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一杯温水的启示

        同样的一杯温水,却能让我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你相信吗? 好吧,开始。 准备好一杯温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腊月“蒸”忙

        我的家乡在山西大同,家乡腊月有“蒸年”的风俗,所谓蒸年就是腊月蒸年糕、蒸馍、蒸肉等,寓意着来年“蒸蒸日上”。 腊月二十家乡人要蒸年糕,意味着来年生活、事业步步高升。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撰写春联过大年

        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标配,也是春节传统文化的灵魂。每逢过年,不管是机关单位,还是各家各户,贴上一副寓意祥和的春联,就像一个人穿上盛装,站在大门口,满面红光,眉开眼笑,伸出双手,东迎紫气西迎福,南接祥光北接寿,好不热闹。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最贴心的春节健康指南来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团聚的喜悦与热闹的气氛无处不在。然而,节日里饮食不规律、作息紊乱以及冬季疾病高发等问题,却为健康敲响了警钟。

      2025-01-23 10:0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馍上花开 指尖非遗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拍摄:武六红制作:李慧辰 临近春节,太原王春艳的非遗花馍工作室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其中“蛇年礼盒花馍”更是成为热销产品。

      2025-01-22 08: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腊月理发还顺便做了件好事

        俗话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已进入腊月,理发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不由得就想起了一件童年时腊月里剃头的往事。

      2025-01-22 08: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公检法人员在榆次“衙门”前的一张旧照

        在榆次老城,有一条东西长的街,叫东大街。在东大街西头有一个坐北朝南的圆大门洞,旧时的“衙门”就在这里。

      2025-01-22 08: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坐闷罐车回老家过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乘火车回老家过年,结果原来的客运车厢调到了其它线路上,临时用闷罐车替代运送旅客,我们只能坐闷罐车回老家了,印象深刻。 老家在北同蒲铁路东侧,从太原乘火车到定襄站下车,离爷爷家的村仅有10里地。

      2025-01-22 08: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年前砍柏柴为过年烤旺火做准备

        过去我们这里的农村,每逢春节有一个风俗,就是在大年初一的凌晨要烤柏柴火。柏柴者,“百财”;旺火者,“生活旺,日子旺”。

      2025-01-22 08:4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用实干诠释初心

        年轻干部须勤于学、敏于思、善于作。我工作后始终践行这一原则,在上派、下沉、外联、内引、援企中锻炼,在一线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小年到糖瓜甜 家家祭灶少不了

        据新华社电 1月22日,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北方传统的小年,而南方传统的小年则在腊月二十四。“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祭灶是小年的中心内容,是我国南北共有的一项习俗活动,灶王爷在这一天当仁不让地占据“C位”。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别爱太满 别睡太晚

        烟火尘世,经历了很多以后,才真正明白,人就应该别爱太满,别睡太晚…… 爱情从来不是打工仔碰上霸道总裁的肥皂剧。我总是相信,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乙巳蛇年“太山第一联”发布

        山西晚报讯(记者 南丽江 实习生 杜佳龙)1月20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对联》杂志社、太原市太山博物馆共同承办的乙巳蛇年“太山第一联”发布仪式在古刹龙泉寺山门举行。 太山龙泉寺位于太原市西南20公里的风峪沟,古晋阳城通往陕甘宁驿道旁的山峦之间,历史文化深厚、自然资源丰富,风景优美壮观,是太原市西山文化旅游带的璀璨明珠。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账不过二十四

        父亲是个油漆匠,到了年底就变得非常忙碌,农村婚嫁基本都安排在下半年进行,一则下半年地里没有什么农活,二则快过年了,猪肥鸡鸭壮。 以前的嫁妆家具繁多,有五斗柜、大衣橱、梳妆台等等,父亲一做就是好几天。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从爱心里长出的奇迹

        强出生三天就被送到乡下奶奶那里,那时他的爸爸妈妈正在闹离婚。奶奶很快就发现强与别的孩子不一样,当其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可以竖着抱起来时,强不行,他全身都是软软的,只能用双手兜着。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装不满的背篓

        奶奶家里放着不少老物件,到现在还在用的,只有大门后的一个旧背篓。背篓虽然不精致,却也“辅佐”过三代人。

      2025-01-22 08:4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邂逅山西之巧夺天工

        参观过云冈石窟的人,无不被煌煌北魏的盛大气象所震撼。45个洞窟59000余尊雕塑,兼糅了印度、希腊、罗马等地域的艺术特点,雕刻技艺精湛,表现手法多样,既有深浮雕、高浮雕,也有浅浮雕和平雕,创造了世界石窟雕刻艺术的巅峰。

      2025-01-22 06:5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三晋寻古韵 一眼越千年】青龙古镇访古

        出太原沿阳兴大道北行20公里,就来到了青龙古镇。 俯瞰青龙古镇,如一条巨龙迤逦绵延,古镇因此得名。

      2025-01-22 06:5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话说文物】铜蟾蜍

        冯思泉 摄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主讲人:朱慧 在陶寺遗址博物馆里,有一只铜蟾蜍文物。这只铜蟾蜍出土于陶寺遗址宫城东北角门,为红铜铸造,形扁,眼睛突出,鼓起的腹部有两孔,呈蹲踞四肢张开状,仿佛要伺机捕食猎物,展示了爬行运动状态下的形象。

      2025-01-22 06:5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时光深处的记忆】七府前街 缉虎成名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古槐虬枝苍劲、圆通寺庄严神秘、傅公祠气象清雅……在太原,有这么一条充满故事的老街,俯仰皆是历史遗迹、顾盼均为文化遗存,其街名更有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来历,这便是——“缉虎营”。 “缉虎营”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洪武年间。

      2025-01-22 06:5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北京中轴线打卡地上新 先农坛庆成宫首次开放

