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诗酒杏花村征联大赛颁奖暨作品研讨会在太原举行

        千年诗酒韵,四海墨花香。 5月21日,“中国年·诗酒杏花村”迎新春海内外征联大赛颁奖典礼暨作品分享研讨会在太原举行。

      2025-05-23 20:16    来源:山西新闻网
    • 南涅水石刻造像塔:乐舞百戏 盘旋千年

        文物名:“编号QN二四七号”造像塔 尺寸:上宽60-61厘米,下宽67-70厘米,通高83厘米 时代:北魏晚期 藏宝地: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 讲述者:曹雪霞 在长治沁县城北25千米的南涅水村,时光的裂隙中浮出一座沉睡千年的地下宝藏——800余件(组)中国北朝至宋代的佛教石刻,历经岁月的洗礼,静静地诉说着跨越千年的历史故事。 这批石刻,时间跨度长达500多年,于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为罕见的大型佛教石刻窖藏遗存,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自成体系,所以以其地命名为“南涅水石刻”。

      2025-05-23 10:2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叶成焕的草鞋:热血绝唱 红色丰碑

        文物名:叶成焕的草鞋 尺寸:长29厘米,宽10厘米 藏宝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讲述者:董文滨 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展厅中,射灯静静照映着一双磨损斑驳的草鞋,草鞋里浸染着深褐色的血痕,是24岁的八路军129师772团团长叶成焕生命的最后印记。 这双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草鞋,不仅承载着一位年轻战将的热血绝唱,更凝聚着太行军民同仇敌忾的魂魄,成为镌刻在民族记忆中的血色丰碑。

      2025-05-23 10:2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如何寄“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通讯技术落后的古代,给家人寄信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信息通讯手段。

      2025-05-23 10: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来做咨询的柯凡

        《八个故事》 袁凌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该书共包括八篇作品,篇目有《大杂院子弟》《墨菲定律》《彩色骨灰》《亲爱的皮囊》《鸟神》《此人纯属虚构》《山》《聊天》。作品题材与行文风格统一,着眼于通过对平凡人市井生活和繁杂琐碎的家长里短的描写,刻画当下都市漂泊者及边缘者等普通人的内在心境和生存状态,探索人与城市,异乡与故土,人性与现实的分裂、张力与平衡,具有很强的冲击感,使忙碌奔波于生活中的人们能在本书中找到心灵的共鸣和情感的归宿。

      2025-05-23 10: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银杏的非凡特质

        《树叶的故事》译林出版社 [英]丹·克劳利 [加拿大]道格拉斯·贾斯蒂斯著 该书以生活在世界各地的50种植物树叶为主题,从化学原理、外形特征、实用价值、美学特色等方面延伸开去,讲述与树叶有关的科学知识和历史典故。在这本书里,有中国的银杏、连香树、水杉,有北美的糖枫、颤杨,还有澳洲的蓝桉、欧洲的三球悬铃木、非洲的旅人蕉、南美的智利南洋杉,每一片树叶都书写着它们独特的文化传奇。

      2025-05-23 10: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代做官要看长相

        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员的选拔标准不仅关乎学识、能力与道德,更与相貌息息相关。 从原始部落的氏族首领到封建王朝的科举制度,容貌可以说是权力场中隐形的“敲门砖”。

      2025-05-23 10: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苏轼求雨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24岁的苏轼初入仕途,任凤翔府签书判官。苏轼到任时,正赶上凤翔地区久旱不雨,庄稼枯萎,百姓生计艰难。

      2025-05-23 10: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山西影视艺术流金岁月的历史镌刻

        我省著名评论家韩玉峰先生的两部著作《山西电影文学史》《山西电视剧艺术史》近100万字,像秋天庄稼地里沉甸甸的谷穗,抱在怀里仿佛抱着一段流金岁月。我一连几天读完之后,内心升起对未曾谋面的韩老深深的敬重之情。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花街的故事

