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河之醉
松溪河之醉
我曾无数次驾车造访昔阳的奇崛山水,那如诗如画的景致,像徐徐展开的长轴画卷,雄奇、瑰丽,令人流连忘返。
松溪河,便是这方山水中最为动人的一道风景线。河水自和顺县南山深处流出,它流向哪里,就有散落于河畔的或临水或依山的村落人家。清亮亮的水流沿着河道流淌着,为山村镀上了一层闪光的色晕。甚至,连记忆都明亮了。
在松溪河水域地图上,我发现那些绿色线条,看上去像树叶的茎脉,在左右延伸的不规则曲线中舒展开优雅的长度。而其中十几个不规则的圆点——水库,仿佛珍珠点缀起的河流璎珞,把圆点放大,就会看到淳朴的乡民,翻飞的水鸟、畅游的野鸭,以及农耕、灌溉、乡情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沿着河流一路前行,整个身心瞬间放松下来。这样的时光,每一秒钟都是惬意的。含纳和风、花香、鸟语、水声的松溪河,山与水相映生辉,苍鹭、白天鹅、黑鹳这些飞翔的精灵,追逐着、高唱着的何尝不是一首首青山绿水的生态之歌?
除了百折千回的河流,那些深藏于岩崖溪谷中抑或是山峰夹峙处的奇景,共同成就了松溪河多样的形态。石马河的清波、崇家岭的飞瀑、南郝峪的叠泉、碧岩山的潜流、赵壁河的悬泉……将水之万千变化演绎得灵动而秀美。
逶迤百余里的松溪河水,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无数事物的缔造者,其中囊括河边的无数村落。那些简易的沟渠和桥梁,农舍和祠庙、街巷和集市,甚至一段粗犷的鹅卵石墙,一排排错落的窑洞,几许新盖的瓦房,还有洋溢在乡民脸上的幸福以及浓浓的乡音,像春风,如细雨,吹动心弦。
沿河的民宅,有的依势而建,有的靠水而兴,在河堤两岸修造的建都村、界都村以及冶头镇沿线的村庄,断断续续设有可供人们浣洗、打水、叙谈的石阶、石桥,还有天然形成的斜坡。所有的细节都与水相连,河水坦然介入人们的生活,村落也因此变得湿润、恬静而明朗起来。
这些临河的村落中,我最喜欢的是水磨头。村居位于山坡之上,阶梯式排列,面山临水,最令人称奇的是,激流奔涌的松溪河水在伟岸山峰的一角,硬生生挤出来一个孔洞。穿洞之水,在豁然开朗的巨大河湾处放缓了前进的脚步,变得十分温顺。沿着水草丰茂的水边行走,清爽之气扑面而来,我放下了思考,只有看、倾听和深深地呼吸,仿佛彼此之间都在坦然接纳,悄然融入。
山脚下,竹质的长长檐廊在简单的陈列中倍增野趣,许多游人坐卧其上,眯起眼睛享受着碧水环绕、清风徐来的安闲与静美。河对岸,参差而建的村居正升起袅袅炊烟。在渔场购得鲜鱼的游人们相携跨过大桥,脸上洋溢着笑容,正向着烟火的方向,前进。
松溪河流域的300余个村落,不仅有美丽的风光,更有深厚的人文积淀。生长在河边或支流上的乡村聚落,在山林的掩映下,水流的润养中,把耕读传家作为他们的必答题,一个个文人高士走进史册,耀亮了历史的天空。金代状元杨云翼,在杨赵河畔,寒窑之中,苦修儒学,最终在金章宗明昌五年,状元及第,他的行止为后人树立起了学人的高标。在元代,孔克威于三都松子岭下,松溪河旁创修松峰书院,被后世广为传颂。恰如元中书左丞吕思诚为书院所作的记中所言:“乐平素称仁里,家诗书而户礼乐,有彬彬君子之风。”
自和顺县窑上村石缝里钻出的这泓清泉——松溪水,在尚未聚成大河的溪涧之中,汇聚了生态人文的质朴与纯粹,汲取了山间书院的教化滋养,在广袤的古乐平大地,铺展开来,创造出了这里独有的文化现象。
及至明朝,被誉为“河东三凤”之一的乔宇从松溪河支流赵壁河上游出发,足迹踏遍了华夏的山山水水。他为文,深沉浓郁,雄阔坦荡;为诗,豪放俊逸,浑然天成,时称北方文苑之魁。在仕途上,他心系黎民直陈大计:“恤边民、厚边军、广储蓄、省科派、慎守令、重祀典。”并勇挫宁王谋逆锐气,在南京筑起一道摧不垮的钢铁屏障。难怪《玉坡奏议》中这样评价:“乔宇纯诚清慎,有大臣之德;靖共明敏,有大臣之才;宽洪简谅,有大臣之度。”他祖孙三代进士,皆以“清节”著称于世,而乔宇宦海浮沉40余载,家境却十分清贫,据《明史》记载“家居澹泊,服御若寒士”。
松溪河就是在这般浸染着文化血脉的小溪小河的组合驱动下,聚合,转身,继而流向远方。
到了晚清,名臣李用清掬一捧澄净之水,荡浊世纷乱之颓。他安于贫困,磨砺节操,曾徒步三千余里远赴京城,“未雇一车骑”,却在陕西布政使任上,捐出养廉银,在三原县修建龙渠,灌溉良田1000多亩。流淌于李用清心中的松溪河水,在他的引导下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远征”,辗转跨过太行、黄河,浇灌着三秦大地,润泽了万千生民。这,何尝不是松溪水大爱的延伸?
出生于松溪河畔的农民作曲家史掌元用满腔的爱家乡、爱祖国的婉转动听之音,唱出了社会巨变中普通民众的心声:“……东坡唱起丰收乐,西坡唱起银水河,河水淙淙流不断,东坡西坡长稻禾……”
一条河流,长流不竭。松溪河,它以本色兼具人文的元素,使古乐平的血缘得以延续,使生态与文明得以良性循环。
松溪河醉人,醉在松溪河!
张旭东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