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文化 标题 图文
    • 儿时记忆的哪吒

        周楞伽先生的《哪吒》再次出版,再次开启了我尘封已久的儿时记忆。当我翻开书页,记忆中的哪吒仿佛跃然纸上,粉嫩可爱的形象栩栩如生,让我忍不住再次沉浸其中。

      2025-03-07 09:45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描绘多元文化在晋东南汇聚的长卷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 项目负责人:赵辉 4300年前,在沁河中游地区,古国时代的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种植粟、黍等干旱作物,饲养黄牛、猪、羊等,还利用燧石等武器进行狩猎为生;逐水而居,掌握了一定的农耕技术、制陶技术、畜牧饲养技术;有独特的审美、民俗;还有严谨的建筑理念、规划意识……他们是谁?他们与陶寺文化之间有何关联?2024年,八里坪遗址的继续发掘,让这个神秘的聚落得以重见天日。 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紧邻沁河东岸的高台地上。

      2025-03-07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探寻历史温度 书写考古未来

        考古学是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学科,是用实实在在的文物谱写信史的学科。早在1926年,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先生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就点燃了科学考古的星火;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在探究陶寺遗址时说过,“这里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最活跃的民族大熔炉,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重要的直根系”;多次往返云冈石窟做研究的宿白先生,更是从日本学界夺回了云冈石窟的话语权……在中国考古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山西的考古事业尤为重要,有累累硕果,也闪烁着“满天星斗”。

      2025-03-07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再现宋金百姓“彩色”生活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治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长治市考古研究所)、长治市潞州区文物保护工作中心 现场项目负责人:王欣 “一门两窗”式格局,劳作图、散乐图、杂剧表演等墓室壁画,家族成员群像图……。2024年7月至9月,为配合长治市高新区翟店工业园延安北路(高新大道-产业大道)道路工程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对长治市潞州区陈村西北部勘探发现的一处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出9座宋金时期墓葬。

      2025-03-07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演绎汉文化形成的区域历史图景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孝义市文化和旅游局 项目负责人:段双龙 随着历史的演进,墓葬制度、丧葬观念等都在不断演变。这里,是一处规模较大的春秋至东汉初年的墓群,墓地延续时间之长,发掘墓葬数量之多,为近年来少有。

      2025-03-07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看见桑干河流域史前“文化大漩涡”

        发掘单位: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陈小三 在大同桑干河畔,有一个神奇而美丽的村庄——吉家庄。村子的北侧,桑干河蜿蜒流淌,向南望,殿山绵延耸立。

      2025-03-07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叩问黄土之下 感受历史脉搏

        在时光的长河中,每一粒沙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每一片陶片都诉说着远古的故事——这句话,似乎是对考古工作最温情的解读。 “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6大考古项目成功入选,从新石器时代跨越到宋金时期,犹如摊开了历史的画册,一笔一笔书写着山西这片土地上的精彩。

      2025-03-07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新发现

        日前,由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晚报社主办的“第五届山西考古新发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经过专家和媒体投票,6个考古项目脱颖而出,入选“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新发现”,6个项目入选“2024年度最受公众关注的山西考古新发现”。 山西考古,再一次以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向世人展示了这片土地作为“华夏文明摇篮”的厚重底蕴。

      2025-03-07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填补太行山西麓夏商考古空白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晋中市博物馆、昔阳县文物所 项目负责人:范文谦 山西夏商考古,迎来意外惊喜。 2024年5月,一个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晋中市博物馆和昔阳县文物所组成的考古队来到晋中市昔阳县钟村社区,在这里进行了持续系统的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2025-03-07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见证迁洛前后平城最后的辉煌

        发掘单位:大同市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靖晓亭 大同,古称平城,作为北魏都城有97年之久。 太和十七年(493年)八月,孝文帝假借南征的名义,率领群从百官、步骑百余万浩浩荡荡从平城出发,趁机定都洛阳。

