卜,有的人家还吃冬天腌下的酸菜。现在人们很少吃酸菜了,知道常吃酸菜对人体不利。
曲,弯曲、曲折,言不直也。但曲在文学艺术、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确有着不同凡响的哲学意义和美学价值。
我的父亲袁培超,生于1928年腊月,自幼酷爱武术,十一二岁就拜在桂宁师傅门下习武,那时候戴逵师爷也十分喜爱他,对父亲也曾有指导和点拨。 父亲的劈拳,快如风轮,不见形象;父亲的攻守合一(顾打合一),同时完成一个完美的技击,在同辈人中堪称无敌;父亲的胆识和老辣,一胆二力三功夫;父亲的精炼和专练、脾气和果敢都给我们后辈作出了榜样!这或许也是家族遗传的原因吧! 靠科举步入仕途的贾令武术世家——袁氏家族。
夫妻面馆匍匐在古城墙边三间逼仄平房里。男人沉闷如山,忙活在后厨,加工制作他独特风味的拉面、小菜,老板娘如阿庆嫂,前台八面玲珑,温煮三江,长得俏,外号西施。
苍茫的天际线下,太行深处的古州平定城中,双塔宛若两位穿越时空的老者静静伫立,以其独有的风姿骨韵,低吟浅唱着千年的辉煌与沧桑。游人至此,或驻足仰望其巍峨,或绕塔漫步寻幽,无不沉醉于一种难以名状的宁静与祥和之中。
碛口古镇旧街上的“祥记烟草”旧址,是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记忆的地方。2006年5月,碛口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祥记烟草”也在其中。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草长莺飞二月天。此时的太原汾河公园春景初绽,鱼翔浅底、鸟儿翱翔、碧波荡漾,美不胜收。
司马金龙夫妇墓木板漆画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主讲人:陈汾霞 山西北通塞外草原,南临中原腹地,地处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交错地带,自古就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大熔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给山西大量反映多种文化碰撞的艺术精华,见证着这片土地精彩纷呈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
见到阔别已久的她,是在故乡一场绵绵的雨之中。 我坐在奶茶店的一角等她,望着窗外丝丝缕缕的雨,在空中拉着若有若无的弧线。
近日,《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由三晋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收录了近年来刘勇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文章,它们从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对石刻上的“文化密码”进行了学术考证、史料阐释和现状描述,让这些深藏于千沟万壑中的历史遗迹重新进入当代学者的视野。
雪是从傍晚开始下的,藏青色天幕像毡布,顷刻间笼罩了天地。我裹着一身寒气进屋,抖落雪花的同时,也被室内的温暖猝不及防地拥抱。
谈起山西文艺界,文坛有两座“山”,一个张石山,一个韩石山,都是“晋军崛起”的中坚作家;山西书坛有两根“柱”,一个赵国柱,一个王国柱,都是醉心书法、卓有成就的顶梁柱。 2024年12月8日,在山西文艺大厦16层会议室,一场题为《字理与字法——书法技法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
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我常常对着那些碧绿的黄瓜,粉红的西红柿,翠绿的豆角,紫红的茄子,憨厚的倭瓜发呆。很多次,我静静地看着它们,想起儿时家中的菜园。
直播卖货最火的时候,我一直都没看。多年的网购经验,我习惯了查下资料,看下图片就下单了。
走出影院时,街边的糖炒栗子摊正腾起阵阵白雾,恍惚间像是看见太乙真人的拂尘扫过山河社稷图。手机里不断跳出《哪吒》票房破纪录的新闻推送,可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却是那个烟熏妆小鬼坐在墙头啃鸡腿的模样——我们何尝不是在世俗的结界里,咀嚼着被误解的孤独。
腊月,在超市里惊喜地看到了茨菰,黄颜色的身躯,长着一个尖尖的顶芽,煞是可爱,赶紧买了一捧。 回到家里,用清水煮了,剥开外皮,淡淡的清香慢慢散开来。
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一阶段出土的石制品(资料照片)。吉林和龙市大洞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三阶段出土的细石叶技术产品(资料照片)。