        花街故事知多少?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徐则臣在《北上》《耶路撒冷》《一意孤行》等多部作品中提到过花街,并讲述了许多关于“花街”的故事。 《花街九故事》更是以花街为背景,捕捉了边缘人群生活中的日常细节,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花街上人们的坚韧与执着。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梨花情

        晨起推窗,一抹清新的光亮穿透薄雾,竟意外发现墙角的梨树已悄然绽放。昨夜,它还只是一株瘦骨伶仃的枝丫,孤独地屹立在夜色中,而此刻,仿佛一夜之间月光被揉碎,轻轻铺在了树梢,那些花瓣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让整个院子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与美好之中。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魂行故里的祁太秧歌

        “日出东海照西山,田氏女在绣房里绣牡丹,牡丹花儿绣在窗帘帘上,看花花容易绣花花难……” 一曲秧歌小调,飘过村庄、飘过田野、飘过河畔、飘过岭上的沟沟岔岔,如泣似诉,说悲还喜。风停了,云住了脚步。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在龙门

        河流最初没有名字。在如血的残阳覆盖广漠时,它突出了那些摇曳的水草、无声的波浪、柔软的风声和几个行走在地面上的生物。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悦读山西】一部红色金融史的力作

        崔昕平 《英雄年代》简介 人民币诞生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大事件。长篇小说《英雄年代》讲述的就是我党早期金融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创建冀南银行、冀南银行印钞厂,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第二印刷局成立,从印刷、发行冀南票,到设计、印刷中州钞,直至人民币诞生的故事。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剪纸传古韵 匠心映古城

        青砖黛瓦浸斜阳,银剪红纸诉沧桑。在孝义老城南稍门完成保护性修缮与现代化升级之际,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冯美英,近日以精湛剪纸技艺创作《孝义老城南稍门》,为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献上艺术贺礼。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去天圣庙村看花

        在大地葱茏、清风宜人的季节,我走进了昔阳天圣庙村。天圣庙村傍于群山环绕的一个三沟交叉口,全村由东安寨、陡川门、天圣庙三个自然村组成,分布在山下的土圪梁上,多年来受洪水冲刷,大都是夹河带石的土地。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唱响传承与奋斗的绿色史诗

        音乐剧《塞上绿洲》剧照 9000株树苗,成活3株,在右玉寸草难生的沙地上,这是生命的微弱希望,右玉人点燃了与风沙抗争70多年的星星之火。近日,由朔州市歌舞团倾力打造的音乐剧《塞上绿洲》首演,以右玉几十年治沙造林的真实历史为背景,不仅展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右玉绿化史,更把右玉精神的深刻内涵描摹出来,成功构建了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与时代生命力的主旋律作品。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听见种子破土的声音

        虽然已进入春天,阳光在窗棂上晕开第一抹鹅黄时,老宅的水管突然发出裂帛般的脆响,银蛇般的水流嘶鸣着,挣脱铁管的桎梏,沿着木楼梯蜿蜒而下,在台阶转角处凝结成冰凌,倒悬着整个冬天的尾声。 维修师傅踩着满地冰碴子进门,手指抚过铸铁管壁上蛛网般的裂纹,轻声安慰我:“天光转暖了,往后不必再怕。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春晖(国画)

        李美仙作.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晋腔“图戏”知多少

        在山西传统戏剧舞台上,有很多以“图”命名的剧目,如《美人图》《八义图》《富贵图》《五月图》《汴梁图》《国公图》《日月图》等,据传仅蒲剧西路戏的传统剧目中,就有72图之说。 《美人图》剧情是:东周列国时骊戎国以美女骊姬献给晋国国君以求亲善,平息战争。

      2025-05-23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母亲的皮箱

        吴娟40年前在农村当过赤脚医生,父母落实政策回城后,她幸运地考上省城的一所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市一医当妇产科医生。 工作之余,吴娟时常想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尤其是她母亲的那口绛红色的老皮箱,让她记忆犹新。

