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 “三宝三绝”书写不朽传奇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文物名:鱼沼飞梁
  尺寸:东西长19.6米,宽5米;南北长18.55米,宽4.91米
  文物名:宋塑侍女像
  材质:彩绘泥塑
  时代:北宋藏宝地:晋祠博物馆
  讲述者:王爽路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晋祠,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最初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后邑姜而建,后逐渐发展为集建筑、园林、雕塑、碑刻于一体的文化瑰宝。
  日前,晋祠博物馆资深讲解员王爽路介绍了晋祠“三宝”之一,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立交桥之称的鱼沼飞梁。古人称,“圆形为池,方形为沼”,此沼中多鱼,故名“鱼沼”。高空俯瞰沼上桥梁如展翅飞鸟,故称“飞梁”。跨越1500多年,这座被称为“立交桥鼻祖”的特殊桥梁仍人来人往,承载着悠悠岁月。
  当然,晋祠绝非只有鱼沼飞梁,在王爽路的介绍下,我们除了探寻鱼沼飞梁的匠心故事,还将感受更多的晋祠胜景。
  超前设计,鱼沼飞梁的前世今生
  晋祠,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包含着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期的98座古建筑。沿着晋祠中轴线,一眼千年,汇集了三大国宝建筑: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
  作为晋祠“三宝”之一,鱼沼飞梁造型十分独特,它是中国极为罕见的十字桥梁形式,左右下斜连到沼岸,东西南北方向皆可通行。梁思成曾站在这里惊叹: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很多游客来到晋祠,可能注意不到脚下这座桥,它宛如一条纽带横跨在鱼沼之上,前后与圣母殿、献殿相连。”王爽路介绍,鱼沼飞梁桥面下大有“乾坤”:桥梁采用斗拱与梁枋搭配承接之法,巧妙地把石桥的重量分担到桥柱上,增强了桥梁的稳定性。在方形沼内有34根小八角形石柱,柱底为“覆盆莲瓣式”柱础,柱头放置大斗,斗上有十字拱相交,柱顶架斗拱与横梁接连,梁上承托十字形桥面。据专家考究,石柱和柱础造型具有北朝风格,其他部分则具有宋代建筑特点。
  此外,整个桥梁设计十分巧妙,石柱的耐腐、耐磨、耐燃性,和木材的韧性、塑性、黏弹性有机结合起来,可以说是“力与美”的完美交融,让它可以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坚固美观。
  “三宝”成网红,焕发新活力
  提及晋祠“三宝”,不得不说建于北宋时期的主殿——圣母殿,大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飞梁,左有善利泉,右有难老泉,处于独冠中居的地位,是晋祠现存建筑中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殿周柱子略向内倾,角柱显著升起,形成飞檐;殿顶黄绿琉璃相加,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
  “以前提起圣母殿,总会说建筑有多么宏伟,但现在圣母殿前檐柱上的‘比耶龙’‘点赞龙’‘国标龙’等成为游客新宠。”王爽路介绍,晋祠圣母殿前有8根始建于北宋年间的木雕盘龙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柱。八条盘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很多游客在惊叹古代匠人巧夺天工的同时,已经被北向第二条龙成功“萌化”,只见殿前右侧这条盘龙,身子前倾,右爪伸出,龙爪的造型类似拍照片时喊“耶”的剪刀手势,因此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比耶龙”,晋祠新的流量密码随之而来,冰箱贴、小挂件等统统安排。
  大家知道“古代的冰箱”长什么样吗?位于圣母殿前方的献殿,一眼看上去像个凉亭,实际上是用于存放贡品的享堂。献殿初建于金大定八年,其建筑依靠榫卯结构连接而成,其通风透气的设计使得内部温度低于四周环境,从而被称为“古代的冰箱”。
  晋祠“三绝”,绝在独一无二
  王爽路介绍,人们来到晋祠,还要探寻“三绝”:周柏、宋代彩塑、难老泉。
  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周柏长于圣母殿右侧,被另一株古柏所支撑,树干粗壮,像一条横卧的巨龙,因此也有“卧龙柏”之美誉。在晋祠,树龄在千年以上的苍松、翠柏、古槐等尚存20余株,它们见证着晋祠的数千年时光。而难老泉是晋水的主要源头,出自断层岩,其水冬暖夏凉,终年恒温17摄氏度,泉水清澈见底,昼夜涌出,生生不息,被誉为“晋阳第一泉”。
  随后,王爽路以43尊宋代彩塑侍女像为例,带领大家穿越到千年前的宫廷生活图景:圣母邑姜像头戴凤冠,霞帔珠缨,端庄高贵;42尊侍从像对称分列于圣母神龛两侧,有的奉文印翰墨,有的洒扫梳妆、奏乐歌舞。这些彩塑绝妙之处,恰恰在于“一像一魂,一塑一境”,一颦一笑之间明艳而又生动。
  当然,晋祠的宝藏不止有“三宝”“三绝”,还有水镜台、唐叔虞祠、奉圣寺等,都是晋祠独一无二的标志。
  “不管是千年岿然的鱼沼飞梁,还是‘似诉生平’的宋塑侍女像,都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遗产,从不是静止的展品,而是古今对话的桥梁。在这个属于博物馆的日子里,愿我们以敬畏之心守护文明根基,让中华文化永远生生不息。”讲解员王爽路的这段话令人启迪:一件文物,对照的不止是古今,更多的还有镌刻于民族血脉中的文明传承。

山西晚报记者 孙佳森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