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七月,绿意正浓

        七月的绿,是大地最饱满的笑容。这绿是会呼吸的,爬山虎在老墙上一节一节吐着新叶,露珠在叶脉间轻轻颤动;砖缝里的草芽顶着晨光舒展,每一片嫩叶都鼓着腮帮子,把阳光吹成透明的绿泡泡;梧桐树宽厚的叶子油亮亮的,风一过,整条街都跟着哗啦啦地深呼吸。

      2025-07-01 08:1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红》:一部宏大叙事的散文诗高峰之作

        对红军长征的认知,始于中学课本,尤其毛泽东诗词,继而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感受其伟大和悲壮,跨世纪前后长征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不断播出,我大都追剧观赏,对人类战争史上这一现代神话般的创举高山仰止。近日拜读诗人宋耀珍的长篇散文诗《红》,又一次沉浸在诗行间散发的悲烈氛围中。

      2025-07-01 08:1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有“李嘉谷大院”的乌玉村

        乌玉村位于阳泉市盂县孙家庄镇,距县城5公里,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根据乌玉村李氏家族保存的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编撰的《李氏族谱》记载:李氏家族从明宣德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盂县城内,到明万历四年间(1577年前)从县城迁居秀水镇泥河村,以农耕为业,到其第八世后方显家道兴隆、人丁繁盛,其族人居泥河村、临近四乡即乌玉等村。

      2025-07-01 08:1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李商隐《嫦娥》:长生不老也许是种折磨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2025-07-01 08:1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勤天下无难事

        《尚书》有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道出了成就功业的两大根本,一是坚定的志向,二是不懈的勤勉。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绝,正是这种志勤相济的精神,铸就无数辉煌。

      2025-07-01 08:1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华侨大学师生走进平遥体验晋商文化

        扫码看视频。 为深化国际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月29日,华侨大学组织来自全球13个国家及地区的40名师生,走进山西平遥古城,在百川通晋商文化博物馆开展主题实践研习活动。

      2025-07-01 08:1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少年们,走遍家乡去“寻宝”

        六月的晋祠博物馆内,夏木荫荫,文脉悠悠。6月29日,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山西省开元文物保护基金会承办,各市团委、各市文博相关单位协办的“我的家乡都是宝”之山西文物推荐官公益研学活动在太原正式拉开帷幕。

      2025-07-01 08:1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听,这些革命文物正“讲述”抗战峥嵘岁月

        6月30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在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同步开幕。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寇宁 摄 扫码看视频。

      2025-07-01 08:1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为文化遗产撑起“保护伞”

        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保护机制、社会参与、科技赋能、法律保障等多维度为文化遗产构建了全方位的“保护伞”,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 首次明确文物的定义 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以“概括+列举”的方式首次明确了文物的定义。

      2025-07-01 08:1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话剧《面皮》大同上演 述说乡村振兴引共鸣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郭斌 通讯员 马静波 宋佳烨)6月28日-29日,大同大剧院连续两天座无虚席,气氛浓烈。观众期待已久的一部以小面皮折射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村巨变的大型原创话剧《面皮》震撼上演。

      2025-07-01 08:1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山西、辽宁、陕西开展“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活动

        夏日的黄土高原烈日炎炎,在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里,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黄章村老党员李榜林颤抖着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佩戴在胸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 6月25日,黄章便民服务中心党委包村领导及各村党支部书记组成走访组,为9名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上门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2025-07-01 08:1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山西古戏台》——刘朝晖摄影作品展开幕

        本报太原6月29日讯(实习记者姚雅馨)6月29日,《山西古戏台》——刘朝晖摄影作品展开幕式暨座谈会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直属艺术支社美术馆举行。 此次作品展共展出79幅由刘朝晖创作的摄影作品,是其从文献纪实、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对我省乡村古戏台与当代生活依存关系完成的一个纪实摄影专题。

      2025-06-30 10:00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数字报
    • 六月薄暮蝉始鸣

        白居易在《早蝉》中写道:“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夜里,薄暮两三声。

      2025-06-30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回望历史中的崞阳城

        崞阳城坐落在雁门关以南40公里处大同到太原的公路边,遗址在今山西省原平市的崞阳镇,G55高速有“崞阳”出口,紧傍着滹沱河。崞阳城曾是崞县旧治,滹沱河是该地的母亲河,发源于繁峙县泰戏山。

      2025-06-30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敲开心门

        搬家以后,陌生的环境让我无法适应。 那天,我带着旅游时买来的玫瑰鱼挨家拜访。

      2025-06-30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忆王孙·蔷薇

        长条倚架舞晴空,小蕾凭栏染碧丛,醉色幽香各不同。怨熏风,已误春情蕴夏浓。

      2025-06-30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失业半年后,陈涛出名了

        北京青年×壹次访谈录是一档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深度访谈节目,用互联网的“轻”形式,做严肃媒体的“重”表达。一次访谈就是一次连接,每读懂一段具体的生命体验,就多一分对历史和时代的理解。

