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路过一家旧书店,闲来无事就进去逛了逛。一本民国版《临川先生文集》引起了我的兴趣,当翻到《答司马谏议书》那页,不禁让我想起当时两位名臣之间的“掐架”。
豫北乡下,有出嫁的闺女去娘家瞧麦罢的习俗。 农耕时代,收麦种秋的时节是一年中最劳累的,割麦、拉麦、晒麦、碾场、扬场、播种、浇地,一样接一样,总有干不完的活,全是最累人的活。
唐朝有个姓陈的书生,酷爱写诗,几年间创作了许多诗歌,虽然没能像李杜那样获得盛名,但在地方诗坛小有名气,他的一些诗,成为当地人争相传诵的流行之作。陈书生后来考上了进士,分配到家乡的某县做了县令,但他依然喜欢写诗,因此,时人称之为“诗人县令”。
在各大机关单位的楼门前,通常都挂有一个意见箱或举报箱,用以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然而,意见箱或举报箱却不是当代的产物,早在战国时期就已产生。
《知脊:徐医生告诉你的事》徐文斌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身体的支柱,脊柱健康一旦亮起“红灯”,久坐、低头、醉酒、熬夜等看似平常的生活行为,就可能化身引爆健康危机的隐形炸弹。脊柱损伤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本书正是一个防患于未然的健康提醒。
文博山西大同市博物馆 在抗日战争期间,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硝烟弥漫的大同灵丘前线工作过一段时间。在灵丘,他不顾危险忘我工作,以高超的医术和崇高的职业道德赢得八路军指战员的称赞,也以其军民一家亲的爱心与驻地群众结下深厚友谊。
“吃完饭,赶紧休息会儿。”每次吃完午饭,母亲总会催促我。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烤肉还是烤土豆》史军著 现代出版社 本书从全新视角解读人类史,打破“人类征服自然”的传统叙事,揭示了一个惊人事实:植物在人类进化史上扮演着关键推手角色。从直立行走到农业社会,原来我们引以为傲的文明成就背后,都有植物的“精心设计”。
近日,《国风超有戏·寻风季》在太原古县城开机拍摄。据悉,本季节目将从山西太原出发,带领广大观众开启一场深度沉浸的国风文化溯源与音乐创新实验之旅。
殷渭凌作.
太原市作家协会主席、《都市》杂志主编刘照华,多年来一直坚持文学理论研究与作家作品评论和赏析写作,发表过不少有分量的文章。前不久,刘照华出版了新书《红色经典的时代之问——对13部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可以说,代表了他的学术水平和评论风格,是他批评功力与个性的集中体现。
夏日,是瓜果丰收的季节。院子里、池塘边、田埂上、沟渠左右、荒弃的菜园里,若是能有一块小地,都能种上瓜果,像黄瓜、西红柿、香瓜、油瓜、白瓜等,有长的、扁的,也有圆的。
盛夏到来了。山更青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草更翠了,此时,山村的景色更美了。
在华夏大地的辽阔版图上,太行山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气势磅礴。它是岁月雕琢的杰作、是大地挺立的脊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自然的雄浑力量。
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我的红色家风》一书,由山西省直工委、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联合主编,稿件由山西省文学院六位签约作家,在采访了已过世的百位党的领导干部的子女后撰写。 红色家风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的体现。
中国人喜欢“寓意于物”,而一旦某物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也就特别招人喜欢:既入得诗,又入得画。 萱草,即是如此。
赵丹 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 内容简介: 《山西民歌传承人口述史》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专注于学术史料价值、采用口述史方法深入挖掘与保存山西民歌活态传承记忆的专题著作。
近日,吕梁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在京联合举行红色经典音乐会暨《吕梁山大合唱》汇报演出。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深入人心,而由他的学生马可作曲的《吕梁山大合唱》却鲜为人知。
井冈山,是一座英雄的山。我对井冈山的敬仰由来已久,从儿时聆听祖辈们经历的战争故事、观看革命历史影片,到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份情怀始终未变。
延安是诗、是歌,是壮丽的历史画卷;延安是曙光、是太阳,是新中国的摇篮。 革命战争年代,延安曾召唤过一批又一批热血青年投入理想的怀抱;如今,延安仍具有不朽的魅力,每天都吸引着全世界的人们来这里寻找精神支柱和人生信念。
作家包倬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十寻》,是十则短章编织的叙事锦缎,像是钟表匠抽屉里珍藏的十枚齿轮,当月光漫过西南边陲的褶皱山脉,这些精密咬合的文学机栝便开始运转,奏响着关于寻找的生命赋格。这部荣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图书,被评委称赞“为丰富幽微的心灵世界寻找和创造了体贴的形式”。
6月2日,山西大剧院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打造公益惠民品牌,提升市民艺术鉴赏能力,举办“雅‘剧’夏夜——山西大剧院2025夏季演出推介会暨市民开放日”活动,通过交响音乐会、乐器科普讲解、音乐快闪等形式聚焦全民艺术普及,向广大市民朋友官宣后续重点演出项目,响应“以文塑旅、文旅融合”的政策号召,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艺术文化需求。 如何让高雅音乐突破舞台空间限制,来到观众的身边,让观众感受音符“动起来”的生命力?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乐器科普讲解环节。
路遥的“茅盾文学奖”获奖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历经跨媒介转化、多维度传播,至今延续着不平凡的艺术生命。2015年播出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如今也有十年有余,作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展播剧之一,以平凡人的视角展现了历史转折时期的波澜壮阔,唤起了观众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重塑了观众对当代中国乡村的认知构造。
