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永不枯竭的芬芳

        一 拿到诊断书的那一刻,世界仿佛在我眼前突然关闭了,所有的话语都忘记了表达,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悬在心里,我的心成了自由落体。 我顿然意识到一个说来简单的基本事实,母亲的病不是突然,闭上眼睛,那个生动、鲜活的印象竟然变得陌生,乃至神秘起来。

      2025-03-28 06:31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清明辞

        清明是节令,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 节令关乎农耕文明之稼穑,关乎耕种耘籽、灌浆拔节、收割储藏的时间。

      2025-03-28 06:31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话说文物】胡人吃饼骑驼俑 丝绸之路上的“带货王”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主讲人:刘琳 在汉代《理惑论》中,有一句诙谐的民谚:“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这句民谚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将中原人初见骆驼时的惊奇与幽默描绘得淋漓尽致。

      2025-03-28 06:3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左宗棠书法手迹现方山

        日前,在方山县张家塔古村,发现了一件出自清代名臣左宗棠之手的书法作品。这一发现不仅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也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和文史专家的兴趣。

      2025-03-28 06:3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时光深处的记忆】154块参会牌背后的红色记忆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巍巍太行山,滔滔漳河水。

      2025-03-28 06:30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碎陶片里的星星

        九岁生日那天,阳阳收到父亲亲手捏制的陶土笔筒。坯体布满歪扭的指纹,釉彩泼洒得如同银河倾泻——这是父子俩在陶艺馆折腾三小时的成果。

      2025-03-27 10:0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椿上芽鲜

        “三月八,吃椿芽。” 春分一过,布谷鸟一叫,林间、宅边大大小小的椿树枝头就开始攒出紫褐嫩芽。

      2025-03-27 10:0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晋味小吃(四)

        灵丘苦荞凉粉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灵丘县向阳苦荞凉粉店 河曲茨粉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河曲美辰酒店 晋中小米凉粉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天船农科有限公司 榆次水瓮糊糊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晋中全盛园 太原黄面皮(小米面)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王萍面皮 应县玉米面滴溜儿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朔州天锦苑大酒店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2025-03-27 10:0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鲜花宴里的春滋味

        人在昆明,立刻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空气中弥漫着花的芬芳,沁人心脾。

      2025-03-27 10:0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撑一把油纸伞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油纸伞下的丁香,是戴望舒结出的愁怨。我家也有一把油纸伞,它没那么忧愁,撑开时,有外婆忐忑的期待,合起来,是外婆母亲永不过期的挂念。

      2025-03-27 10:0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日子平凡 幸福饱满

        周末清晨,煮一锅小米粥,蒸几个素馅包子,切两个咸鸡蛋,再配一碟小青菜,一顿简单的早餐吃罢,暖心暖胃。 收拾好厨房,到阳台上侍弄一下我的花花草草。

      2025-03-27 10:0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山中小饮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喧嚣与忙碌裹挟,心灵渴望着一方天然的净土。而那山中小饮的时光,恰似一汪清泉,滋润着疲惫的灵魂,让我们得以暂别尘世的纷扰,寻得一份悠然的心境。

      2025-03-27 10:0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春之雅称

        自古以来,人们对春天的向往和礼赞从未停歇。就连“春天”这个称谓,也成为文人雅士们品咂的对象。

      2025-03-27 10:0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叶之情·壁之韵”展览在省图开展

        本报讯(记者康少琼)3月18日,由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晋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促进会、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协会联合主办的“叶之情·壁之韵”展览,在山西省图书馆1号展厅开展。 此次展览为篆刻家张灯、壁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放父子携手的艺术特展。

      2025-03-27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探方日记:我在这里翻开历史的扉页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对长治陈村墓地壁画颜料成分进行初步检测。吉家庄遗址发掘现场。

      2025-03-27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以“特”破题乡村文化振兴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中,文化振兴正以独特的笔墨描绘着发展新篇。2024年5月以来,吕梁创新实施的“文化特派员”制度,以其鲜明的特色为乡村文化注入了蓬勃生机。

      2025-03-27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来晋传艺

        本报讯(记者李婷婷)近日,山西省京剧院特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及夫人杨小安,为弟子李国辉教授京剧“麒派”经典代表剧目《萧何月下追韩信》。 陈少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当今“麒派”艺术优秀继承人。

      2025-03-27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赵瑜新作《长城小张》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朱慧)3月23日,赵瑜《长城小张》研讨会在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作家、评论家、专家、学者等30余人与会研讨。 报告文学作家赵瑜,曾经以《但悲不见九州同》《强国梦》《马家军调查》《寻找巴金的黛莉》等作品享誉文坛。

