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追香,古老的雅文化

        我一直喜欢辨识各种有趣的味道,常常被异香牵引。香味大都来自于花朵,栀子的清甜,芍药的蜜意,茉莉的清香,玫瑰的销魂……李花的香几乎进入山根,香得有些苦,要掉眼泪;桂花的香是带刺的,似乎要拿食指用力斩一下,甜得发凉;兰花的香带着一丝疏离,你在远处,不经意间,那香味入了骨,起身追寻,那香味却隐了身,再找不见……由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每一个角落都有我们视而不见的香。

      2024-12-20 10:1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贺姓始于东汉年间

        漫画 王峰 寻根溯源 贺姓来源有: 1.出自姜姓,避讳改姓而来。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姓氏考略》等所载,齐桓公支庶齐庆封(亦称庆父)之后皆以庆为氏,至东汉汝阴令庆仪,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安帝父之讳,改名贺纯,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姓。

      2024-12-20 10:1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弘济桥头说毛遂

        每次来到弘济桥公园游玩,我总爱在滏阳河畔散步。滏阳河在邯郸境内184公里,流经广府的距离用微乎其微来形容也不为过,尽管在这里看不到怡人风景,却能伴随着小河潺潺流淌的声音让我思绪走进先贤的世界,当赵国贤臣毛遂的人生经历不觉浮现在脑海时,总会在不断思考中去感悟人生。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小说里的田园

        作者简介: 曹向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3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散见于《文艺报》《山西文学》《黄河》《小说选刊》等。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抗美援朝儿童小说《慈江雨》出版

        近日,作家马三枣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故事的主题儿童小说《慈江雨》由希望出版社出版发行。 抗美援朝期间,朝鲜华侨小学教师流失,朝鲜政府向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请求支援一百名小学教师。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在喧嚣的世界里深情写作

        当一个人提起笔时,总是迫切地想留住什么,于生活、于生命。虽然文学抵达不到书写者的目的,但文字却能穿透现实表象,令人走出精神困境。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一种被忽略的小说

        曹向荣的小说集《结婚照》作为山西省作协“新时代文学丛书”之一,收入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九部中短篇,窃以为,这是一种容易被忽略、误判的小说,之所以容易被忽略、误判,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文学定势不无关系,所以,有着加以言说的必要。 即以其中的中篇小说《结婚照》为典型个例吧。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山海大秦

        年少时,屋后就是条运煤的铁路,那还是蒸汽机车的时代,尘土飞扬的口泉沟里,早就听惯了火车的长啸,那声音最富雄性,激昂清亮,由远及近,它携着一路风云而来,地动屋摇。生长于斯的矿山儿女,早已习惯了与火车相伴的日子,既不会因其嘹亮的鸣笛而失眠,也不会为门窗的震颤而惶恐。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追寻青春梦想 诠释晋商精神

        话剧《汇通天下》剧照 编者按 由山西工商学院、山西省美育学会联合推出的话剧《汇通天下》以中国票号鼻祖“日 昌”票号为原型,展现了山西商人诚实守信、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通过家国情怀的视角,将晋商精神的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该剧演员、服装、化妆、道具、音乐、舞美、灯光等均由山西工商学院师生完成,演职人员近百人,演员平均年龄20岁。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太原理工大学举办舞蹈表演毕业展演

        12月10日、12月12日,太原理工大学舞蹈表演专业2025届毕业展演分别在虎峪校区和明向校区上演。 汇报演出以课程教学展示作为开场,包括古典舞身韵、基训、民族民间舞等内容。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让现代戏持续释放当代价值

        11月29日,新绛县绛州蒲剧团创排的原创现代环保主题大戏《桃花峪的春天》巡回演出来到了临猗县关汉卿大剧院。 以“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环境保护题材戏《桃花峪的春天》,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晋南中条山麓桃花峪村的感人故事。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一帆风顺(国画)

        杨阳作.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笔墨交融书韵长

        耕耘文化 薛锁明作 薛锁明是新闻高级编辑,也是我的一位座上文友。初识之际,便觉其文采斐然,言谈间文思如泉涌,妙语连珠。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散文的“真”

