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养鸡达人”杜甫

        公元766年,唐代大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来到夔州生活。这片位于今重庆奉节一带的土地,成了他晚年的一方避风港。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胡说八道指哪八道

        “胡说八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意指不着边际的言论。但若细究起来,还真让人纳闷:“胡说八道”中的“八道”指的是哪八道?难道古人还专门给胡言乱语分了八种类型? 先讲“胡说”。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母亲的“网线”脐带

        母亲初学手机看直播,双手捧着它,像捧着刚出壳的鸡雏,又怕摔了,又怕捏重了。屏幕里跳出老家的晒谷场、邻家阿婆的笑脸、甚至村口那棵老槐树时,她的手指停在半空,不敢触碰。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缺氧却从不缺信仰

        “这一路,缺氧却从不缺信仰。”这是大一征兵入伍的表弟到达西藏拉萨报到那天,他发的一条朋友圈。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棋有逆风翻盘时

        棋盘上的厮杀最见性情。眼看对方车马炮已成合围之势,老将困在九宫格动弹不得,有人便推枰认输,嘴里念叨着“大势已去”。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略说山西旧志中的地标产品

        现在所说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旧志中就是指当地的物产。旧志不像现在的新方志,门类会划分很细,仅一个物产就可以划分为“农产品”“工业品”“饮食”等。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老陈的理发店

        暑气蒸腾的午后,街头的梧桐树耷拉着叶子,蝉鸣声一阵高过一阵。我推开那扇斑驳的玻璃门,门上的铜铃“叮当”一响,老陈从旧皮椅上转过身来,手里还捏着半截烟。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南瓜不说话

        秋来,母亲总会往我们家送南瓜,因为我们全家人都爱吃南瓜。 在乡下,南瓜,也叫番瓜,乡亲们更是形象地叫“饭瓜”,因为它是能当饭吃能管吃饱的瓜。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盛夏的果实

        乡村的盛夏,最为丰饶。餐桌上五颜六色的食物,便是最生动的见证。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世世太平 事事如意(国画)

        裴文奎作.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悠闲

        盛利者摄.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流年里的剪报

        在报纸上看了一篇谈写作的文章,对作者总结的几个方法很感兴趣,过了一天,我还在想那篇文章,觉得不能错过,便又找到那张报纸,把它剪了下来,认真贴在我的剪报本上,这样心里才踏实。 和许多爱好文学的人一样,我有剪报的习惯。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煤是人间的光与暖

        煤是阴性的,它幽暗、深沉,黑色幽灵般,隐蔽在地层深处;煤又是阳性的,它炽烈、赤诚,聚石成层,暗示着团结的力量。你看这些阴阳共生的石头,在几千米的地层深处,不与顽石为伍、不慕玉石其华,侏罗纪也好、石炭二叠纪也好,造物主给了植物生命的涅槃,煤便以轮回的姿态呈现。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外甥的果园

        中午给大姐打电话,大姐说:昨天三浩还问我舅打电话了吗?我问大姐:三浩走果园了?大姐说:早上五点就去了,一直要干到晚上看不见了才回。我说是套袋吗?大姐说是。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爸爸的珍藏

        每次回到家,总能看到爸爸在书桌前专注地剪剪贴贴。我好奇地问:“爸,您在干吗呢?”他总是头也不抬,淡淡应一句:“没事儿。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舌尖非遗 情深意长

        前不久,中国非遗面食大会在大同华美落幕。展会上千里飘香的山西味道,不仅集中亮相了精湛技艺,也诠释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真谛。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抗战文艺撷英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吕梁英雄传》:人民的觉醒与胜利

        《吕梁英雄传》是马烽、西戎创作的表现吕梁山区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并最终夺取胜利的长篇小说,这也是最早描写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马烽与西戎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具有相近的人生经历。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以花为媒三位一体 道法自然三度创作 《翰藻芳华古月新——胡忠贵诗书百花展》绽放太原

        伴随着秋天的脚步,一场连接自然之美与笔墨之韵的文化盛宴,给省城太原的市民带来别样的清赏观感和艺术体验。8 月 21 日上午,由山西省社会学学会传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创意发起、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书法协会和山西思贤书院主办 、太原市图书馆承办的《翰藻芳华古月新——胡忠贵诗书百花展》,在太原市图书馆五楼太原书院展厅盛大启幕,并举行学术座谈会。

      2025-08-21 21:34    来源: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 少年之约 一场跨越八十年的红色接力

