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018年6月,有电视台记者要去武乡采访被朱总司令培养并担任儿童团团长的萧江河同志,我随行。如今,7年时间过去了,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间节点,我又想起了萧老那动人的笑容,当年见他老人家的情形又一次浮现眼前。
表弟结婚,午宴后,亲戚们吵闹着要去KTV高歌一曲。令我惊讶的是,一向安静温婉的母亲也跟着去了。
《余华文学课》余华著 漓江出版社 大师评论大师,高手解读高手。《余华文学课》共16节文学课内容,有托尔斯泰、普鲁斯特、福克纳、马尔克斯、鲁迅等50位殿堂级的作者,包含《搜神记》《丰乳肥臀》《一千零一夜》《瘟疫之夜》等古今中外62部文学经典。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紫禁之光:从黄昏到黎明》李少白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弦歌 本书是“李少白拍故宫40年”系列丛书的第二本,于今年出版,为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献上小礼。全书分日落、黄昏、黑夜、黎明、日出五条主线,精选李少白先生各个时期的精品摄影佳作,并配有作者记录拍摄过程的多篇随笔,忠实又艺术性地再现了这五个特殊时段故宫的诸般风姿,并蕴藏着多层次的丰富内涵。
古人读书入迷,便有藏书。遇到自己想要的好书,哪怕是典当家产,也要把它弄到手,所谓“黄金散尽为收书”。
古人没有网络、也没有微信“朋友圈”,是怎么发表诗歌的呢?其实除了参加各种诗会、书信寄赠、即席赋诗之外,“题壁”也是一种重要的发表方式和手段。就像后人发“朋友圈”一样,这些被诗人们即兴题写于驿馆、寺庙、名胜古迹等公共场所墙壁上的诗作,写得好的,也一样会被路过、看到的人们所认可,并且口耳相传——很像是现在“朋友圈”的点赞与转发,最后越传越广,甚至于影响当代、流芳后世。
为了更好地挖掘、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征集与古代生活、经济、文化、科学等内容相关的文章。要求导向正确、主题新颖、立意鲜明、内容丰富。
文物名:鱼沼飞梁 尺寸:东西长19.6米,宽5米;南北长18.55米,宽4.91米 文物名:宋塑侍女像 材质:彩绘泥塑 时代:北宋藏宝地:晋祠博物馆 讲述者:王爽路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文物名:黄花梨嵌宝福寿纹戥子 尺寸:长22厘米,宽8厘米,厚1.5厘米 时代:清代 藏宝地:晋商博物院 讲述者:杜璞岑 说到晋商,你会想到什么?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抑或是百年票号、万里茶路?这些,都是晋商辉煌五百年的见证,但要真正了解晋商,或许从小小的“良心秤”上,也能看出些许端倪。 在晋商博物院的内署院当中,有这样一种藏品,外形似一尾小鱼,打开后却内有乾坤,不少游客看到它都是一脸问号,这是什么? 它的名字叫——戥(děng)子。
我去小城老巷里的一家小店理发。 理发师说,这里不可扫码付款。
在明代藏书史上,“以物易书”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些藏书家们用田产、家畜甚至妻妾换取典籍的举动,折射出十六世纪江南士大夫阶层独特的文化生态。
旅行被中国人赋予特别的意义,是浪漫主义教育在现实世界的延伸,是一场深刻的自省和内视。毕淑敏在《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中写道:“我固执地认为,要真正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块土地,一处山水,你必得独自漫游。
在没有微信拉黑、朋友圈屏蔽的年代,古人也会失恋。他们也曾对月长叹,也曾辗转反侧,也曾一纸信笺写满思念,却终究收不回那颗远去的心。
对于生活在北方的人来说,麻雀是最熟悉的鸟儿了。乡村的旷野中,城市的寻常角落里,每天都能看到麻雀的影子。
立夏一到,日子便渐渐有了分量。阳光不再像春日那般轻飘飘地浮在树梢,而是沉甸甸地坠下来,晒得人脊背发烫。
谷雨过后,天一天比一天热起来,越来越浓的绿意掀开夏季的序章。 田野里,到处飘散着馥郁的麦香。
河北盐山籍名臣王翱(1384年1467年),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以“持法刚正、家无余财”著称。 这位在吏部尚书任上主掌铨选十五年的重臣,其治家轶事折射出明朝士大夫的伦理操守。
一 经常会梦到儿时的玩伴和少年同窗,其中不乏有一些一直静默至今的青春初萌的情愫与念想。虽然时隔多年,昔人已非昔日模样,但在梦中他们依然那样纯真和美丽,未被岁月剥蚀,未被世尘浸染,或许会以岁月痕迹或者生命印记的形式永远沉淀在梦中了。