      2025-06-30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瓢虫贴纸》:当婚姻的创可贴被撕开

        该书是作家于凡“情人节游戏”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二部,接续前部《月光酒店》的情节和风格展开叙事。这是一部情节曲折、发人深省的都市情感新实验小说,尽管遭遇谎言和背叛,经历种种不堪,面对一系列灾难和打击,秦晓卉依然没有放弃拯救婚姻的努力。

      2025-06-30 09:3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千年译途:古人外语的习得之路

        在唐代长安西市的波斯邸舍里,粟特商人用流利的突厥语、波斯语和汉语讨价还价;宋代汴京的国信所内,归正人(辽金归顺者)正教授契丹语语法;明代四夷馆的八间学舍中,缅甸馆生徒正研习八百媳妇国(今泰国清迈)的摆夷文字——中国古代的外语教育,始终与文明交流相伴而行。 先秦时期的翻译人才被称为“舌人”,《国语·周语》记载“舌人体委与之”,其职能不仅是口译,更需通晓异族礼俗。

      2025-06-27 11:2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带着花椒去上朝

        花椒是中国特有的香料,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素有“调味之王”的美誉,是家家户户厨房里必不可少的调味佳品。 酸甜苦辣咸,谓之五味,而花椒则在五味之外增添了麻味,为味蕾提供了不同的感官体验。

      2025-06-27 11:2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时光深处的记忆】从抗战表彰到红色见证

        “智勇兼备”锦旗《新华日报》报道版面 在全民族抗战的烽火岁月中,辽县(今左权县)拐儿镇寺坪村副村长高飞鹏,斗智斗勇,将日寇引入八路军伏击圈给予痛击的故事,在太行山军民中广为传颂。 1939年2月21日,《新华日报》(华北版)以《智勇兼备的辽县一村副——大义责汉奸巧计骗鬼子陷身虎穴携胜利品安然脱险》为题,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

      2025-06-11 06:2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三晋寻古韵 一眼越千年】华严寺街的时空交响

        在大同古城西南隅,有一条承载千年岁月的街巷——华严寺街,当地人更习惯称它为“仿古街”。这条街道由旧时的下寺坡、唐市角、段市角3条老街合并而成,北起清远街,南至教场街,呈南北走向,全长540米、宽8米。

      2025-06-11 06:2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麦韵流年

        麦浪翻滚 龙口夺粮 农历五黄六月,当空骄阳似火,沃野麦穗金黄,天气骤变无常,农家龙口夺粮。 那年夏至日,晨光熹微,大地还沉睡在香梦中,连鸟儿都抓紧晨凉多睡会儿。

      2025-06-11 06:2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话说文物】一只波斯酒杯的中国之旅

        主讲人:刘琳 在山西博物院有一件珍贵的文物——北魏铜鎏金童子葡萄纹高足杯。这个高11.5厘米、口径9.6厘米的精美杯子,在大同市城南轴承厂的地下沉睡千年后,于1970年重见天日。

      2025-06-11 06:2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亳州花戏楼与泽州上党宫调戏

        花戏楼 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位于安徽省亳州城北关隅咸宁街花戏楼路的最北边。由于戏楼的砖雕、木雕、彩绘多以地方戏曲折子戏为主要内容,俗称花戏楼,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5-06-11 06:2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一丝不苟(国画)

        张连瑞作.

      2025-06-11 06:2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1943年的青春画笔

        95岁高龄的李夜冰是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老艺术家与美术理论家,他总爱坐在露台的藤椅上追忆往昔。 1943年,12岁的他以李世任之名踏入平东抗日高等学校,开启了求学征程。

      2025-06-11 06:2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蒲州王摩诘

        公元8世纪曙光初照的时刻,蒲州(今山西永济)一户王姓人家诞生了一个婴儿。这户人家,祖上一直住在今天的山西祁县。

      2025-06-11 06:2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是小杜鹃。 大杜鹃是布谷鸟,布谷鸟的叫声太耳熟能详通俗易懂了,“布谷”二字,读出声便是。

      2025-06-11 06:2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半亭思过 百年持家

        看古宅大院,品人生百味。 从太原出发,约1小时的路程,来到位于榆次西南的常家庄园。

      2025-06-11 06:2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打破自己的“鱼缸”

        第一本驾照即将到期换证时,我依然是个从未真正上路驾驶的“小白”。家与单位不过咫尺之遥,加之总有“老司机”可以依赖,我便心安理得地蹭车代步,从未想过要独立驾驶。

      2025-06-1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诗歌是凌空飞过的鹰

        一 我曾在赵树理文学奖颁奖晚会上说过一句话:“脚踩大地,仰望星空”是我坚持的写作理念。作为一个散文写作者,要以笔为犁,把笔尖深深地插进生活的土壤里,从生活中汲取养分。

      2025-06-1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致六月青春的答卷

        清晨六点四十分,窗台上的薄荷叶凝着露珠,像无数悬而未决的省略号。 我听见楼下传来细碎的脚步声,那是少年们背着书包走向黎明的剪影,校服衣角掠过晨雾,在水泥地上拖出淡青色的涟漪。

