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深处的记忆】七府前街 缉虎成名
【时光深处的记忆】七府前街 缉虎成名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古槐虬枝苍劲、圆通寺庄严神秘、傅公祠气象清雅……在太原,有这么一条充满故事的老街,俯仰皆是历史遗迹、顾盼均为文化遗存,其街名更有一段让人津津乐道的来历,这便是——“缉虎营”。
“缉虎营”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洪武年间。这里曾是广昌王朱济熇府宅前的一条路,所以得名“广昌府前街”,因广昌王朱济熇是第一代晋藩朱棡的七儿子,所以广昌王府也别称“七府”,广昌府前街也称“七府前街”。相传,一日“七府”子弟前往晋王府拜谒晋王,行至七府营东口,突然窜出一只猛虎,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人马随行仓皇失措,避藏于“多马巷”。晋王闻得此讯,派人将虎射杀,于是“七府营”便更名为“缉虎营”。后来,缉虎营一分为二,以与之丁字相交的方山府为界,东半称东缉虎营、西半称西缉虎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解放路的诞生,打破了旧街界。西缉虎营除一部分被拆除之外,以解放路为界,最东段划属东缉虎营,形成今日之街界。
东缉虎营至今还保留有4株古槐、圆通寺等明朝历史遗迹。4株古槐,均栽种于明朝晋王府宫墙之外,为遮阴绿化所用;如今,一株位于东缉虎营中央、其余位于路南侧,遒劲依然。圆通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为明初晋定王朱济熺第五子“方山王”朱美垣的佛堂。步入寺内,四大天王位列东西,进入正殿,观音菩萨面南端坐,善财童子和龙女两旁侍奉,悬塑遍布整个寺庙,观音救难、奇花异木、神话故事等元素遍布其间,雕刻精美、布局别致,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历史洪流,浩浩汤汤。随着王朝更迭,江山易主,明末清初的一场大火,将晋王府宫同大明王朝一道淹没于历史烟尘之中。所幸,4株古槐得以保留。如今,槐树重焕生机,成为见证太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活文物。圆通寺历经8年修缮,也于2020年重获新生,成为人们观光游览、寻古探幽、休闲娱乐的旅游胜地。闲暇之余,槐树下乘凉、古寺内寻幽,成为太原人独有的浪漫。
明末清初,山西还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学者、思想家、书法家、医学家——傅山先生。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他的事迹在三晋大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后人为了缅怀其功绩,修建了祠堂,称“傅先生祠”,亦称“傅公祠”,就位于东缉虎营王家巷。祠堂巍峨,气象清雅。祠堂内,假山石碑、绿树红花,清净优雅;正殿,挂有傅山先生画像,目光深邃、端庄慈祥,让人肃然起敬;院内,东西两座石碑记录了先生功绩与祠堂历史。
站在东缉虎营街头,历史的脚步与城市的气息,交织成复杂而美好的人生味道。或许,这就是老街留给我们最丰厚的礼物。
申芯瑞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