        在文学的谱系里,散文这一支脉,更类似于五谷杂粮,既体量庞大,又内蕴庞杂。由于庞大,参与者众多,一派赶集过庙会的拥挤与喧嚷景象;由于庞杂,有跳华尔兹的、有跳迪斯科的、有跳广场舞的,百人百态,千人千面,很难一言以蔽之。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散步咏西环

        退休了,无所事事,我常常在云州区西环路上散散步。 对于这条路,我一直不知它是否叫作西环路、是否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反正,它是在小城最西边的一条路,路再往西是夏天绿绿的冬天荒荒的庄稼地,更往西便连接了一个高速路的出口。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刘萨诃》上线播出

        历时一年半、拍摄行程上万公里的四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刘萨诃》于12月16日在山西广播电视台文体生活频道上线播出。该片生动再现了刘萨诃这位吕梁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是首部反映吕梁历史上独具传奇色彩文化名人的人文纪录片。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书生典兵震边关 百万人中一丈夫

        位于大同市新荣区西北部的助马堡马市遗址。位于广东梅州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凤翔山麓的翁万达墓。

      2024-12-18 08:0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擅长粗粮细做的两位女炊事员

        前几天在整理影集时,看到这张老照片,不由就想起了往事。 上世纪70年代,供应粮中,细粮占的比例很少。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曾在大同烧咯嘣儿的兄弟俩

        “咯嘣儿,咯嘣儿,一吹两半儿。”这是许多大同人熟知的童谚。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第一次见新娘出嫁时的绞脸

        绞脸,对农村五十岁以下的妇女来说,是一个生僻的名词,六十岁左右的妇女应该都经历过,因为出嫁前,她们都要绞脸。 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术,也叫开脸,是一个女孩子的成人礼。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两个饭盒“做媒”的故事

        整理旧物,瞅着眼前的这两个熟悉的饭盒,就想起了我和老伴的爱情故事。 上世纪70年代,情窦初开的我下乡时,对我们知青点的一位男知青一见钟情。

      2024-10-23 08:2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老大同的方便药店“德仁堂”

        过去在大同,德仁堂就像北平的同仁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家老药铺的销售手段和经营形式颇具特点,其经营理念放在当今也颇有参考价值。

      2024-10-23 08:2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从意外到辉煌

        在苏格兰偏远的角落,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名叫亚历山大·弗莱明的年轻人。家境贫寒,却挡不住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

      2024-10-23 08:2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刺刀扎进了父亲的身体里

        1949年9月11日作者父亲(前排左二)所在的警卫一连连排干部在涉县西戎村的合影。 这是父亲的一张老照片。

      2024-10-23 08:2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书法柳

        书法柳自幼喜爱书法,闻鸡起舞,勤学苦练,练过的纸张怕能垛满一间房,练废的笔怕也能装满一抽屉。 书法柳书法精进,文化课也优秀,上学时门门功课都是优,考上了师范学院,毕业后吃上了皇粮,做了一名教师,成了三邻五村的文化人。

      2024-10-23 08:1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繁体简体

        我们站长是个有趣的人。用“有趣”来形容他,不很恰当,或者说很不恰当。

      2024-10-23 08:1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去尼泊尔参加婚礼

        三年前,表弟去尼泊尔打工,没想到竟与当地的一位尼泊尔姑娘产生了恋情。去年国庆长假,表弟和女友在尼泊尔举行婚礼,我陪着姨夫姨妈飞去尼泊尔,参加表弟和表嫂的婚礼。

      2024-10-23 08:1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秋光为序 何以山西

        2024年的秋天,山西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情感寄托。全国各地游客对山西的热爱,对古建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一举点燃山西文旅的盛世高光。

      2024-10-23 06:21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方戊昌与他的劝诫诗歌

        方戊昌,(约1835年——约1900年),字季方,安徽桐城人,少热爱学习,以文见长,官宦武职家庭出身,清咸丰十年(1860年)以恩贡保举任山西曲沃县知县,其后辗转任职,1878年4月补任忻州知州,1879年7月12日正式在忻州履任,1883年离任。之后,他请托回归故里,得到光绪皇帝允准,后在家乡桐城病逝。

      2024-10-23 06:21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三晋寻古韵 一眼越千年】一塔挂青天

        形制多样的斗拱绿叶掩映下的匾额木塔内部壁画 应县木塔,又名佛宫寺释迦塔,建于公元1056年(辽清宁二年,即北宋至和三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2024-10-23 06:21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铁轨铺出飞驰路

        山西是全国最早有铁路的省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山西全境建设有两条干线一条支线,1904年5月修建的正太路,后改名为石太线,从石家庄至太原;1923年修建的忻州至河边支线;1933年建设的南北同蒲线,从北边的大同至南边的风陵渡,贯通了山西南北。

      2024-10-23 06:1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对门儿

        我们小区A座楼里,住着一位姓秦的老者。他中等个头,眉毛头发都花白了,但面色红润,人很精神。

      2024-10-23 06:1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晨曦

        黎力摄.