      2025-06-1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下董寨村

        下董寨村位于阳泉市平定县娘子关镇,距平定县城45公里,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下董寨村处于太行八径之一的井陉之西。

      2025-06-1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遗落的种子会开花

        命运的风雨总爱突袭稚嫩的幼苗。她是我教过最特别的学生,尚在襁褓中时,便被父母丢弃。

      2025-06-1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了不起的孩子

        这是我和儿子冷战的第三天。 本来好好一个假期,却被他糟糕的月考成绩弄坏了彼此的心情。

      2025-06-1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择友而交

        朋友是五伦之一,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清代礼部尚书张英在《训聪斋语》中以“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四语律身训子。

      2025-06-10 09: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魏源与《海国图志》

        《天地立人》徐迅雷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 本书是评论员徐迅雷最新的一部人物随笔集,收录作者近年来在《人民日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和中国网等媒体平台上发表的人物随笔。这些文章叙述了王安石、郑和等历史人物的开拓性事迹,魏源、龚自珍、林则徐等近代智识者的进步思想,袁隆平、钱伟长、屠呦呦等当代科学家的巨大贡献,以及三毛、秦怡、贝利等文体人物的精神追求。

      2025-06-09 10:2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奋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45°青年》 邢婷婷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以“45°”为隐喻符号,对青年介于“躺平(0°)”与“内卷(90°)”之间的社会行为进行深描,是对社会重大现实问题的回应。全书深入青年日常生活的内部、细部展开观察,描摹而非概括当代青年的丰富性与多样化,呈现而非判断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动态过程,理解而非解释青年价值观念的形成原因和机制。

      2025-06-09 10:2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唇齿留香间的美食典故

        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一道道珍馐美馔滋养着味蕾,也在历史的沉淀中凝结成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这些成语穿越千年时光,将美食与故事、智慧与情感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文化之林中的独特风景。

      2025-06-09 10:2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诗经》里的母亲

        《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以质朴而真挚的文字,描绘了生活百态,其中对于母亲形象的刻画与母爱的赞颂,虽历经千年岁月,依然熠熠生辉,温暖人心。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2025-06-09 10:2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驿道飞骑:解密古代荔枝“闪送”传奇

        在没有现代物流体系的古代,中国已建立起高效的“加急快递”系统,其中唐玄宗为杨贵妃运送荔枝的故事最为典型。杜牧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揭示的不仅是帝王宠妃的奢靡,更折射出古代邮政体系的惊人效率与技术智慧。

      2025-06-09 10:2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喝不起热水?

        大多中国人都有喝热水的习惯,可是你知道吗,热水对古人来说却是奢侈品。 古人烧不起木炭 木炭在古时是烧火做饭的最佳燃料,话虽如此,但不是每个人都用得起的。

      2025-06-09 10:2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吉祥如意全鸭宴

        这款宴席是由新世纪烤鸭餐饮管理公司开发的。在中国文化中,鸭子象征着幸福、吉祥、勤劳、平和和忠诚,鸭宴也可以视为一种鼓励和激励。

      2025-06-06 10:2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仙山脚下的舌尖乡愁——烟台焖子

        渤海湾的晨雾还未散尽,烟台山脚下的青石巷里已飘出油锅的滋滋声。生铁鏊子上翻滚的金黄方块,裹挟着芝麻酱与蒜汁的浓香,在晨曦中勾画出最鲜活的烟台记忆——这就是烟台焖子,一座海港城市用百年光阴酿造的味觉密码。

      2025-06-06 10:2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苏梅:阅读时只要打开书,就要拿起笔

        苏梅近照。 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输出,阅读需要书写的陪伴。

      2025-06-06 10:2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直播间里好热闹 15万人次“云上”观赛

        赛事直播现场。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马立明 摄 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孙轶琼)“在线监督修文物啦……”6月5日,随着山西文物技能大赛的启幕,赛事现场也通过山西晚报·山河+客户端、山西晚报新浪微博、文博山西视频号、山河视频账号进行了直播,在90分钟的播出时间里,全网共计15万人次观看,这些文物修复技艺也“圈粉”了很多人。

      2025-06-06 10: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文物匠人齐聚赛场“复活”绝技续写文明

        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 这是2025年度“技能山西”职业技能大赛——山西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主题。

      2025-06-06 10: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以赛为媒 让更多文物工匠脱颖而出

        “文物传承离不开文物修复师的传承,每一位修复师都堪比‘文物医生’,望、闻、问、切,根据文物存续状态,给它们诊治修复,让‘老宝贝们’恢复状态。”大赛总裁判长、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研究馆员贺大龙介绍,大赛严格按照国家级赛项规程设置,评定标准更严格、人员参与更广泛、项目内容更全面。

      2025-06-06 10: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匠心守护历史 巧手再现风华

        比赛现场,选手们俯身工作台,展开一场技艺的比拼。 山西晚报·山河+ 记者 武六红 摄 6月5日上午,2025年度“技能山西”职业技能大赛——全省文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开幕式之后,文物修复专区内的氛围就紧张起来。

      2025-06-06 10:2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