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王维《画》:这个担“惊”受怕的佛
心读唐诗——一个互联网人的读诗小课
王维《画》:这个担“惊”受怕的佛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古代有一种诗可以做谜语用,《红楼梦》第22回里就有春节期间猜灯谜,用诗的方式来猜,比如元春写了一首:“能使妖魔胆尽催,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谜底就是“爆竹”。
王维这一首如果不看题目的话,也完全可以当做谜语来猜。传统相声段子《打灯谜》里也常有这样的灯谜,“远看是电扇,近看是电扇,电扇是电扇,就是它不转”,也是这样的意思,这个相声的段子是搞笑为主,谜底是“破电扇”。
用这样的思维来理解这首诗,很浅白,就是一幅山水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画面极其逼真,让人沉浸其中,看到了山的颜色,却没有听到水的声音。但王维这首诗并没有这么简单,我们来看后两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表面的意思是现在已经是春天离开的季节,画里面仍然有花朵盛开,栩栩如生的鸟儿一点没有受到惊吓,哪怕是旁边来了外人。前两句的视角都是诗人自己,自己看、自己听,而后两句的视角却成了一种理性思考。
我们换一个角度,如果标题不叫《画》,而是叫“时间停止下的游客眼中的美景”,是否也能成立呢?所谓的声音、春天、飞鸟呈现出的反常现象:无声、还在、不惊就都能理解,这就是人在看到美景那一个瞬间,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是时间停止的画面,你真正被美景吸引时,山是有色的,水是无声的,花是永远开放的,鸟是一动不动的。
王维被人叫“诗佛”,不单单是他个人从小跟随母亲信奉佛教,而且他的诗歌创作也有很多的禅机禅理。拿这首《画》来说,眼前的美景是真实的,还只是眼睛中的一幅画。对于观察的人来说,是一个真与幻的事,如果画是假的,却能如此真真切切,那么这种假从何而来?如果画画的是真实场景,那么为何每一个真实场景中的感受只留下了这些痕迹。
这种寂静,让时间和外界世界仿佛并不存在。读王维的诗,很重要的一个词是“惊”,“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作为一个赞赏大自然的画家,心里的恐惧不是“怕”,而是“惊”。这和王维个人的经历相关,他年少成名,早早成为科举进士,但因为政治事件,和叛军联系,差一点身败名裂,靠自己家人的拼死说情躲过一劫。他的内心对荣华与败落有了更深的认识,无论多少富贵逼人,都有可能转头空,“惊”是他大难不死的感悟,也是他后半生山川田园闲适生活中真实的心态。
有惊鸟,代表着在惊来临之前,所有的生命都是无声无息的状态,有惊鸟,也表示这只鸟已成惊弓之鸟,终生都将在胆战心惊的诅咒中生活。惊比死还难受,它就像一个悬着的断头台,让你时时刻刻处于生死挣扎之中。
王维希望现实生活能像画一样,花儿永远都在,鸟儿不要惊吓。这是他自己的小心愿。
十八花生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