      2025-04-16 10:3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剥离

        若是能够把想法从事件当中剥离出去,只是让一件事推着另一件事,会不会更快乐一点?也就是说,简单地就事做事,不去想太多,会不会得到简单的快乐呢? 早起,送小儿上学。启动车子出发,冷不丁一个想法在脑海里浮现,是关于昨夜睡前读的书。

      2025-04-16 10:3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走夜路惊出了一声冷汗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距家20多里的初中上学。那年秋天的一天下午放学时,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明天一早到黑窑山林场植树造林。

      2025-04-16 10:3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太原古旧书店:文化情怀的守望地

        汇真旧书店,孙世刚很享受待在书店安静看书的时光。 山西晚报记者 武六红 摄 伴随着数字阅读的盛行,隐藏在街头巷尾的旧书店,静静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们等待爱书之人的到来,为喜欢的人带去别样的幸福感。

      2025-04-16 10:3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飘香

        邢占平摄.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古街烟云

        大阳泉是一个古村,其周边已经和市区连成一片,入村则又是完全独立的空间。闹中取静是它的特点,有大隐隐于市的气质。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母亲的一块钱

        天灰蒙蒙的,似有似无的针尖雪飘落脖颈。母亲催我回城,袖着手走我旁边,一如儿时送我上学。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迷你书房

        不久前,我们全家自驾出游。入住的民宿很有特点,是一幢只有两层高的旧楼,上下楼踩的是吱呀作响的木楼梯,连房门也是老式的木门,太有年代感了。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过潼关记

        晋南人形容人慌里慌张的神态时,常用一句俚语——“日毛贼过潼关”,说的是由风陵渡过河到潼关时间很紧张,赶路的人都很慌张。那时从家乡到西安没有直达车,得先乘火车到风陵渡,下车后走一段路到黄河渡口,坐木船摆渡到对岸的潼关渡口后再赶汽车,到站后再换乘火车才能到西安。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美食入心

        北方的三四月间正是槐花飘香的时节。在儿时这是难忘的味道,而我已经许久没有品尝过这般美味。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松溪河之醉

        我曾无数次驾车造访昔阳的奇崛山水,那如诗如画的景致,像徐徐展开的长轴画卷,雄奇、瑰丽,令人流连忘返。 松溪河,便是这方山水中最为动人的一道风景线。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雄伟太行山 壮观红旗渠(国画)

         裴希敏作.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人间最美是春光

        春日暖阳下,城市公园或乡村田野,到处充满生机。春天总会给人们带来无限希望和憧憬。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梨乡梨香

        阳春三月,梨乡隰县。 忽一日,务“梨”人早起,见昨夜含苞欲放的梨花,经一夜和风吹拂,羞涩地从花苞里绽开来,粉嘟嘟地缀满枝头,把一个冬季的暗功全亮在“娇眉嫩面”上,亮在务“梨”人眼里。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民谣里的银圆山庄

        “进了张家院,千万莫乱窜。离开二姥爷,舅舅不管饭。

      2025-04-16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运城盐湖:千年之景蕴此处,缤纷湖色映古都

        在山西省西南部的黄土高原上,中条山北麓的褶皱间,静卧着一片闪耀着光辉的咸水湖泊——运城盐湖。这座面积达132平方公里的内陆盐湖,既是华夏文明最早的盐业圣地,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更是五千年文明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025-04-15 14:38    来源:山西新闻网
    • 垂钓的女人

        天气渐渐暖和了,河开了,来河边钓鱼的人明显多了。她也来了,她笨拙地摆弄着鱼竿,不厌其烦地拉线放竿,都没有鱼儿上钩,眉宇额头的皱纹就像河水的波纹,希望和失望在她心头徘徊,她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盯着漂儿,鬓角的几丝白发在微微飘动。

