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山西之巧夺天工
邂逅山西之巧夺天工
参观过云冈石窟的人,无不被煌煌北魏的盛大气象所震撼。45个洞窟59000余尊雕塑,兼糅了印度、希腊、罗马等地域的艺术特点,雕刻技艺精湛,表现手法多样,既有深浮雕、高浮雕,也有浅浮雕和平雕,创造了世界石窟雕刻艺术的巅峰。
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怎么会有如此成规模的艺术大师和能工巧匠?——这与拓跋族北魏一朝对文化的包容与开放有关,他们不仅学习汉文化,还学习同时期西域及印度文化。从开国皇帝拓跋珪到文成帝拓跋濬历代征伐,拓跋氏几乎统一了北方。我们所瞻仰的,是1万余名来自河北、山东、徐州、长安乃至河西地区的能工巧匠65年智慧与力量的结晶。
1500年前,那轰轰烈烈的开凿场景,将要没入大地的落日见证过,浮在高空隐隐白色的月亮也见证过;1500年来,日月又见证过多少战乱和安宁,石佛接受过多少游子的惊奇和膜拜;1500年后的今天,我又站在光颜巍巍的佛像脚下,听着1500年前凿刻器具叮当碰撞的回响,和西边的云霞一样曼妙而遥远……
我无比虔诚地向历史的巨匠们致敬。
每一批雕塑都带着它的历史文化。
太原晋祠初名“叔虞祠”,晋祠的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成王时期,圣母殿供奉的是周成王与唐叔虞的母亲——邑姜。“一叶封唐”是周成王和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兄弟之间的故事。后来,叔虞之子燮父将国号改为“晋”。李渊父子起兵反隋之时,曾在唐叔虞像前立誓,大唐的“唐”便源于此。晋祠遗存李世民书法原迹石碑,其珍贵价值更甚于佛光寺大殿唐人书法手迹。
应县木塔建于辽道宗清宁二年,是萧挞里主持修建。辽兴宗和萧后都崇尚佛教,据说南门额板的3位供养人像,其中就有萧挞里。佛宫寺作为皇家寺庙,也许只有皇家之尊,才有资格出现在供佛的壁画上。重修于唐大中十一年的佛光寺大殿内,功德主宁公遇的等身塑像端坐在佛像后方,意在尽此身虔诚事佛。建于五代时期的平遥镇国寺,殿内有一尊乡村女子供佛塑像,女子脑后还扎着两个小辫,这样的设置我在别的寺院没有见过,是否有特殊的意义或是体现历史的进步,不得而知。
每一个时代人们都愿意以时代审美来定义他们心中的神圣。云冈石窟第20窟大佛右袒袈裟是北朝时期人们最常见的穿着。善化寺内四大天王均身着铠甲,似乎随时将应付一场大的战斗,毕竟处于四战之地。应县木塔内大佛长着胡须、戴着耳环,身着辽代契丹人常穿的绿色服饰——也许这才是他们心中佛的样子。佛光寺大殿内大佛和胁侍菩萨像均着一层薄纱,轻如蝉翼、色泽艳丽,反映出唐代高超的纺织技术和审美。
在大同善化寺,我见到了最美菩萨——吉祥天女菩萨塑像,脸庞圆润,面如凝脂,发髻高束,仪态端庄,令见者烦躁顿消,心神安静。华严寺的“东方维纳斯”——合掌露齿菩萨,身姿肃美,呈合掌欲语之态,这当是菩萨接引的别样表法。长治大云院舍利塔上,我注意到一幅小沙弥从门缝探脑袋出来招呼同伴入门礼佛的刻画,惟妙惟肖,把接引表法刻画得活活泼泼。
晋城铁佛寺的四天神和二十四诸天线条夸张、头发倒竖,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据导游介绍,四天神对应四季四方,以此来推,二十四诸天是否代表二十四节气呢?毕竟炎帝与二十四节气起源有一段传说(传说炎帝神农在农耕活动中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炎帝曾经就活跃在长治、晋城一带)。文化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总是不断融合,关羽作为文化媒介,在佛教是伽蓝菩萨,在道教是关圣帝君,在儒家是武圣忠义的化身,民间还把他奉为财神。
平遥双林寺自在观音像两条胳膊,一条为男相、一条为女相,体现观音菩萨在信众心中由男到女的过渡。双林寺四大天王突破了以往金刚怒目的形象,而以慈悲示人,可见凶恶威严也不是天王护法的本来面目,只是随缘示现而已。佛菩萨本无形象,依众生心,应所知量。
平遥镇国寺倒坐菩萨像(观自在菩萨)坐姿随意,身形自在,一改佛菩萨雕塑庄严站立或跏趺而坐形象,而且在双林寺、晋城玉皇庙我都看到了这样的菩萨塑像。初看确实令人惊奇,但也符合佛菩萨随缘度化众生的宗旨。
不去隰县小西天千佛庵,“巧夺天工”在我心里就始终是个空概念。一间不大的殿内,琳琅的小雕塑、悬塑密集若星辰大海,琳琅如葡萄悬枝,千佛璀璨,金碧辉煌,恍若大千世界恒沙佛迎面而来,“巧夺天工”4个字在进入殿内的一刻具象化了。
相比隰县小西天,长治观音堂更令人震撼,其雕塑技艺的精工丝毫不亚于小西天千佛庵!而且长治观音堂将佛道儒“三教合一”淋漓展现。大同悬空寺也有佛道儒三教元素,但是在表现上远没有观音堂深刻人心。悬空寺以奇险闻名于世,其状如龙悬半壁,直欲冲天。观音堂主殿正面(东壁)中部顶层是儒、释、道三教祖师,中为释迦牟尼、右侧为孔子、左侧为老子;殿内还塑有道家三清、玉皇大帝、西王母、八仙庆寿、道家仙乐等,儒家孔门十大弟子、七十二贤人。一堂之内融入如此之多的元素,可见设计者对传统文化有着非凡领悟。
安艳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