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老泉畔,铙钹翻飞,鼓声震天,为迎接七月初二的晋祠庙会,身着绛红色传统服饰的太晋锣鼓队年轻队员们,正在阳光下挥汗如雨。 伴随着鼓槌上下翻飞,队员们身体腾挪闪跃,激昂时如山河咆哮,声浪直抵云霄,舒缓处似晋泉潺潺,轻盈拂过心尖……一场酣畅淋漓的表演下来,击者忘我,听者动容。
两岸同声,唱响山河激荡。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到来之际,由海峡两岸音乐家联袂呈现的“黄河回响——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两岸音乐会”于山西圆满举办。
八月的长子县翠云山,层林叠翠,绿意盎然,一座千年古刹——法兴寺坐落其间,尽显端庄古朴。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长治活动期间,在省人大代表、长子县天王寺、法兴寺、崇庆寺文物所副所长张宇飞的带领下,采访团走进这座寺庙,了解它背后的文物保护故事。
当蓝色外卖骑手服遇上红色录取通知书,这个夏天最动人的反差,藏在山西平陆县城的街巷里。 盛夏的平陆县城,午后的柏油路晒得发烫。
“选择复读的时候,我已经放下了对清北的执念,而是更注重自己的提高和成长。”这是2025年高考生杨岩洲在接受采访时说的。
千年古建诉说岁月沧桑,数字科技焕活文化遗产,创新展陈演绎东方美学……8 月 12 日,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 “身临其‘晋’——‘跟着悟空游山西’文化巡展” 在北京西城区白塔书院正式拉开帷幕。 这场持续至8月 31日的文化盛宴,以《黑神话:悟空》游戏取景地为线索,将山西从唐代至明清的古建、彩塑、壁画等极致东方美学元素浓缩于北京胡同深处,为京津冀群众搭建起触摸三晋文明的桥梁。
“头戴金冠凤翅飘,凤眼蚕眉呈英豪。忠义扶定汉室主,上阵全凭偃月刀。
他是妙手仁心的医者,三十余载坚守临床一线,累计完成手术超万台;他是锐意创新的管理者,推动骨科专业细分改革,提升智能化医疗技术,带领学科发展跻身全省先进行列;他是心系百姓的代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推动解决就医难题,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千家万户……他是山西省人大代表、长治市人大代表、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晓东。 治病救人 全力守护群众健康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
在太行山南麓的长子县,一座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正焕发勃勃生机。这里曾是面临倒闭的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如今却成为北方地区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范本。
8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山西广播电视台、太原市交通运输局、太原交警支队有关负责同志介绍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相关情况。 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山西文博会”,从2013年开始举办,每两年一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是我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省级重点文化展会。
7月28日,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的3000亩水稻田里,蟹苗投放工作正有序进行,一只只优质蟹苗在稻株间穿梭觅食,与长势正盛的秧苗共同开启“稻蟹共生”的生长旅程。 探索“一水两用”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晋祠镇正在760亩试验田上首次尝试“稻蟹混养”这一生态种养新模式,生动演绎着“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绿色发展故事。
7月31日9时,太原市备受瞩目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锦绣长风” 项目网上报名正式结束。据太原市房产管理局透露,该项目规划的住宅套数为1427套,申请认购的家庭数量已达2.6万余户。
山西新闻网讯(记者 崔雅丽) 北京时间7月27日,第3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德国结束了全部比赛的争夺。在这场全球青年体育盛事中,山西体育职业学院输送队员邢佳妮表现抢眼,一举夺得跆拳道项目女子67公斤级和女子团体两枚金牌,为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增添荣耀。
山西新闻网讯(记者 李卓馨)两岸一家亲,携手向未来。7月30日,2025年“台商台青走晋来”开幕式暨晋中专场推介活动在晋中市举行。
7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消防救援总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省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为全力遏制电动自行车、动火作业以及建筑保温材料等领域火灾多发势头,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去年4月份,我省部署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这项整治工作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进入暑期,随着热浪席卷龙城,越来越多的市民、学生走进图书馆、书屋等地,在凉爽舒适的环境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山西省图书馆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市民消暑充电的首选之地。