我是在晨光漫过窗边时忽然长大的。镜子里的人把剃须刀按在下颌,白色泡沫里翻涌着父亲年轻时的面容。
文博山西大同市博物馆 “北斗南头送喜,人间快睹魁星”, “此后鳌头夸遂水,应知魁阁瑞光频”, “魁星又转作文星,玉笋班分博士清”, 一句句诗文, 表达了对魁星的崇拜。 “魁星楼里拜魁星”, 大同魁星楼的创建, 对当时当地的文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初春时节,当第一缕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南运河畔的梨园也在这温柔的季节里悄然醒来。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白色的海洋,波澜起伏;又似一片片洁白的云朵,轻盈地飘落在枝头。
整个冬天 雪没来 如果冬天下雪 可以不用上山砍柴 不用到田头劳作 最多就在院子里 砍砍柴木 看看落雪 雪来了 把柴木点燃 坐在屋子里 围炉煮茶 如果有点雅兴 把雪投进火炉里 成为跳动的篝火 有个人 自春天开始 就在乡下等待着 雪没来 整个冬天 西湖里的鸳鸯 第一眼起,我便喜欢上了 西湖里的鸳鸯 它们在岸边的水中游着 成群结对,嬉水、追逐 雄的翅膀橙黄,很鲜艳 那里有着十万骄傲 在这个一月西湖的下午 我的眼里,除了鸳鸯 三潭印月、苏堤、断桥 甚至更远处的雷峰塔 都成了背景 一只雄鸳鸯 在水中扇动翅膀 整个冬日的湖光山色 瞬间在羽毛间抖动 □姚碧波.
《双药记》梁贵柏著 译林出版社 该书从疟疾与药物角度重看人类历史,回望世界格局,还原人类与疟疾的壮阔斗争,揭秘奎宁和青蒿素的前世今生。从南美丛林里的金鸡纳树到人工合成奎宁,从东亚山野中的青蒿到屠呦呦等发现青蒿素,本书不避讳疟疾带来的苦难,更歌颂人类取得的进步。
乾隆三十年的暮春,陈恂六推开老宅斑驳的木门时,檐角垂落的蛛丝正泛着朝露的微光。这位因直言遭贬的翰林编修,在浙江山阴的祖宅中已隐居三载。
在人们心目中,种树养花好像都是文人的雅事。岂不知,那些舞枪弄刀的将军们中,也出了不少思维超前、喜欢植树造林的。
古诗人描绘世间的美景,认为没有比自然风物更美的东西了。诗人赞美峰峦起伏、月华如练、春色无边的景象,或是草木繁茂的场景。
春,是大自然的一场盛宴,而古人则以独特的方式,用舌尖去品味这春日的馈赠。 在那春意盎然的时节,荠菜率先从田野间探出脑袋。
《仿生设计》 [英]薇罗妮卡·卡普萨利著张靖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作者是一位兼具生物学家和设计师背景的专业人士。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详细阐述了每一种自然现象及其人工应用,并对生物学和设计背后的故事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拍摄:梁成虎 陈乐芬制作:李慧辰 山西晚报讯(记者 梁成虎 实习生 陈乐芬)3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奇妙节水乐园”活动在山西省图书馆开幕。
扫描二维码,购买《山西国宝精华-彩塑系列(共7册)》丛书。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佳森)氤氲千年光阴,匠心蕴藏巧思。
赏花图 气温回暖,春意盎然。到处挤满了踏青赏花“打卡地”。
《南北之争与晚清政局(1861-1884)》 林文仁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辛酉政变”改变了晚清历史的走向,随之而来,军机处的汉族官僚日趋加深分裂为“南派”和“北派”,且势力此消彼长。在此背景下,两宫太后与恭亲王、醇亲王的关系也走向微妙,李鸿藻、沈桂芬、王文韶、张佩纶等汉大臣接连登场,共同织就一幅权力的画卷,大清的命运齿轮又将如何转动?以派系政治入手,开创性解读清朝覆灭的隐形原因,透视大变局之下晚清皇权与官僚政治的共生与博弈。
《穆旦传:新生的野力》 邹汉明 著 译林出版社 该书是穆旦传记与诗歌评传的权威之作。全书以穆旦生平为线索,结合各时期诗歌创作,叙写其坎坷而辉煌的一生。
1932年,梁思成先生在营造学社门前。 1933年,梁思成先生在大同善化寺普贤阁。
唐朝期间,日本派遣了数百位留学生来到中国求学,阿倍仲麻吕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日本天皇灵龟二年,16岁的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作为留学生远赴中国,历尽千辛万苦,于唐玄宗开元五年到达长安。
唐代以来,随着科举制度兴起,金榜提名成为很多读书人的入仕敲门砖,随之伴生了“录取通知书”——“泥金帖子”。 朝廷为了凸显对新科进士的重视用金粉涂饰在笺简上,用来通知新科进士,可谓给足了文人面子。