      2025-03-27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武安古村落》出版发行

        本报讯 在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到来之际,晋城市长平之战文化研究会学者赵升琪、李俊杰合著的《武安古村落》近日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这部书的出版发行,为研究沁水武安古村落文化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

      2025-03-27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文献专题片《平遥古城》评审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李婷婷)3月24日,文献专题片《平遥古城》评审座谈会在省城晋商文化博物馆召开。我省晋商文化领域、社科文化界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等参加了评审座谈。

      2025-03-27 06:47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东山再起”中的“东山”指的是哪座山?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成语不仅作为语言的精华传承下来,同时也封存了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与哲理。“东山再起”这一成语,便是其中充满智慧和人生启示的典范。

      2025-01-17 09: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趣谈古代暖炕诗

        数九寒天,暖器、电暖风、空调机等的使用会让我们有温暖如春的感觉。而古时,人们大多依靠火炕取暖,历代文人墨客也因此留下了不少暖炕诗,细细品读,别有一番情趣。

      2025-01-17 09: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何为财富?

        《创造财富的逻辑》冯兴元、孟冰 著 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通过研究解读奥地利经济学和弗莱堡学派经济学等来阐明创造财富的逻辑和共同富裕之路。作者认为个人的心智和行动本身就创造财富,经济繁荣来自观念和言说的力量。

      2025-01-17 09: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热爱与执着

        李梦霁是一位作家,是一位具有深刻洞察力、丰富生活阅历和独特生活哲学的作家。 李梦霁的文字温柔、明亮、细腻又充满力量,语句简练而有力,能够深入人心。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升卿纳百财》呈现美好生活

        《升卿纳百财》团花剪纸作品。 蛇年新春到来之际,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孝义市剪纸非遗传承人郭润芝创作了一幅生动传神、寓意吉祥的巨型《升卿纳百财》团花剪纸作品,入微的细节刻画,精湛的剪刻技艺令人赞叹,精美的作品为即将到来的农历蛇年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也表达了作者对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电影《黄河民谣》举行开机仪式

        1月6日,国家级非遗传承电影《黄河民谣》在吕梁市举行开机仪式。 《黄河民谣》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民间艺术的致敬。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忻青年”背后蕴藏的“流量密码”

        民族风为青春热舞增添了色彩《马缨花》舞蹈视频荣获一等奖青春的舞姿带火了忻州古城 一群年轻人,在忻州古城街头欢乐起舞,跳得自然率性、充满活力——每个看视频的人都会被深深吸引住,从头看到尾。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用舞姿刷新了人们对忻州古城的印象,带动了全省各地的年轻人纷纷效仿。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生命厚度在旅途与写作中积淀

        李梦霁作品 作者简介: 李梦霁:山西太原人,“90后”百万畅销书作家。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2018年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2020年加入中国散文学会,202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蒲剧《挂画》亮相维也纳金色大厅

        1月8日,山西省蒲剧艺术院青年演员杜丽娜受河南卫视《梨园春》邀约,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在这个象征着世界顶级艺术殿堂的地方,杜丽娜在同事宁扬帆(鼓师)、郭元军(板胡)领奏和维也纳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唱响蒲剧之音。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为广袤的田野注入文化新活力

        一部院线商业大片从城市到农村免费上映,需要多久?2024年太原市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用行动作答:一个月。 2024年,由太原市委宣传部指导、太原市惠泽农村数字院线公司(以下简称“惠泽院线”)组织实施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深入全市10个县(市、区)633个行政村和60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等地,共完成电影放映7596场;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放映540场,商业放映260场,电影进社区放映1118场,“八一”慰问部队、武警、军休所电影放映15场,补放场次737场。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盛世花开

        雪后 张根虎贵冠群羽 葛水平梨花一枝春带雨 裴文奎竹园琴韵 李庆富寒露 王爱忠五福临门 赵嗣成金秋时节 田立胜暖日春容 吴书文永受嘉福 张翔洲高冠醉秋风 李志强盛世花开 王木兰 裴文奎 孟多昕 李庆富 王爱忠 乔亚丁 赵嗣成 王晋华 王志英 李桂平 吴书文 田立胜 张翔洲 李志强 乔建堂 王静合作含情待何人 王木兰秋实图 李桂平春酣国色 乔亚丁太白饮酒图 王志英高台人家 孟多昕山居幽赏 王晋华 1月9日,省城国画名家迎新笔会在山西日报社举行,十多位国画家欢聚一堂,妙手丹青绘就盛世华章。艳丽的牡丹、淡雅的水仙、傲雪的梅花……作品充分展现了画家们的深厚绘画功底和对春天的憧憬、对新年的展望。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儿童文学作品《永不失联》出版