      2025-03-07 09:31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戍边名将发明的佳肴

        在川菜当中有一道菜特别有名,甚至有“川菜之魂”的美誉,这道菜便是“宫保鸡丁”。有意思的是,这道重量级的川菜,发明者居然是一位戍边名将! 书写这则佳话的人叫丁宝桢,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晚清名臣。

      2025-03-06 09:3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惊蛰·梨·晋商

        惊蛰时节,黄梨亮眼地摆上了街头。惊蛰吃梨是家家都熟悉的一种饮食习俗,并且还是在春天里带有防疫保健功能的经典果品。

      2025-03-06 09:3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中年男人的倔强

        晌午,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被几个朋友拉去赴一场饭局。推开门,五个中年男人围坐在桌边,四个人戴着帽子,还有一个头顶密实的乌发,像一片黑森林,格外显眼。

      2025-03-06 09:3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晋味小吃(一)

        柳林荞面碗饦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柳林县沟门前风味食品 孝义荞面碗饦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山西金圪达食品 保德荞面肉卤碗饦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保德阳光商务酒店 平遥白面碗脱子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平遥漂一锅柳叶面文化餐厅 清徐荞面打卤灌肠 受欢迎程度:★★★★ 图片来源:晋韵楼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2025-03-06 09:3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北纬三十八度的春

        倘若把江南的春比作一首悠扬舒缓的轻音乐,那东北的春无疑是一曲激情澎湃的摇滚乐。 江南的春温婉,东北的春粗粝。

      2025-03-06 09:3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南风刮了三五天

        东南风起,适合火烧曹营,更适合锄豆溪东。 这是南风的侦察部队,小股的,浑身披着冬的迷彩,蹑手蹑脚,小心翼翼,但我还是感受到了,溪边的蚕豆、小麦、油菜、荠菜们也应该感受到了。

      2025-03-06 09:3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母亲的四个妇女节

        随着三八节来临,让我想起与共和国同龄的母亲,四次难忘的三八节。 第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母亲的单位组织女员工“三八”节到北京旅游。

      2025-03-06 09:36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我的知青岁月

        天气渐暖,春播临近,不禁想起了插队时光,这个时节我们该到地里撒粪了。1974年8月,我高中毕业,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去太原南郊小店公社红寺村下乡插队。

      2025-03-05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离别

        不管人生的诗篇是恢弘还是平淡,离别都是永恒的话题。 热闹喜悦的春节假期悄然而逝,我又须告别故乡回深圳工作。

      2025-03-05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云的词性

        春日,阳光温柔地洒在大地上,微风轻拂,草地像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涟漪。无事的我,喜欢就这样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仰望着那广阔无垠的天空,让思绪随着云朵飘荡。

      2025-03-05 09:37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太原理工大学举办舞蹈表演毕业展演

        12月10日、12月12日,太原理工大学舞蹈表演专业2025届毕业展演分别在虎峪校区和明向校区上演。 汇报演出以课程教学展示作为开场,包括古典舞身韵、基训、民族民间舞等内容。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让现代戏持续释放当代价值

        11月29日,新绛县绛州蒲剧团创排的原创现代环保主题大戏《桃花峪的春天》巡回演出来到了临猗县关汉卿大剧院。 以“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环境保护题材戏《桃花峪的春天》,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晋南中条山麓桃花峪村的感人故事。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一帆风顺(国画)

        杨阳作.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笔墨交融书韵长

        耕耘文化 薛锁明作 薛锁明是新闻高级编辑,也是我的一位座上文友。初识之际,便觉其文采斐然,言谈间文思如泉涌,妙语连珠。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散文的“真”

        在文学的谱系里,散文这一支脉,更类似于五谷杂粮,既体量庞大,又内蕴庞杂。由于庞大,参与者众多,一派赶集过庙会的拥挤与喧嚷景象;由于庞杂,有跳华尔兹的、有跳迪斯科的、有跳广场舞的,百人百态,千人千面,很难一言以蔽之。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散步咏西环

