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骑手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
外卖骑手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
当蓝色外卖骑手服遇上红色录取通知书,这个夏天最动人的反差,藏在山西平陆县城的街巷里。
盛夏的平陆县城,午后的柏油路晒得发烫。8月初的一天,18岁的王佳皓正骑着电动车送外卖。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父亲激动的声音传来:“通知书到了!北大的!”王佳皓攥紧车把,热流涌上心头,只轻声回了句 “送完这单就回”,便继续奔向顾客所在位置。
外卖箱旁的录取通知书
王佳皓是运城市平陆中学的一名毕业生。高考结束后,为了补贴家用,他选择穿上外卖服,成了一名专送兼职外卖员:每天上下午各一班,10时—14时、17时—20时。外卖员虽然辛苦,但是王佳皓熟悉起来也快,走街串巷,争分夺秒,最多一天送过52单。
在同为外卖小哥的朋友陪伴下,王佳皓很快回到家里,从邮递员手中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王佳皓感觉有些不真实,朋友要记录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外卖车停靠在路边,蓝色外卖箱上放着来自北京大学护理学专业的录取通知书;穿着蓝色骑手服的王佳皓,心情紧张又兴奋,一步步拆开这个人生巅峰时刻的“大礼包”。
这段1分多钟的短视频,被朋友放到短视频社交平台上,最终收获9万余点赞,被多家媒体平台转发。
▲王佳皓拆封大学通知书短视频截图
王佳皓高中学习一直不错,尤其高三阶段,就像埋头跑了一场马拉松。这个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少年,最终以631分的成绩通过国家专项计划敲开北大校门。这项始于2012年的政策,专门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通过降低录取门槛,让更多像王佳皓这样的学子有机会进入顶尖高校,是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拆开通知书时,王佳皓坦言对护理专业不算了解,“有点忐忑,但更多是激动”。他已经想好了,入学后先把专业学好,未来争取转去临床,或者读研读博。
骑手服里的生活课
镜头外的故事同样动人。
“父母在建筑工地干活,肯定比我辛苦。”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王佳皓懂父母的不易,暑假干兼职就是想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接到录取通知那天,父亲的电话里很是激动。但是兴奋之后,父亲也转头去完成自己未完的工作。
▲王佳皓与父亲合影(图/受访者提供)
外卖这份工作,让王佳皓对“辛苦”与“自由”有了更深体会。“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7小时,远单多、高峰期压力大,但靠自己赚生活费,值。”
这份工作也让他重新认识家乡:过去埋头苦读的少年,如今走遍了县城许多未曾去过的地方。原来县城这么小,小到每个转角都有故事;又这么大,大到藏着从未留意的生活百态。这种脱离书本的观察,成了王佳皓最珍贵的暑假收获。
青春里的多元答案
这个夏天,被王佳皓安排得满满当当——先和同学出去旅游了一段时间,回来后报名驾照培训,最后用送外卖填满剩余时间,“想做些有意义的事,而不是躺着浪费日子”。
被问及最幸福的时刻,王佳皓的答案出人意料:“不是收到通知书那天,而是和同学朋友相聚的时光。”在他看来,并肩作战的情谊远比单一的荣誉更厚重,“那种互相鼓励着往前走的感觉,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关于专业的选择,王佳皓的坦诚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有网友觉得“高分读护理可惜”,觉得该选“更有前途的专业;也有人觉得“职业无高低,护理领域同样能做出成绩”。这场讨论像一面镜子,照出社会职业观的变化——当“热门”“高薪”不再是唯一标准,人们开始更关注专业本身的价值和个人的成长空间。
▲王佳皓正在取餐(图/受访者提供)
黝黑的皮肤,额头上头盔压出的浅痕,王佳皓的暑假在汗水里闪闪发光。这个骑着电动车穿梭街巷的少年,既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又揣着对现实的清醒。当他把外卖递给顾客时,没人知道,这个年轻人正背着理想奔向远方。
这种在仰望星空时不忘脚踏实地的笃定,在面对未知时积极探索的勇气,或许比任何名校光环都更值得喝彩。正如王佳皓常说的:“路是一步步走的,只要方向对了,慢一点也没关系。”
记者:王翘楚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