        前些日子出版的儿童文学作品《永不失联》,讲述了一个爱与成长的故事,直面问题,书写少年真实的生活状态。 作者余今,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出神入化用修辞的《木兰诗》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全诗只有300多字,却单独或兼用了设问、比喻、排比、对偶、错综、映衬、层递、顶针、反复、复叠、摹状、省略等十多种修辞格,几乎每句都运用了辞格、处处都是神来之笔。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年味飘过晋东南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在巴拉圭申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笔者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对于年味自然有一段不长也不短的历史记忆。

      2025-01-17 07:43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腊月是个动词

        在岁月的长河里,腊月仿若一位活力四溢的精灵,带着年末独有的蓬勃朝气,蹦蹦跳跳地闯入人间。它以灵动之姿,挥舞着魔法棒,将生活的每一处都点化成一场盛大的庆典,原来,腊月是个动词,它用行动书写着岁末的华章。

      2025-01-16 08:1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堂兄

        周日约了堂兄小坐。好长时间未见,他的背略显佝偻,脸颊更加消瘦,一双手指也皲裂多处,并拢双腿规规矩矩地坐着。

      2025-01-16 08:1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AI复活古老艺术 永乐宫展露“真貌”

        数字化展陈是“观妙入真——山西永乐宫文物精粹暨数字艺术大展”的一大特色。策展人安海为观众讲解。

      2025-01-16 08:1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大同·不争》,李琦带你走进大同的灵魂

        大同城墙刀削面航天员雕塑 2024,山西火了,出圈了,5000年文明闪闪发光,山西这次被全世界的目光注视了。各地的人们都有了到山西走走、看看的想法。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回到春天

        岁序更替,又逢生辰,凛冬思春,诸多怀想,提笔存记。 人到中年,总想被时间遗弃却从未被弃;人到中年,总想要抓住春天却徒留叹息。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梦溪笔谈》中三个有趣的人

        古籍中常常会记录下一些行为有悖于常人的有趣的人,在阅读《梦溪笔谈》时,就发现了三位灵魂有趣的人物。 赵忭担任成都转运史的时候,有时需要在辖区内巡查。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年歇

        我们豫北人把过年叫“年歇”,大概是说忙了一年让人们好好歇一歇吧。这个叫法由来已久。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年与屠苏酒

        古诗词里,古人在歌咏新春时,常写到了酒。王安石的《元日》写得脍炙人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胥家宅院,岁月沉淀的匠心之美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一座百年宅院,见证家族风雨变迁,一砖一瓦之间,也镌刻下古代匠人的匠心和智慧。1月17日10时,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晚报承办的“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我是古建保护推介官”迎来第五场直播,我们将走进太原市小店区辛村的胥家宅院,带你领略这座明清时期古建筑历经岁月涤荡的匠心之美。

      2025-01-16 08:12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大刘搬家

        大刘找到了一处离公司更近的房子,每天上下班能省下不少时间,迫不及待地想搬过去。“找个周末,趁着朋友们都休息,喊大家过来帮你搬。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胰子,冬天老太原的护肤“神器”

        胰子,是昔日老太原人对香皂的叫法。其实在化工香皂问世以前,胰子专指老太原的一种手工皂,全称叫“猪胰子皂”,或就叫“猪胰子”;而后世的化工香皂则叫“洋胰子”,也有肥皂的意思。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条棉裤的故事

        又是一年严冬到,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1964年在阳高县度过的那个冬天,想起为我做棉裤让我熬过那漫长阴冷的塞外严冬的学妹杨文英。 1964年9月,新学年开学不久,省里下了文件,要求在校大学生在冬季农闲的时候下乡参加“四清”运动,我们系被安排在当时的雁北地区,地区所在地是大同。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独饮或同饮

        民间有句话,叫“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钱”。一人喝酒,无趣;俩人赌钱,伤感情。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姥爷的黄铜袖炉

        寒冬来临之际,我想起了姥爷的黄铜袖炉。 袖炉又称为“手炉”“捧炉”,炉内装有炭火,可以捧在手上,也可以笼进衣袖里,携带方便,是古人冬季取暖的一个物件。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美哉 晋中

        今天,我们近贴着时代的心房,聆听着晋中阔步向前的脉动。与历史交流,与文化对话,与山水相拥,与现代相续,望山望水望诗,怀景怀乡怀味,翻开晋商故里的大美诗篇。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魔咒

        老赵刚按政策升半格,提前内退,老婆就去世了。急得他说,怎么这么灵验?却又颇感蹊跷。

      2025-01-15 08:2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