        蒋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最新作品。康少琼摄接力棒从嘉宾手中传到少年们手中。

      2025-08-21 08:3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深一度】山西古建再出圈彰显硬核实力

        近期,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热映,影片中密集呈现的山西古建元素引发广泛关注。五台山佛光寺的雄浑、浑源悬空寺的奇绝、晋祠圣母殿的精巧,经现代动画技术赋能,让山西古建这一“硬核IP”再度火爆出圈。

      2025-08-21 08:3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首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 “养鸡达人”杜甫

        公元766年,唐代大诗人杜甫离开成都草堂,来到夔州生活。这片位于今重庆奉节一带的土地,成了他晚年的一方避风港。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胡说八道指哪八道

        “胡说八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意指不着边际的言论。但若细究起来,还真让人纳闷:“胡说八道”中的“八道”指的是哪八道?难道古人还专门给胡言乱语分了八种类型? 先讲“胡说”。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母亲的“网线”脐带

        母亲初学手机看直播,双手捧着它,像捧着刚出壳的鸡雏,又怕摔了,又怕捏重了。屏幕里跳出老家的晒谷场、邻家阿婆的笑脸、甚至村口那棵老槐树时,她的手指停在半空,不敢触碰。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缺氧却从不缺信仰

        “这一路,缺氧却从不缺信仰。”这是大一征兵入伍的表弟到达西藏拉萨报到那天,他发的一条朋友圈。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棋有逆风翻盘时

        棋盘上的厮杀最见性情。眼看对方车马炮已成合围之势,老将困在九宫格动弹不得,有人便推枰认输,嘴里念叨着“大势已去”。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略说山西旧志中的地标产品

        现在所说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在旧志中就是指当地的物产。旧志不像现在的新方志,门类会划分很细,仅一个物产就可以划分为“农产品”“工业品”“饮食”等。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老陈的理发店

        暑气蒸腾的午后,街头的梧桐树耷拉着叶子,蝉鸣声一阵高过一阵。我推开那扇斑驳的玻璃门,门上的铜铃“叮当”一响,老陈从旧皮椅上转过身来,手里还捏着半截烟。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南瓜不说话

        秋来,母亲总会往我们家送南瓜,因为我们全家人都爱吃南瓜。 在乡下,南瓜,也叫番瓜,乡亲们更是形象地叫“饭瓜”,因为它是能当饭吃能管吃饱的瓜。

      2025-08-22 10:3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盛夏的果实

        乡村的盛夏,最为丰饶。餐桌上五颜六色的食物,便是最生动的见证。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世世太平 事事如意(国画)

        裴文奎作.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悠闲

        盛利者摄.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流年里的剪报

        在报纸上看了一篇谈写作的文章,对作者总结的几个方法很感兴趣,过了一天,我还在想那篇文章,觉得不能错过,便又找到那张报纸,把它剪了下来,认真贴在我的剪报本上,这样心里才踏实。 和许多爱好文学的人一样,我有剪报的习惯。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煤是人间的光与暖

        煤是阴性的,它幽暗、深沉,黑色幽灵般,隐蔽在地层深处;煤又是阳性的,它炽烈、赤诚,聚石成层,暗示着团结的力量。你看这些阴阳共生的石头,在几千米的地层深处,不与顽石为伍、不慕玉石其华,侏罗纪也好、石炭二叠纪也好,造物主给了植物生命的涅槃,煤便以轮回的姿态呈现。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外甥的果园

        中午给大姐打电话,大姐说:昨天三浩还问我舅打电话了吗?我问大姐:三浩走果园了?大姐说:早上五点就去了,一直要干到晚上看不见了才回。我说是套袋吗?大姐说是。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爸爸的珍藏

        每次回到家,总能看到爸爸在书桌前专注地剪剪贴贴。我好奇地问:“爸,您在干吗呢?”他总是头也不抬,淡淡应一句:“没事儿。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舌尖非遗 情深意长

        前不久,中国非遗面食大会在大同华美落幕。展会上千里飘香的山西味道,不仅集中亮相了精湛技艺,也诠释了“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的真谛。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西抗战文艺撷英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吕梁英雄传》:人民的觉醒与胜利

        《吕梁英雄传》是马烽、西戎创作的表现吕梁山区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并最终夺取胜利的长篇小说,这也是最早描写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马烽与西戎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具有相近的人生经历。

      2025-08-22 07:1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以花为媒三位一体 道法自然三度创作 《翰藻芳华古月新——胡忠贵诗书百花展》绽放太原