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山西省选拔赛现场。 4月底,由山西省文联指导,山西省音乐家协会(以下简称“省音协”)主办,山西传媒学院、山西文化艺术传媒中心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山西省选拔赛在山西传媒学院演播厅圆满落幕。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公布了戏曲创作优秀案例名单,山西3部作品入选,其中,大同市晋剧院晋剧《成败萧何》入选“戏曲跨剧种移植改编优秀案例”,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有限公司上党梆子《三关排宴》入选“经典剧目传承演出优秀案例”,临汾市蒲剧艺术研究中心蒲剧《白蛇传》入选“优秀保留剧目复排提升优秀案例”。 据悉,为引导戏曲院团完善建设发展机制、增强内生动力,丰富创作路径、节约创作成本、积累创作成果,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开展2020—2024年戏曲创作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工作。
秦建华 运城学院资深教授 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文史专家 《娲姆洞的天火:西侯度原始先民取火记》简介 《娲姆洞的天火:西侯度原始先民取火记》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管喻。 距今243万年以前,在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一带,湖水映天,草丰林茂,大象和野猪在丛林中觅食,羚羊和麋鹿在草原上奔跑,适宜的自然环境成为原始人类理想的生活家园。
郭万新长篇儿童文学《将军台》的出版面世,为我省儿童文学百花园又添新彩。该书以“百团大战”为背景,讲述了雁门关外大槐庄的二梆梆、喜顺以及狼脖叔等村民,积极配合八路军游击队抗击日军、摧毁敌人炮楼的英雄故事。
编者按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法定的环境日。 今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
在当代文学版图中,新疆叙事始终是充满生命张力的创作母题。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蔡淼最新中篇小说集《花儿依旧别样红》,以十幅色彩斑斓的边疆风情画,构筑起新时代新疆故事的立体图景。
收起翅膀,让趾爪轻轻点在汾河浅滩上,粼粼波光里忽然倒映出几根浅绿,那是春天的柳枝悄悄垂下的丝绦。翅尖掠过水面,荡起涟漪,我望见那些碎银的光斑里,藏着我深爱的春天。
孙海青作.
生存与生态是文学书写的主题之一。如何将生存与生态以文学的形式呈现出来,是生态文学的主要命题。
人,越来越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越来越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宇宙洪荒,大自然不会亘古不变,地质、地貌、环境也在悄悄地改变,山河形态也在变。
宋碧君作.
家住黄河不远处,又在黄河边工作过几年,我曾无数次站在河岸,望滔滔河水不舍昼夜地流过,激动、感叹,更多的时候,是面对河水发呆,一坐半晌,头脑空空。我知道我还不了解黄河、读不懂黄河,不可能与黄河交流、对话。
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的某一天,都城长安一片哗然——朝廷震惊,民众震撼。其实并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只是宰相元载因贪腐被抄家,官兵们从他的府邸中抬出的不是成堆的金银珠宝,而是如山的胡椒——足足八百石(约64吨)。
作家李景平的生态散文集《云下山河》并非仅止于对自然风光的表面描摹,更是一部充满深沉生态哲思的时代力作,以其独特的笔触,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进程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有机融合。这部作品凭借其独到的视角和诗意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在读者心中播撒下生态保护的种子,并由此引发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层哲学叩问,展现了其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的双重深度。
喜欢在唐诗中游走,任诗意萦心。却于不经意间,读到诗人们关于岁月与风霜的暮年诗。
这段时间写晋北跑马梁当年植树造林的事,脑海中四十年前的那场“大黄风”不住地刮。 一个少年站在学校门口,把棉袄裹了又裹、腰绳紧了又紧、帽子捂了又捂。
在古代,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的说法,就是60岁以上的人过生日才叫“过寿”,小于60岁的人过生日叫“过生”。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过寿”是给老人过生日。
我是牧马河的孩子。 牧马河是忻州的母亲河,与云中河齐名,称为“双流合抱”。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合作社相当于百货店加副食店。太原市的每个居民聚集区都有一个合作社。
六月的风掠过麦田时,总会先压低穗头,再掀起一阵沙沙的碎响。这时你若蹲下身,会发现所有麦芒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倾斜。
南乡子·芒种 斗指东南,花神已去客愁添。似水弦歌弹旧曲,重续。
又到了收麦的季节,不由得就想起上个世纪70年代三夏大战,为生产队编办《三夏战报》的旧事。 那时候还是人民公社化时期,对粮食非常重视,夏收抓得很紧,农民称夏收是“龙口夺食”。
午后,我正埋头敲着稿子,听到门铃响了起来。打开门一看,是楼下阿姨的小孙女诺诺。
大青窑煤矿中学69届初中毕业生集体合影。收获丰收的女知青。
5月23日,历史故事《驮队》新书座谈会在兴县举行,这是兴县74岁农民李文庆七年“磨剑”之后面世的第二部文学作品。 李文庆,1951年出生在兴县黑茶山脚下,小学毕业后便回家务农,17岁时成为附近5个村子里唯一的一名赤脚医生。
寻女青年肖像牧歌 由天津美术学院、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山西省文化馆联合主办的《雕光塑影》李安红雕塑艺术作品展将于6月8日至20日在太原市迎泽区山西省文化馆举行。 李安红,太原籍雕塑家、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云起太行 王学辉 王春波 刘静平 刘刚 牛贵斌 鲍心仁合作花卉 李桂平通天峡景区 王学辉煤海丹心 乔亚丁南天池 解刚姑崖栈道 刘静平回黄古村 刘刚正邦矿工 王春波小憩 姚砚泽 为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和顺县总工会联合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举办“赓续百年初心 凝聚前行力量”主题写生画展,以艺术之名礼赞时代精神,以笔墨之韵书写山河壮美。本次画展荟萃三晋名家与本土艺术爱好者的创作精华,创作者们历时月余深入工业厂区、回黄古村、许村艺术公社、牛郎织女文化园、姑崖天险等地采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