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整治成效显著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记述>>本网关注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7月2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消防救援总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我省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三个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

“为全力遏制电动自行车、动火作业以及建筑保温材料等领域火灾多发势头,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去年4月份,我省部署开展了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这项整治工作将持续到今年年底。”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张华东介绍,另外,根据国务院安委会部署,今年我省又部署开展了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这两项整治将持续到2026年底。

政企民三方协同发力 电动自行车整治显成效

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方面,在各地各相关部门、电动自行车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以及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支持、参与下,目前,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电动自行车领域火灾总量明显下降,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发生涉及电动自行车火灾23起(去年同期72起),同比下降68%。

其次,我省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供需趋于平衡。我省大力推进既有小区建设停放充电设施,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充电端口数量121.8万个,总体配建比达到1:3.3,已达到我省规定的最低配建比的有关要求。

针对老旧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我省采取“以旧换新+报废回收”双重措施,52.6万名消费者参与活动,共以旧换新54.1万辆。同时,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废旧铅酸电池报废回收工作,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收集7216吨、利用处置5521吨。

源头治理防控火灾风险 压实责任推动任务落实

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方面,我省着力压降火灾事故风险、稳步开展排查整治、建立完善工作机制。

自2月14日动火作业和建筑保温材料整治启动以来,全省因动火作业引发火灾和建筑保温材料火灾共计93起(去年同期205起),同比下降54.63%。其中,因动火作业引发火灾67起,建筑保温材料火灾26起。

按照“谁所有、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我省组织开展冷库、室内冰雪场馆和设有外墙外保温系统的高层民用建筑专项排查,全面摸清底数,对发现的隐患实行清单管理,确保按时销号。同时,畅通违规动火作业举报渠道,组织应急、住建、市场监管、公安、消防5部门开展违规动火、无证假证动火联合打击行动4次。

除此之外,按照“政府统一领导、专班牵头推进、部门各司其职”的思路,我省还组建省级专班并实体化运行,建立形势研判、信息共享、协同推进、督导通报等机制,推动各项整治任务落实。

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监管 从设计到验收全程严控

“整治工作部署开展以来,全省住建部门聚焦建筑保温材料应用领域监管薄弱环节,全面加强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有效提升建筑保温材料本质安全水平。”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玉斌表示。

在办理消防设计审查时,我省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进行消防设计审查,选用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不符合标准的,不得出具消防设计审查合格意见书,确保在源头上保障保温材料的质量安全。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保温材料,我省坚持“先检后用”的原则,严格落实进场验收制度;严格执行建设单位委托、建设或监理单位现场见证取样的复验要求;检测过程中,会有建设或监理单位现场见证取样,确保检测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防止不合格的保温材料用于施工。

在施工作业环节,我省着力压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安全的首要责任,强化其对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的履约管理。竣工验收阶段,实行质量“一票否决”,要求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时,重点查验保温材料的进场验收资料,非建设单位委托或非见证取样检测的保温材料复验报告,不得作为质量验收的依据。如果选用燃烧性能不符合标准的保温材料,将无法通过验收。

山西新闻网记者 冯耿姝

(责编:王晓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