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不争》,李琦带你走进大同的灵魂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大同城墙

刀削面

航天员雕塑


  2024,山西火了,出圈了,5000年文明闪闪发光,山西这次被全世界的目光注视了。各地的人们都有了到山西走走、看看的想法。
  山西那么大,国保单位那么多,531处,该从哪一座看起呢?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11个,该从哪一座村走起呢?
  莫急,莫慌,莫茫然。
  听听国家一级演员李琦怎么说:“山西啊,哪儿都不赖,太原、朔州、忻州,吕梁、晋中、阳泉……大同嘛,肯定得来啊,大同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我建议啊,大同,您可以晚点儿来。因为逛完大同,很多地方您就没兴趣啦,晚点来,大同不会介意。大同,不争这个。”
  听听,这话里透着那么一股子自信,一股子骄傲,一股子“好饭不怕晚”的洋洋得意。任你看遍千山万水,到了大同依然会惊叹赞美,咱就有这底气。
  大同的底气来自哪里?
  云中、平城、云州,全晋之屏障、北方之门户,扼晋、冀、蒙之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有“北方锁钥”之称……她一直很重要。中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中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国家物流枢纽……她从来不能缺席。
  中国九大古都之一,代国南都、北魏首都,辽、金、元初陪都,博物馆之城,雕塑之都,美食之都……她向来大气。
  正因此,李琦老师这个大同人带着一副悠然自得的气派带你看看大同这座城,品品大同的气韵。
  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北岳恒山、大同长城、华严寺、善化寺、悬空寺、九龙壁……从北魏到明清,大同人守着几千年的家业,从不爱吆喝,他们只是把每块砖头、木头、石头照顾好,放在它们应该待的地方,等你来。
  如果你去看了中国最早的府文庙,最大的大同九龙壁,最完整的辽金时代的善化寺和笑得最好看的云冈石窟大佛,吃了最爽滑的大同刀削面,你还不算了解大同,你也只是看到了她的皮囊,还没有触及到她的灵魂,没有感知到她的精神世界。
  如果你还想更多了解这座塞上名城,古都气质,那就随着李琦老师的脚步看看大同的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
  2025年1月,蛇年春节已然近在眼前,李琦穿着墨水蓝的棉大衣在快手推出的“快手500个家乡”《大同·不争》的视频中不慌不忙地带你细细品味大同人的精神世界。
  古城的刀削面馆有上千家,没有什么正宗不正宗的说法,好吃才是王道。正宗是皮囊,好吃才是灵魂。春节不打烊已经是商业社会下的常态,大同人却说“过了十五,这年才算结束”。于是,正月里挂着灯笼,贴着对联不营业的铺面不稀奇,但是那铺面后的家里却是热热闹闹围着火锅子,笑语喧哗的大同人家。挣钱不急这几日,团聚相守才是过年的意义。
  山西火了,大同更火。那咱就别跟客人争抢了,古城让客人进,耍孩儿让客人先看,刀削面也让客人先尝,谁要是跟客人抢,那就是不懂事,跟客人抢东西,不是咱老祖宗的待客之道。好的留给客人,方便留给客人,“热情好客”在咱这里从来都不是形容词,而是一个动词,大同人把这条准则落实在了点点滴滴中。“游客优先”,让你来了还想来。
  大同人家里有矿,却以奉献的精神点亮了别人的城市。你说咱委屈不,咳,争这些有啥意思。大同人习惯了奉献,习惯了慷慨做事,大同人把“煤都黑”擦成了“大同蓝”,不怕你不来。
  随着视频《大同·不争》里李琦老师的款款道来,默默看视频的大同人将链接发到了亲友群,发到了朋友圈,从来闷声不响的大同人的心声这一次被放大了。当一个人灵魂的光芒被看到,必然会引发共鸣。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乡”,快手锁定“500个家乡”的主题,充分发挥国民短视频平台及海量用户、创作者的影响力,洞察社会趋势,将“家乡”的概念落地为“具体城市叙事”的内容,反映出国人与家乡及小城之间的情感联结、精神共鸣与心之向往。
  “不争”是快手携手李琦老师对家乡大同人精神世界的解读——“不争”是一种修养,“不争”是一种气度,“不争”是一种自信。这种不争的自信来自大同人和战火狼烟的命运争过2300年,和黄土高原上的风沙争过1500年,和晋北大地下的黑煤炭争过100年……在兵戈与菩萨之间,大同人有了一颗包容、豪迈的心。
  “不争”因“莫能与之争”。
  文明的荣光从未褪去,而终将璀璨。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