古代并无类似今日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但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维权的事例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充满智慧的趣味浪花,不妨让我们汲取些许,一探究竟。 汉景帝时,官员上朝也罢,处理公务也罢,在皇宫必是会有如厕之际。
《四十年,四十人——“茅奖”作家作品观澜1982—2022》是由著名学者梁鸿鹰编选的一部文学评论集。收入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八十位文学评论人对40部获奖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共80篇。
翻开侯磊的散文集《北京烟树》,我发现,原来这座城市还有着如此细腻且丰富的一面。在这本书中,北京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被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成一幅饱含深情的生活长卷。
2024年春夏之交时,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我省作者杨存富的长篇历史小说《伊尹》。在我的印象中,杨存富长期做基层工作,并不是一个搞文字工作的人,故而在文学创作这个行当里,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一个大夫。 他儒雅地微笑、儒雅地喝酒、儒雅地看着每一个人,然后,儒雅地慢声细语。
春天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也是一个能激发诗人内心沉寂情感的季节,在众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中,我独爱白居易。 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期间,有一年春天,他路过钱塘湖,看到了自然精灵争相报春的活力与生机,捕捉到了春天的影子,便有感而发,写就了《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西,这片浸润着黄河文明的沃土,不仅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更是中国民歌艺术活态文化基因库。从《诗经》中“唐风”“魏风”的雅韵到山野田垄间的即兴咏叹,山西民歌历经三千年文明滋养,以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套曲五大体系为骨架,形成两万余首曲目的浩瀚曲库,其中1374首被收录于《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堪称中华音乐文明的“声音史诗”。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其独特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面赢得了观众的广泛赞誉,宛如一匹黑马,一骑绝尘,自春节档影片上映,其票房数字便直线飙升,截至3月20日,票房已强势突破151.82亿元大关,全球票房史上排名第五,书写了国产电影的崭新篇章。那么,这部影片究竟凭借何种魅力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它们的成功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创作密码?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值得深入研究、思考。
近日,一出折子戏《红桃山》总在眼前浮现,以前只知道这是一出京剧小生小旦的武打戏。去年在忻州市忻府区前播明村庙会期间看了“山西省花花晋剧院”演出的《红桃山》,心里顿时涌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新鲜感。
作者简介: 侯磊,北京人,青年作家,北京历史文化学者。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文学硕士。
近日,省文旅厅直属机关工会、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省直机关后勤保障中心滨西保障部,联合举办金丝珐琅非遗技艺展览展示活动。金丝珐琅画技艺项目传承人庄秋燕(左)以生动、专业的讲述,分享了金丝珐琅画的历史渊源及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