      2024-10-23 06:1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秋山烟霞图(布面油画)

        冯春锁作.

      2024-10-23 06:1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时光似水流

        每每路过乒乓球馆,每每在打球的间隙,我都会恍然失神。是的,时隔多年,他的脸庞还是会猝不及防打破我的平静! 他是我的岳父,打得一手好乒乓球。

      2024-10-23 06:1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父亲的两条扁担

        麻绳是知己,扁担是相识,一年三百六十回,不曾一日闲——我读明散曲不多,读过就忘。因为,我只想尝尝鲜,开开眼界,拓展思路。

      2024-10-23 06:1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南方的树

        出去走走,总会长见识。 我总以为,深秋的厦门即便不是黄叶遍地,也断不会有春夏般的繁华。

      2024-10-23 06:1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柿子红了

        清晨散步,不经意间,公园一角柿树上泛红的柿子跃入眼帘,瞬间打开了脑际关于柿子的美好内存。正浮想联翩时,一阵秋风吹过,但见柿身摇曳,像是一群老友亲切地和我打着招呼,虽然那柿子还不是很艳,但我已然口舌生津、喜不自胜了。

      2024-10-23 06:1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汾水流香

        秋风吹起的时候,采风团从并州出发,顺着汾水一路南下,抵达汾阳。 汾阳,因在汾水之阳而得名。

      2024-10-23 06:1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我的树世界

        寒冷的早晨,炉火总有熄灭的先兆,丝丝冰寒通过小屋的墙壁渗溢在角角落落。穿好棉衣推门,便见东山山顶一株孤零零的树。

      2024-10-23 06:1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古老邂逅新生 舞剧《打金枝》破圈

        舞剧《打金枝》主题歌发布会现场。舞剧《打金枝》主题歌粉丝见面会现场。

      2024-10-22 08:3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谷秧歌走进高校

        太谷秧歌表演现场。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李婷 通讯员 杨文静)为传播中国传统艺术,传承非遗文化,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在太谷校区举办太谷秧歌进校园活动。

      2024-10-22 08:3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条条框框

        大约十年前,我在自己代的一门选修课上认识了小高。 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极聪明:任何知识一点就透。

      2024-10-22 08:3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树梧桐醉秋风

        “梧桐叶上秋先到,索索萧萧向树鸣。”大自然中最先感知秋意的,应该是梧桐叶。

      2024-10-22 08:3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萚兮》:随金风飘飞的爽妹子们之邀

        [新译] 木叶黄了木叶落,风吹木叶纷纷脱。 哥妹快来平排坐,哥来开唱妹来和。

      2024-10-22 08:3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万和堂主人词选

        西江月·霜降 砌下吟蛩悲咽,云中断雁孤飞。一山红叶半坡晖,秋色这边独美。

      2024-10-22 08:3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上党梆子《大汉母子》太原首演赢得满堂彩

        上党梆子《大汉母子》表演现场。 主办方供图 山西晚报讯(记者 赵丽娜)经过前半年的紧张排练、彩排演出,10月20日晚,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中宣部国家文化英才培养工程专项资助项目——上党梆子《大汉母子》在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首演,获得满堂彩。

      2024-10-22 08:3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新疆游归来话感受

        新疆游归来好几天了。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大而美的新疆,留给了我美好的印象和回忆。

      2024-10-22 08:3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盐的遐想

        小时候常去供销合作社或者村镇小卖铺,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替家里买盐。一次少则半斤多则一斤,即使只花几角钱,也是一笔“巨款”。

      2024-10-22 08:3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有“曹家大院”的西社村

        保存最为完好的曹家老三宅院高大的正门,上刻“平为福”。砖雕暗八仙窗眉。

      2024-10-22 08:3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