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小饮
山中小饮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喧嚣与忙碌裹挟,心灵渴望着一方天然的净土。而那山中小饮的时光,恰似一汪清泉,滋润着疲惫的灵魂,让我们得以暂别尘世的纷扰,寻得一份悠然的心境。
那次在皖南山区的民宿小住,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夜晚,月色如水,我和同事小戴相继无眠。或许是这山间的静谧唤醒了内心深处对宁静的渴望,我们便在院中的石桌煮茶小饮。花香萦绕鼻尖,月光倾洒而下,那一刻,心中竟涌起了古人的雅士情怀,仿佛穿越时空,与古时的文人墨客有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看吴昌硕的《品茗图》,思绪不由被拉进了那画中的世界。画里,泥壶、茶杯和梅枝简单勾勒,却满是韵味。那泥壶呈绿色,壶形古雅朴拙,带着岁月的沉淀。据说民国流行绿泥壶,用民国绿泥制作而成,不仅泡茶无害,更添一份古朴之美。旁边的茶杯,笔触淡如轻烟,仿佛轻轻一碰,便会消散在空气中。几枝梅花横在上方,花朵虽寥寥数朵,却似有芬芳四溢,让人不禁想起那首名为《梅枝》的宋诗:“赠我江南一朵春,独清滋味自相亲。只愁月下推敲拙,难与梅花作主人。”
图的左上方,吴昌硕自题云:“梅梢春雪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禄甫先生正画丁巳年寒。吴昌硕年七十又四。”看着这题字,想象着当时的场景:春雪在窗外飘飘扬扬,折枝梅花在屋里吐露芬芳,炉火正旺,煎茶飘香。那山中品茗小饮的人,在茶香梅馨中,真真是赛似神仙了。
这幅画作于民国六年,即1917年,那时的吴昌硕已七十四岁高龄。除了这幅《品茗图》,他还绘过不少佳作,如《岁朝清供图》,其题画诗“和气一团真性情,菖蒲服食菜为羹。成仙成佛无过此,人坐春风心太平”,更是道出了他对生活的感悟——成仙成佛,不过是过一种平平常常的生活,而心的太平,才是最为重要的。
山中小饮,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向往。它简单而安静,一壶茶,几枝梅,雪在窗外飘,火在炉中烧,便勾勒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这样的时光,让人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内心的宁静。
老家的房屋,费尽心思地装修成仿古样式,还置有假山、凉亭,命名为山居亭。平日闲居时,便会邀上三五好友,在此品茶小饮。大家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茶香袅袅,时光仿佛也慢了下来。元代的元好问五十多岁在老家筑西楼,聚五老,诗词唱和,品茗欢聚,享受着雅致的生活。我们虽不及古人那般才情横溢,但在这山居亭中,也能感受到那份悠然自得。
如今,身居闹市并为工作生活所累的我们,在闲暇之时,到山间或者模拟山间煮茶小饮,又何尝不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呢?在那袅袅茶香中,我们可以放下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让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憩。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闻着那淡淡的茶香,思绪也会渐渐飘远,仿佛所有的疲惫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山中小饮,是一种生活的诗意,是对宁静的追求,是心灵的慰藉。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出口,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寻得一份安宁。或许,我们无法一直生活在那幽静的山间,但只要心中有那份对悠然生活的向往,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在一杯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天地。让我们珍惜每一次山中小饮的时光,在茶香中,品味生活的美好,感受心灵的平静。
□侯兴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