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李商隐《嫦娥》:长生不老也许是种折磨
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李商隐《嫦娥》:长生不老也许是种折磨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属于唐诗最后的一道光,因为他的存在,唐诗完整存在于唐王朝。他的诗穿越时空,不仅仅属于唐朝人的边塞、闺怨、送别、怀古,也属于今天甚至未来的所有人,因为他的诗是讲情感的。
什么是艺术?有人说是穿透世界物质的繁华,直抵人心的力量;有人说是略过匆忙浮夸的当下,保持悠久的生命。其实更重要的一条标准是,有多少人理解它。这并不是说艺术一定是不被理解的,但至少艺术是有着复杂理解层面的,每个人理解的点都不一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故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理解点。
一般人看不懂,或者看懂的不是全部,这样的东西除了有稀奇的属性,还有艺术的属性。
李商隐的很多诗名字就叫《无题》,不想让人知道他在写什么?这就是一种生命力,他不希望你看懂,但他又希望你懂其中的某些东西。
这一首《嫦娥》属于里面很容易看懂的,因为写的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嫦娥。
诗写得很美,一种空寂和悲伤淡淡浮现在夜空之中。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真的是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我们来看李商隐如何写一个人的孤独和寂寞。首先是环境描写,云母屏风是很华贵的装饰品,但是这么富贵、这么奢华的物件,却不是摆在灯火辉煌、宾客称赞的场所,而是在一个“烛影深”的地方。燃烧着的蜡烛的影子一点点黯淡了下去,一方面说明蜡烛燃了一夜,天快亮了;另一方面说明并没有客人在此,所以主人也不续点一支蜡烛。就这一句就是个悬念,什么样的人在这样奢华富贵的宅院里,孤独地一夜未眠。
第二句更厉害,“长河渐落晓星沉”,这是客观的环境描写?还是这个没有睡觉的人的视角呢?我们姑且认为是诗人上帝视角看到的,他在这里看了很久,看到了银河渐渐落下,启明星沉没在黎明之中。这句厉害的地方是,大部分人写黎明的时候都是“旭日升”,而李商隐却写“晓星沉”,黑夜如此难熬,但白天他并不期待,不过是又一个亮着的夜罢了。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偷灵药,是为了长生不老,但她真的长生不老了,又后悔起来,因为这长生不老意味着她会看到所有相爱的东西一一死去,也意味着她反而要在这青天碧海的夜里一直这样,不能睡去不能忘记。这可能是人生永恒的悖论,嫦娥和后羿共同追求长生不老,这种追求让他们快乐,但当嫦娥实现了长生不老,她的快乐就变成了诅咒,因为她无法死去,就必然面临一生又一生的孤独。
“灵药”泛指一切,比如“艺术”“才华”“梦想”……当你有了这些的时候,你必然会陷入更大的痛苦,因为这些东西只属于你自己,你留不住也说不出,很少会有人懂你还会一直牵挂着它,它让你与众不同,也让你孤单无助。而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不由你控制,一旦你有了,就放不下它,它会如影随形、伴你一生。
那么,嫦娥会不会“应悔”呢?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种呢?是得到了我所要的。佛教典籍里的意思更极端一点:人生苦海无边,都是悲剧。那么仅有的一点灵药,应该是天赐的礼物。它让你恐惧、让你孤独,也给你力量,为你在黑暗的时空指引方向。
十八花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