      2025-04-15 09:3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思乡何妨吃顿好的

        中国人讲究清明祭祖,山迢水长也要回到故乡,虔诚地到山中田野,去找寻祖先坟茔,祭拜一番,慎终追远,感怀生命易逝,时间流转。父母双亲离去,我久已不回乡了。

      2025-04-15 09:3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有“三晋第一槐”的西锁簧村

        西锁簧村一角。有七十二道门的河西院。

      2025-04-15 09:3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纳米足球

        大元家儿子四年级了,成绩在班里出类拔萃。娃娃出息,他这个当爹的却多了些幸福的烦恼。

      2025-04-15 09:3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三个“十小事” 人生“一大事”

        在临汾古城的晨钟暮鼓中,“三个十小事”文明实践活动如春风化雨,悄然重塑着城市的精神肌理。 我最先践行的是“健康十小事”。

      2025-04-15 09:3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分形连气之人”——兄弟

        “人之恩亲,无如兄弟之最厚。”这句古语道出了兄弟关系在人伦体系中的重要性。

      2025-04-15 09:3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风拂面,春暖花开,放风筝的季节又来了。刚过去的这个礼拜天,早晨还没起床,就听见窗外的风“呼呼”地响,我一骨碌爬起来,对一旁的妻子说:“好风呀,快陪我放风筝去。

      2025-04-15 09:3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在文字里,邂逅雁北故乡的童年时光

        作为土生土长的雁北人,那些被岁月磨得模糊的画面,在薛荣新作《铃铛里的童年》里突然变得棱角分明——原来我们共同拥有过同一片黄土坡的晨曦,同一条河沟里的星光,还有同一种在旱烟味里发酵的乡愁。这本书于我而言,早已超越了普通的文学阅读,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方言对话,一次在文字里打捞故乡碎片的心灵归乡。

      2025-04-14 17:25    来源:山西新闻网
    • 人类第一次亲眼目睹地球升起

        《地出》 译林出版社 [英]罗伯特·普尔 著 本书从阿波罗八号拍摄的著名照片“地出”展开,作者从历史学家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人类在第一次完整见识地球的全貌后,对地球、对自身产生的全新的领悟。作者打破传统,并非沿着时间顺序,陈述人类技术的发展史,而是在着重讲述“地出”照片之后,整个人类达成共识的一种全新的宇宙观。

      2025-04-14 10:0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张子琳临症医案实录》张光荣、赵尚华、张俊卿总主编 程发峰、王世荣主编 科学出版社 本套丛书由中国当代中医临床学家张子琳先生1970-1981年手写《记录医案》《零散医案》《病案分类》《常惭愧斋抄本》等汇总分类而成,分别为肺肾病篇、脾胃病篇、肝心病篇、妇儿病篇、外科病篇。内容分别按照疾病分章,章内有该疾病概述、典型病案、病案实录及小结。

      2025-04-14 10:0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时餐桌的蔬菜“拼图”

        中国古籍中最早记载的可以食用的蔬菜是荇菜,这种菜在《诗经》开篇里就有记载,其实荇菜就是我们今天池塘里常见的浮叶。 汉朝时有五种主要蔬菜,被称为五菜,即“葵、韭、藿、薤、葱”。

      2025-04-14 10:0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让人心动的“ 海棠春睡”

        海棠花,娇艳妩媚,它与牡丹、梅花、兰花,并称“春花四绝”,其中海棠为四绝之首,被誉为国艳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2025-04-14 10:0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煮茶品茗,悠然自得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在这样的季节里,总让人想起古人的闲情逸致,煮茶品茗,悠然自得。

      2025-04-14 10:0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古人春日的鲜花美食

        春日,在古人的生活里,是一场盛大的自然盛宴。当大地从沉睡中苏醒,繁花似锦,古人不仅沉醉于春日鲜花的娇艳与芬芳,更将这份美好融入饮食之中,创造出一道道独具风味的鲜花美食,让味蕾也能尽情享受春天的馈赠。

      2025-04-14 10:0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