站在2025年的时光节点,回首过往,那些与父母离别的画面依旧清晰如昨,每一次的告别都像是一场刻骨铭心的镌刻,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 记得2018年春节,探亲报告批示的时间如期而至,尽管第二天便是热闹非凡的元宵节,那象征着团圆的节日,可我还是带着儿子,毅然从几千公里外的江南水乡,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兄弟,告别了那份浓浓的亲情,匆匆踏上返回新疆的列车。
我家有辆二八大杠自行车,那是1970年代,母亲在单位抓阄“中奖”,有资格买到的一辆红旗牌自行车。它是我们家最宝贵的一大“硬件”,它不仅是爸爸上班的“宝马”,母亲购粮的“推车”,也是母亲回娘家的“加分项”,兄弟姐妹的“掌中宝”。
味觉,总是那么奇妙,它既能引领我们探索美食世界,又能让我们瞬间穿越到熟悉的家庭。每当熟悉的菜肴香气扑鼻而来,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尤其是妈妈做的红烧肉,那是家的味道,是爱的记忆。
想起小时候村里观灯的事,如今是再也没有那种视觉冲击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浑源县尹子沟村年年有观灯的习俗,正月十五前后,红火也闹得很热闹。
早年间的正月里,老太原的街头有一抹时尚靓点,那就是逛街的妇女们头上总爱簪一朵花,颇有些唐代《簪花仕女画》中的遗风。 簪花,顾名思义,就是将花朵作为饰物插在头上。
春节,我们一家人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刚踏入家门,熟悉的烟火气息便扑面而来,大红的春联、崭新的福字,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我一出生就哇哇哭个不停,父亲断言我这一辈子没啥大出息。似乎真的印证了父亲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把哭的本领愈加发扬光大。
曹志军(右一)正在为游客讲解。阳泉城市记忆主题馆序厅沙盘。
清韵 刘开源芳华 高强竹报平安 尚建军醉春 屈魏敏果实丰收喜笑盈 乔亚丁艳秋 裴文奎吉柿高挂 李志强秋色 赵嗣成六如图马 林至秦杏花飘香 原兆坦如意金秋 田立胜得造花香 邵铁瑛花开有声 周芳梅 龙腾甲辰去,蛇舞乙巳来。由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山西省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委会和书画频道山西工作中心共同承办的“妙悟花香——第七届山西省花鸟画(小品)展”开展。
1月24日,由太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太原市书法家协会、太原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清风莲韵”廉政书法美术作品展在文联艺廊(太原市文联负一层)开展。展览将持续到3月24日。
年,这个字眼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温暖、幸福和对未来的期待。儿时的我,到了腊月,就会和小玩伴聚到一起玩着喜爱的游戏,口里念着节日谚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包饺子。
我是带着对“中共第一城”的无限敬仰之情,第一次来到阳泉的。当天游览城市风光之后,我参观了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非常直观地了解了阳泉作为第一座人民城市从创建、建设、发展到现代化转型的全过程。
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填仓节,亦称添仓节、天仓节。民间有老添仓小添仓之分,《介休县志》:“二十日,名‘小天仓’,煮黄米糕,燃灯礼佛”;《大同志》:“二十日,为‘小添仓’;二十五日,为‘大添仓’,添买米面、柴炭等物。
大年初六,我们到志忠的新家团聚。 扑鼻的饭香味儿弥漫在空中。
丁军丽摄.
因为一首诗,它盛名于史。 踩着大唐盛世的鼓点,和着宋词元曲的宫调,伴着明清弹词的韵律,穿越了千年时空,仍是让人心潮澎湃的绝唱。
张连瑞作.
生活是美好的,只要善于观察,美无处不在。 初春阳坡老树上爆出的丝丝幼芽,鲜嫩而羞涩;盛夏山林间、古道边怒放的朵朵鲜花,娇艳而热烈。
儿时正月里最忙的事,莫过于拜年走亲戚。亲戚不多,从初二开始,会陆续走到初六、初七。
一如往年机组检修,春节不能休假回老家了。元宵节前,收到了家人寄过来的一包正月刚刚采集、晾晒的茵陈,心里好不喜欢。
裴希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