盛夏时节,太原市万柏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热闹非凡。自7月初启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系列活动以来,这里已成为市民消暑、“充电”的热门打卡地。
“今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改进优化民政服务,全省民政事业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7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上半年我省民政重点工作有关情况。
7月24日,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山西站”走进“华人老家”临汾市洪洞县,探访全国首家司法博物馆——华夏司法博物馆。这里不仅是触摸中华法治文明源头的窗口,更藏着古人“德法并治”的智慧密码,为当代社会主义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着深刻的历史镜鉴。
“请务必收下我们的孩子!”近日,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儿科走廊里,一对年轻父母抱着出生仅数日的新生儿焦急地说道。尚未从初为父母的喜悦中缓过神,他们就被新生儿黄疸指标严重超标的诊断击得措手不及,辗转百里奔来省城求医,却撞上病房满员、连走廊加床都无空位的绝境。
7月28日,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的3000亩水稻田里,蟹苗投放工作正有序进行,一只只优质蟹苗在稻株间穿梭觅食,与长势正盛的秧苗共同开启“稻蟹共生”的生长旅程。 探索“一水两用”新路径 记者了解到,晋祠镇正在760亩试验田上首次尝试“稻蟹混养”这一生态种养新模式,生动演绎着“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绿色发展故事。
7月31日9时,太原市备受瞩目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锦绣长风” 项目网上报名正式结束。据太原市房产管理局透露,该项目规划的住宅套数为1427套,申请认购的家庭数量已达2.6万余户。
山西新闻网讯(记者 崔雅丽) 北京时间7月27日,第32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德国结束了全部比赛的争夺。在这场全球青年体育盛事中,山西体育职业学院输送队员邢佳妮表现抢眼,一举夺得跆拳道项目女子67公斤级和女子团体两枚金牌,为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增添荣耀。
山西新闻网讯(记者 李卓馨)两岸一家亲,携手向未来。7月30日,2025年“台商台青走晋来”开幕式暨晋中专场推介活动在晋中市举行。
7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消防救援总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省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为全力遏制电动自行车、动火作业以及建筑保温材料等领域火灾多发势头,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去年4月份,我省部署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这项整治工作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进入暑期,随着热浪席卷龙城,越来越多的市民、学生走进图书馆、书屋等地,在凉爽舒适的环境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山西省图书馆也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市民消暑充电的首选之地。
盛夏时节,太原市万柏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热闹非凡。自7月初启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系列活动以来,这里已成为市民消暑、“充电”的热门打卡地。
“今年以来,全省民政系统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改进优化民政服务,全省民政事业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7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了上半年我省民政重点工作有关情况。
7月24日,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山西站”走进“华人老家”临汾市洪洞县,探访全国首家司法博物馆——华夏司法博物馆。这里不仅是触摸中华法治文明源头的窗口,更藏着古人“德法并治”的智慧密码,为当代社会主义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着深刻的历史镜鉴。
“请务必收下我们的孩子!”近日,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儿科走廊里,一对年轻父母抱着出生仅数日的新生儿焦急地说道。尚未从初为父母的喜悦中缓过神,他们就被新生儿黄疸指标严重超标的诊断击得措手不及,辗转百里奔来省城求医,却撞上病房满员、连走廊加床都无空位的绝境。
免费问诊名医、深度体验国粹、感受科技中医……7月18日至20日每天晚上,太原市湖滨国际会议中心广场热闹非凡,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如期而至,21家医院、8家药企、11家文旅、非遗单位及中医流派同步开展特色活动,为市民带来健康与文化交融的美好体验。 名医面对面 沟通零距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进入7月中旬,朔州市朔城区薛家店村种植的500亩冬小麦迎来收获期。通常情况下,山西冬小麦的机收工作在6月下旬完成。