        退休了,无所事事,我常常在云州区西环路上散散步。 对于这条路,我一直不知它是否叫作西环路、是否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反正,它是在小城最西边的一条路,路再往西是夏天绿绿的冬天荒荒的庄稼地,更往西便连接了一个高速路的出口。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刘萨诃》上线播出

        历时一年半、拍摄行程上万公里的四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刘萨诃》于12月16日在山西广播电视台文体生活频道上线播出。该片生动再现了刘萨诃这位吕梁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是首部反映吕梁历史上独具传奇色彩文化名人的人文纪录片。

      2024-12-20 07:09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书生典兵震边关 百万人中一丈夫

        位于大同市新荣区西北部的助马堡马市遗址。位于广东梅州大埔县三河镇汇城村凤翔山麓的翁万达墓。

      2024-12-18 08:00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擅长粗粮细做的两位女炊事员

        前几天在整理影集时,看到这张老照片,不由就想起了往事。 上世纪70年代,供应粮中,细粮占的比例很少。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曾在大同烧咯嘣儿的兄弟俩

        “咯嘣儿,咯嘣儿,一吹两半儿。”这是许多大同人熟知的童谚。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第一次见新娘出嫁时的绞脸

        绞脸,对农村五十岁以下的妇女来说,是一个生僻的名词,六十岁左右的妇女应该都经历过,因为出嫁前,她们都要绞脸。 绞脸是一种古老的美容术,也叫开脸,是一个女孩子的成人礼。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秋染未名湖

        北京的秋天很美,未名湖畔的烂漫秋色更是北京秋色中亮眼的一处风景。金秋十月,未名湖畔的树木被秋风染得五彩缤纷,给宁静的湖面镶上了绚烂的花边。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买些烟灰缸

        进入冬季后,职工宿舍经常有职工抽烟点燃室内垃圾桶的事件发生,险象环生。 新任矿长李明到任不到三天,职工宿舍垃圾桶着火事件就发生了四起,好在每个宿舍里都安装了烟雾报警仪,不然真会引起火灾事故。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允许一切发生”之生命哲学诠释

        胡歌主演的电影《走走停停》带领观众走进了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世界。这部电影以轻盈、松弛、温暖的质感,传递了“允许一切发生,做勇敢快乐的人”的治愈信息。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心思不在马上

        小王跟着孙师傅学习做菜,可是学习了快两年了毫无长进,这个孙师傅是老爸的好朋友,教法绝对没有保留,可是小王就是无法出徒,为此老爸也很着急,就问自己的儿子,哪里出了问题? 小王说:“师傅教什么我学什么,我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老爸没办法,和孙师傅喝酒的时候,聊起了这件事,问孩子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孙师傅说:“《韩非子》中说过这么一个故事,王于期骑术高超,赵襄子就向王于期学习骑术,学习了一段时间,赵襄子感觉自己已经很厉害了,就和王于期比赛。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怀念“书报费”专款专用的日子

        上世纪80年代末,全国范围内陆续开展“职称改革”工作。按照上级的要求,我所在工厂也成立了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下设职称改革办公室。

      2024-12-18 07:59    来源:山西晚报数字报
    • 邂逅山西之古建乾坤

        任谁也没想到,一款游戏让山西火遍世界。山西不仅有历史,还是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华夏民族的根脉所在。

      2024-12-18 07:0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爨底下”来源考

        京西斋堂镇有个知名度很高的山庄叫“爨底下”,今天写作“川底下”。全村有20多户人家,74座院落,689间房屋,大部分为四合院、三合院。

      2024-12-18 07:0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西溪读碑

        西溪二仙庙是很多包括我在内的陵川人“期岁之间一再来”的精神花园。每个人前往的动机不一,于我而言,与庙内珍存的几十通石碑对话,是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2024-12-18 07:0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
    • 百年老巷 最“潮”嬗变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初闻“猪头巷”,诙谐、世俗,伴着浓浓的烟火气,细细品味似乎还有些许油乎乎的“香气”从历史深处弥漫而来。猪头巷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几经变迁,这条古朴的巷子最终得以保存下来。

      2024-12-18 07:08    来源:山西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