        12月21日,北京先农坛庆成宫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是继今年4月神仓院落首次开放后,先农坛范围内又一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古建筑区域。

      2024-12-24 08: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叔虞封唐新考

        叔虞封唐载之于史册,但所封之唐地地望,自班固、郑玄、杜预、郦道元、朱熹,一直到阎若璩、顾祖禹、全祖望、朱珪,乃至范文澜,都主张在今太原晋源一带(以下概称“晋阳”),同时也有张守节、顾炎武、徐继畬、王轩等人主张在今晋南翼城一带(以下概称“翼城”)。特别是翼城、曲沃二县交界处的天马-曲村遗址先后考古发掘九代晋侯墓葬后,叔虞所封唐地在翼城似乎成为主流观点。

      2024-12-24 08: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一条电热毯

        故乡是北方的一个偏僻小村,童年时,还未通上电,冬季因缺少取暖设备而显得特别寒冷。夜晚,我们兄妹三人时常和母亲挤在一床,依偎在母亲身边相互取暖。

      2024-12-24 08: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开展“四普”宣传工作

        山西晚报讯(记者 南丽江)近日,运城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四普”宣传组深入乡镇村庄展开宣传工作,同时广泛开展新发现文物线索征集活动。 走进村庄,“四普”宣传组逐村张贴倡议书及宣传海报,与村民分享文物保护的知识与案例,普及“四普”相关知识,强调文物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发动群众力量,提供各类文物线索。

      2024-12-24 08: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夹着纸片的饺子

        “妈,今天鸡肉怎么有点柴,不是小芳家买的啊?”我把硬邦邦的肉渣吐了出来。“我在村口小摊上买的,小芳回老家过年了。

      2024-12-24 08: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父与子携手 养眼养心的展览等你来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佳森)12月22日,张灯落叶印展与张放大鸣堂寺观壁画专题展在太原市图书馆启幕,这也是张灯与张放先生首次以父子身份共同携手举办展览。该展览由山西省晋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促进会、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协办,黄河印社、太原市图书馆承办。

      2024-12-24 08: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联题“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艺术 腹藏万语,指运宏猷,诸葛清弹能退敌; 曲诉千情,弦传哀恨,嵇康绝唱可铭心。 篆刻 静中有动,笔流贯日情,方寸之间开气象; 实里含虚,刀起凌云志,千年如许见功夫。

      2024-12-24 08: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精雕细刻出精品《黄河晋韵》版画地图面世

        山西省黄河流域版画地图《黄河晋韵》。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2024-12-24 08:44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东方未明》:小官吏手忙脚乱的日常生活

        [新译] 东方朦胧天未亮,手忙脚乱穿衣裳, 头笼裤子脚穿衣,公爷有召急奔忙。 东方欲明又未明,上衣下衣分不清, 脚穿衣裳头穿裤,公爷有令奔命行。

      2024-12-24 08:4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堡寨式传统村落“宋家庄”

        宋家庄位于吕梁市孝义市崇文街道,距市区2.5公里,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宋家庄原来叫“任家庄”,村内有任、宋、万、何四大家族。

      2024-12-24 08:4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王维《画》:这个担“惊”受怕的佛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024-12-24 08:43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13万人次共睹千年铜炉寺摩崖造像

        专家李海英(左)与山西晚报记者孙轶琼向大家介绍“四普”新发现的摩崖造像。“四普”工作队队长张学斌在直播间介绍摩崖造像构造。

      2024-12-23 08:1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作为船夫,我尚有逆流而上的勇气

        《她们走上法庭》蔡寞琰著 西苑出版社 取证、起诉、法律援助、无罪辩护……执业10年,律师蔡寞琰因法律与上百位女性当事人交织,热心帮助她们用法律武器挣脱命运的束缚。因为出身农村,他对“底层”女性有着更为真挚的共情,在他的温暖帮助下,许多女性勇敢地走上法庭,用法律的力量挣脱自己的命运,重获新生!本书记录了14起女性诉讼,她们摊开自己的人生,告诉每一位女性:无论何时,只要你想,人生就可以重启。

      2024-12-23 08:1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寿阳诸真观:“福地洞天”期待认领认养

        郭村诸真观后观大殿及东西耳房。 古建档案 古建:郭村诸真观 地址:寿阳县松塔镇郭村 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认领认养电话:0354—4666785 隆冬的一个午后,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向东,朝着太行山的崇山峻岭挺进。

      2024-12-23 08:1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读诗取暖

        冬至过后,严寒紧逼而来,此时,电热空调、暖风机、采暖地板等现代设备,立刻为我们送上温暖。而古代没有现代化的采暖设备,人们大多靠火炉、火炕燃煤取暖。

      2024-12-23 08:1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严姓始祖是名满四海的辞赋家

        寻根溯源 1.出自芈姓,庄姓避讳改姓而来。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史料所载,庄姓源自芈姓,为楚庄王之后,即“芈姓,楚庄王支孙,以谥为姓”。

      2024-12-23 08:1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李渔的水仙情

        岁暮天寒,花事岑寂之际,水仙携带着一身淡雅的幽香,亭亭玉立于清波之上,温馨又惬意。一盆清水,青翠的叶片、洁白的花瓣、嫩黄的花蕊,点缀几块顽石,便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清供之花。

      2024-12-23 08:1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入职体检那天,我被查出得了病

        《唯有医生看透的人性·病患篇》全民故事计划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医院每天都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听病人们亲口说。该书为读者带来贴近真实的医院众生相。

      2024-12-23 08:15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冬至已至,春天真的不远了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2024-12-20 10:1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延杨红:为“古老”作画,让梦想照进现实

        在碛口作画的延杨红。襄汾汾城镇城隍庙(2019年6月)。

      2024-12-20 10:18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