“中华第一关”雁门关,雄踞代县勾注山巅,扼守晋北咽喉要道。近日,“聆听代县故事,走进名城代县”媒体行活动走进雁门关,探访其文旅融合的新实践。
在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美誉的山西代县,108项各级非遗项目、26个非遗工坊,让剪纸、面塑、砖雕等古老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焕发生机。其中,省级非遗“代县雁绣”以其融合南北的独特魅力尤为亮眼,而它的传承人高凤兰,正与时间赛跑,守护着这门指尖上的艺术。
7月20日,将迎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三伏天”。“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太原市保障房公司去年启动了全省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其中,‘锦绣长风’项目目前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7月17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太原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工作情况。
在太原市尖草坪区,藏着一处宛如世外桃源的小村落——多福村南石槽小组。这里被青山环抱,南北狭长、东西窄小,地形恰似石槽,又因地处南侧,故而得名。
“我想着,等哪天我扛不动水泥了,就回村里挨着那堆土躺下,没准那时候我再叫妈妈,她就能听见了。”6月下旬,凌晨4时,太原火车站旁的临时劳务市场,雇主来了又走,人群聚了又散。
赤色火山伫立云下,风过林海泛起涛声。当越野爱好者王印飞从中国香港回到家乡山西,特意来到大同火山群参赛,看到的便是这样一番景象。
“以前电动车乱停乱放,现在有了智能充电站;过去晚上黑灯瞎火,如今路灯亮堂堂,咱百姓的日子,真是越过越敞亮了。”在太原市尖草坪区杜家村,村民们的笑脸印证着乡村治理的新变化。
雁门关下,山西代县,这座拥有17万人口的晋北小城,正因体育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乡镇健身设施全域覆盖、全民健身热情高涨、国家级赛事接连落地......代县以体育为支点,撬动县域经济“蝶变”,探索出一条“体育+”融合发展的特色路径。
前一秒晴空烈日,下一刻乌云密布。近日,山西多地天气按下随机键,大风突袭,雷雨频发。
一张社保卡,一次虹膜扫描,三分钟完成认证……在太原市尖草坪区龙城花园社区,曾让老年人“摇头犯难”的社保资格认证,如今成了“抬脚即办”的省心事。 得益于山西省“就业社保服务社区村村全覆盖”工程的纵深推进,社区通过科技赋能减流程、温情服务破壁垒、主动作为消盲区,真正将民生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
盛夏时节,走进太原市晋源区西邵村农业产业综合示范园,一排排现代化智能温室整齐排列。温室里,红绿相间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丰收景象。
7月4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山西行代表团走进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重”),看工业大块头的“智”变。 太重集团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7月3日,2025年“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山西行代表团来到了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的诞生地——汾阳贾家庄。 在村史馆,网络名人了解了贾家庄的“前世今生”。
7月2日至3日,2025年“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山西行活动走进山西省忻州市,了解乡村蝶变、体验新兴产业、夜游千年古城、探访锻造之乡、鉴赏木雕古建……感受“百变”忻州的独特魅力。 乡村蝶变 百姓生活节节高 走进岢岚县宋家沟村,青砖铺就的路面整洁明亮,路旁房舍错落有致,整座村庄古朴而又宁静。
7月2日,2025年“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山西行的网络名人与媒体代表走进朔州右玉县,实地探访右玉人民以生态为笔、以精神为墨,绘就的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绿色答卷,见证“两山”理念在塞北大地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右玉县,曾因风沙肆虐、土地沙化被称为“不毛之地”。
6月30日至7月1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山西行首站走进古都大同。来自全国各地的25位网络名人代表和媒体代表深入云冈研究院、大同古城东南邑历史文化街区、大同市博物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等地,实地感受古都大同的多元魅力。
6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公安厅、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省社保局、省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集成办理有关情况。 优化流程 提升办理质效 为进一步提升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质效,去年以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省公安厅、省人社厅、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省医保局和军队有关部门,针对军人退役返乡后办事存在“多头跑、材料繁、耗时长”等痛点堵点问题,精简、整合、优化办事流程和申请材料,推出了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集成办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