        伴随着秋天的脚步,一场连接自然之美与笔墨之韵的文化盛宴,给省城太原的市民带来别样的清赏观感和艺术体验。8 月 21 日上午,由山西省社会学学会传媒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创意发起、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书法协会和山西思贤书院主办 、太原市图书馆承办的《翰藻芳华古月新——胡忠贵诗书百花展》,在太原市图书馆五楼太原书院展厅盛大启幕,并举行学术座谈会。

      2025-08-21 21:34    来源:山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 少年之约 一场跨越八十年的红色接力

        蒋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最新作品。康少琼摄接力棒从嘉宾手中传到少年们手中。

      2025-08-21 08:3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深一度】山西古建再出圈彰显硬核实力

        近期,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热映,影片中密集呈现的山西古建元素引发广泛关注。五台山佛光寺的雄浑、浑源悬空寺的奇绝、晋祠圣母殿的精巧,经现代动画技术赋能,让山西古建这一“硬核IP”再度火爆出圈。

      2025-08-21 08:3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董耀章笔耕七十年的感悟与慰藉》座谈会在并举办

        本报讯(记者史莉)8月15日,由山西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山西荣诚友嘉文化有限公司支持的《董耀章笔耕七十年的感悟与慰藉》座谈会在太原举办。 88岁高龄的董耀章先生1959年在《火花》文学月刊上发表处女作歌谣体诗《老七运粮》后,历经近70个春华秋实的流金岁月,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先后出版《虎头山放歌》《金色的山川》《彩色的原野》《董耀章文集》(六卷本)和《董耀章格言书法集》《董耀章书法作品及书法随感集》《董耀章朗诵诗词集》等20多部著作。

      2025-08-21 08:3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晋苏作家“重走抗战路”开展主题创作

        本报讯 8月10日至15日,山西省作协、江苏省作协组织两省知名作家开展“重走抗战路·笔铸民族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创作实践活动。据悉,开展此活动旨在深入挖掘抗战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推动抗战体裁文学创作。

      2025-08-21 08:3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知青岁月里的“保管”生涯

        1968年秋,我来到大同市南郊区口泉公社四老沟生产大队插队,担任大队保管员,人们通称“保管”。它是干部又非干部,因为不脱产,每年年底仅补助不多的工分。

      2025-08-20 10: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与父亲的一张合影

        1978年9月,部队组织县武装部的领导们到大庆参观。父亲来信告诉我,他将在29号到北京,我那时正在北京当兵。

      2025-08-20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十岁那年我曾与狼面对面

        解放初期,我的家乡在辽西山区,常有野狼出没,叼走猪羊甚至伤人的事儿时有耳闻。我家的小猪就被狼咬过,我们全家出动拿着锹镐连喊带叫才从狼嘴里追回气息奄奄的小猪,扔下小猪后我们眼看着那只不灰不黄的家伙夹着尾巴逃进了山里。

      2025-08-20 10:1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雷•西厢”圆梦欧洲文旅三部曲

        8月7日至18日,中国《西厢记》文化学者、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特邀院士雷建德,业界称其“雷 - 西厢”,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欧洲文旅之行。在张仕辛翻译、雯婷摄影师的支持和协助下,雷建德特别到访“巴黎莎士比亚书屋”、“意大利朱丽叶故居”和“意大利比萨斜塔”。

      2025-08-19 15:31    来源:山西新闻网
    • 枣树年轮

        推开老宅院门时,锈蚀的铜环叩出半阙呜咽的残章。青砖缝里钻出的野草依旧倔强,只是那株枣树比记忆里又瘦了几分。

      2025-08-19 09: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间停止在何处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025-08-19 09: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回忆我的二哥

        每当电话响起,山东的号码在屏幕上闪烁,侄儿吉祥熟悉的声音传来,那胶东半岛的海风仿佛就穿越了三晋大地的沟壑,吹拂在我脸上。风里裹挟着山东老家的气息,也悄然唤醒了我心中二哥清晰的身影——如同他当年载我奔赴供销社那冬日里,汗水蒸腾在寒风中的背影一般鲜明。

      2025-08-19 09: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老爸饭菜里满满的爱

        当老爸系上那条最长的条纹围裙,他亲自下厨施展香味魔法的时刻就到啦,孩子们的期待便从厨房里漫了出来。 时值暑期,老爸一早就出门,锻炼的同时还带回了最新鲜的肉和菜。

      2025-08-19 09:0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首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