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采风行|医者仁心践使命 履职为民显担当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他是妙手仁心的医者,三十余载坚守临床一线,累计完成手术超万台;他是锐意创新的管理者,推动骨科专业细分改革,提升智能化医疗技术,带领学科发展跻身全省先进行列;他是心系百姓的代表,深入基层倾听民声,推动解决就医难题,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千家万户……他是山西省人大代表、长治市人大代表、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晓东。

治病救人 全力守护群众健康

“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这是李晓东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1993年,他于长治医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长治二院,从骨科医生做起,一步步成长起来。期间,无论是作为医生,还是作为医院管理者,他始终坚守“治病救人”的医者初心,坚持定期出诊、手术,每年完成复杂骨科手术数百例。

“我们行医手术,如果出了一次差错事故,对于自己或许是1%或1‰的失误,但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那就是100%的绝望。”李晓东说。因此,每台手术之前,他都会看书,翻阅资料,严格核查,并对每个病人亲自查体,认真查房。

骨科医生不仅是修复骨骼的工匠,更是重塑生命的艺术家。从穿上白大褂的第一天起,李晓东就立志用最精湛的技术为患者撑起生命的脊梁。在老一代骨科专家的指导下,他率先在长治地区引入关节镜微创手术、骨科机器人手术等先进技术,填补了山西省多项技术空白。

目前,长治二院骨科团队开展的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镜诊疗技术、复杂骨盆骨折手术、各类型脊柱微创手术、断指再植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改革创新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作为医院主要负责人,李晓东把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主动融入全省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大局。

在他带领下,长治二院率先推行骨科专业细化制度,将整个骨科细化成8个亚专业10个病区,实行了病区内医疗分组管理、总住院医师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改革,在山西最早独立成立了运动医学科、小儿骨科、足踝外科等学科。

“我们引进了长治市首台骨科机器人,建成了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长治市重点实验室;开展了长治市首例机器人关节置换手术、山西首例机器人全自动骨盆骨折微创复位内固定术。”李晓东介绍,这些先进医疗技术的引入,使医院骨科手术走上了精准化、微创化和智能化的道路,让本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国内一流骨科诊疗服务。

数字的增长见证着发展成效,近五年来,长治二院总诊疗人次、住院手术例次,分别增长23.31%和121%。骨科住院三四级手术年均增长23%以上;皮肤科诊疗辐射晋冀豫3省16市,在全省三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的动态评估中,科室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实干担当 书写为民履职答卷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是李晓东作为人大代表的履职信条。担任省、市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聚焦民生关切,先后提交了《关于开展省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建设的建议》《关于建立山西省疾病谱系数据库的建议》《关于加大医养结合机构政策支持的建议》等意见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回复。

在省人代会上,他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就科技创新、产业融合、人才引进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市、区人代会上,他推动缓解了和平西街“停车难”“乱摆摊”问题、加快了南营散居区集中供暖改造;2024年9月,他深入沁源县杨安乡调研、组织医疗队为聪子峪卫生院开展义诊,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为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2022年以来,李晓东着力创新实施“百院千医春雨工程”,签约培训基层医疗机构607名乡村医师,构建覆盖长治12个县区的分级诊疗网络。三年来,累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真正打通了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

工作之余,他还带领团队常年开展“我为家乡送健康”“健康进校园”活动,仅2024年,便深入58个乡镇义诊15812人次,把健康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从临床医生到医院管理者,从治病救人到履职为民。在李晓东身上,处处彰显着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他既能在议政建言的会场为民发声,又能在救死扶伤的一线践行使命,更能在健康扶贫的路上彰显情怀。这种“代表+医者”的双重担当,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王晓艳、金环)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