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烟火!太原这个夜市散发着中草药香
不一样的烟火!太原这个夜市散发着中草药香
免费问诊名医、深度体验国粹、感受科技中医……7月18日至20日每天晚上,太原市湖滨国际会议中心广场热闹非凡,一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如期而至,21家医院、8家药企、11家文旅、非遗单位及中医流派同步开展特色活动,为市民带来健康与文化交融的美好体验。
名医面对面 沟通零距离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18日晚,随着大型历史话剧《大医精诚》在湖滨国际会议中心广场拉开帷幕,第四届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启动暨山西省“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正式启动。21家省市县级中医院的诊台整齐排列,坐诊专家提供免费义诊、个性化健康咨询,把脉问诊的民众络绎不绝。
“冠心病关键在于‘养心、调气、活血’。”66岁的张女士患冠心病3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义诊台前,中医科主治医师马天成望闻问切后,开了中药调理方,并解释道,“这病与年老体衰、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痰瘀阻络等因素有关,改变生活方式,再结合中医中药、针灸等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生活、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攥着处方单的张女士面露疑惑。一旁坐诊的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范晓红作答:“照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多吃绿叶菜、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少盐低脂,最好配合散步、太极拳这类轻运动。”张女士听罢眼睛一亮,拍手笑道:“ 这可真是一站式解决了所有困惑!”
马天成为患者把脉
出门遛个弯就能“号脉”,如此方便的“养生局”受到广大市民青睐。夜市里的中医诊台前热闹又有序:有经验的中医师耐心地为老人搭脉,讲解舌苔变化与体质的关系;年轻父母带着孩子来咨询小儿脾胃虚弱的问题,学习推拿的技巧;还有人拿着家里的养生茶配方,请教中医师是否适合自己的体质……“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免费义诊,还能学到这么多养生知识,真不错!” 退休后带着小孙女出来纳凉的赵平一连跑了4个诊台,收获满满。
这样的问诊场景充满生活烟火气,而活动精心筹备的诸多亮点,更让中医药文化以接地气的姿态融入日常, 既让民众零距离触摸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也让传统医学在街头巷尾的互动中变得可感可及,真正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是新时代中医药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活动的持续深入将推进中医药文化深入基层、服务惠及群众。”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刘浚表示,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沉浸式体验 国粹润民心
一缕缕中草药香、一项项中医诊疗技术、一杯杯中药茶饮,这场中医文化体验活动,吸引着众多市民前来“沉浸式”体验。
“您后颈肌肉发紧,夜里是不是总睡不安稳?”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诊台前,内分泌科护士长郭桂英仔细查看一位男士的耳朵后推断出其不适症状。“说得太准了!”男士惊讶地回应。郭桂英顺手拿起耳廓模型讲解:“这小小的耳廓上藏着 93 个国标耳穴,还有100多个经验用穴,耳廓上相应区域对应着全身脏腑,反映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刺激相应穴位,可调整内脏气血功能,促进机体阴阳平衡,防治疾病、改善症状。” 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围观者啧啧惊叹。转眼间,诊台前排起长龙,成了全场的 “人气王”。
郭桂英为民众进行耳穴压豆治疗
在特色疗法体验区,虎符铜砭刮痧的铜片在皮肤上轻柔刮拭,医师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小儿皮肤上旋转揉动,免费派送的养生茶沁人心脾……这些带有传统印记的疗法和养生体验,成了人们争相参与的热门项目。“肩膀瞬间松快了,后背像卸下了重担!” 一位 00 后小伙体验了刮痧后,忍不住和同伴分享感受。省儿童医院诊台前,医生正用轻柔的手法为孩子推拿手、足、背部等穴位,帮孩子们调理脾胃、缓解积食。不少家长们边带孩子体验边咨询,“孩子总挑食怎么办?”“反复感冒能通过推拿来改善吗?”医生认真为其解答。
省儿童医院诊台前,医生为孩子推拿
不远处的五寨县中医院的专家诊台也被围得水泄不通。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点帮扶单位,依托国家级顶尖专家资源下沉优势,医院特邀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四家医院的脾胃、眼科、心血管等领域的5位专家组成诊疗团“出摊”。患者们手持病历本在台前排队,专家们耐心把脉、细致解答,优质中医资源真正走近百姓身边。
暮色渐浓,有人带着贴好的耳穴离开,有人揣着写满推拿手法的纸条,有人手机里存下了专家的叮嘱,这些从体验里生长出对中医药文化的信任,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非遗有创新 中医破新题
“这是什么车?里面好像装着药盒。”停在广场东侧的一辆特殊的“救护车”,吸引了诸多群众围观。后车门敞开着,两侧车厢壁上密密麻麻嵌着直径十多厘米的圆筒,靠近副驾驶位置处有个操作台,是自动发药系统。
“这是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山西省中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薛惠宇指着车内300多个圆筒介绍,“这是盛放中药配方颗粒的药格,市民需凭义诊处方缴费后,即可获取中药配方颗粒,真正享受到中医药的便捷。”
流动应急智能中药房,让群众享受便捷中医药服务
在非遗区记者看到,匠人将中医药文化元素巧妙融入花馍造型,山西非遗花馍“穿”上了养生外衣;而灵巧的剪刀遇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常见中药材的形态、人体经络穴位图在剪纸上栩栩如生……非遗项目与中医药文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活动的又一亮点。
“从‘说医’解健康之惑,到‘惠民’传中医之韵,希望以本次活动为纽带,让专业力量与文化传承同频共振,真正实现‘医’‘教’‘文’融合赋能全民健康。” 山西省中医院院长郝旭亮接受采访时说,“要让更多老百姓认识中医药、体验中医药、了解中医药,让中医药成为民众健康生活的坚实保障。”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山西省中医院精心策划并全力推动活动开展。党委书记谭利国表示,医院将以此为契机,加强与全国同行的交流合作。同时,以"百市千县"惠民活动为抓手,组织专家深入社区乡村,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中医药服务的便利与温暖。
山西新闻网记者 王晓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