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小记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立夏一到,日子便渐渐有了分量。阳光不再像春日那般轻飘飘地浮在树梢,而是沉甸甸地坠下来,晒得人脊背发烫。风也懒了,偶尔吹过,带着几分燥热,像是刚从炉膛里掏出来的,还带着火星子的余温。
  农谚说:“立夏小满,雨水相赶。”可这雨却不似谷雨时那般温顺,它要么不来,要么来得急,噼里啪啦砸在瓦片上,像是不耐烦似的。田里的水还没蓄满,转眼又被太阳蒸干了,只留下几道龟裂的泥缝,像老人手背上的青筋。庄稼人倒也不急,他们知道,立夏的雨,下得再凶,也浇不灭地里的热劲儿。
  菜市上,新摘的蚕豆堆成小山,豆荚还带着露水,青得发亮。卖菜的老妇坐在竹凳上,慢悠悠地剥着豆子,指甲缝里嵌着绿莹莹的汁。有人问价,她便抬头笑笑:“立夏的蚕豆,嫩着呢。”言语间,仿佛这豆子的鲜嫩,全是节气的功劳。
  城里的孩子对节气没那么多讲究,只觉得天热了,冰棍可以多吃一根,短袖可以早早翻出来。倒是公园里的老人,摇着蒲扇,念叨着“立夏不饮茶,夏至苦哈哈”,仿佛这一口茶喝下去,整个夏天的燥热都能压住似的。
  傍晚,街边的槐树开始簌簌地落花,细碎的白瓣铺了一地,踩上去软绵绵的。风一吹,花香混着尘土气,莫名让人想起小时候的夏天——竹床、蒲扇、井水镇过的西瓜,还有祖母那句“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如今鸡蛋随时能吃,可那份对节气的郑重,却渐渐淡了。
  夜渐深,虫声四起。路灯下,几只飞蛾扑棱着翅膀,影子投在墙上,忽大忽小。立夏的夜,到底还是比春夜闷了些,连梦都变得黏稠。翻个身,听见窗外隐约的雷声——或许明天会有一场雨,或许不会。但无论如何,夏天,终究是来了。

□罗依衣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