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边名将发明的佳肴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黄河文化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川菜当中有一道菜特别有名,甚至有“川菜之魂”的美誉,这道菜便是“宫保鸡丁”。有意思的是,这道重量级的川菜,发明者居然是一位戍边名将!
  书写这则佳话的人叫丁宝桢,山东巡抚,四川总督,晚清名臣。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名将,怎么能与名菜扯上关联呢?这要从丁宝桢的日常生活习惯说起。丁宝桢在四川任职期间,对川菜特别青睐,公务之余,喜欢钻进厨房,和厨师一道钻研川菜的各种做法。一来二去,他居然琢磨出了一些做菜的技巧,有时家里来了客人,他还和厨师一道研究招待的菜谱。兴之所至,他还亲自下厨房掂勺炒菜!有一天,丁宝桢家中来了几位官场上的好友,他便亲自下厨款待,让厨师给他打下手。这位巡抚大人在灶间摆开了战场:切鸡脯、炒鸡丁、加调料……一通忙活,看得人是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真是难以想象,一位巡抚大人居然是一位厨艺高手,而且每一道烹饪的工序均有条不紊,运用娴熟,绝对是胸有成竹!
  这道菜端上桌之后,菜品色泽红亮,鸡丁麻辣适口,花生香酥脆爽!看着悦目,闻着喷香,吃起来更是提箸不忍再放!客人食罢无不赞叹叫绝,直呼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但是问及菜名时,丁宝桢却答不上来了。这时,席间有位客人说道:“此乃丁宫保亲手所烹,干脆就叫‘宫保鸡丁’吧!”客人们一听,齐声叫好,于是此菜便定名为“宫保鸡丁”,并且很快就从丁府传到了民间。丁宝桢曾因戍边御敌有功而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现在市面上所说的“宫爆鸡丁”应是讹传,正名应是“宫保鸡丁”。
  就这样,宫保鸡丁成为川菜中的佼佼者。其烹饪方法是:将嫩鸡肉切成鸡丁,用酱油、盐、蛋清抓匀;酱油、盐、醋、淀粉、鸡汤调制成汁;起锅,花生炒熟,去皮;锅中放油,烧热放入辣椒、花椒,随后下鸡丁炒散,再加入葱、姜、蒜、料酒,翻炒;倒入调汁炒匀,再倒入炒脆的花生米,翻炒数下,即可出锅。此菜色泽棕红,口味鲜美,肉质细嫩,辣香甜酸,滑嫩爽口,油而不腻,辣而不燥。
  吃来吃去,人们发现这种做法非常符合蜀人的口味,同时也突出了川菜的特色和烹饪的一些独特技巧,于是人们便把这道鸡丁、红辣椒、花生米混合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从“丁家私房菜”变成了大众菜肴,并且派生出了一系列的“宫保菜肴”:宫保肉丁,宫保兔丁,宫保鸭丁,宫保土豆,宫保鸡丝,宫保鸡段,宫保鸡片等等。就连西方人还根据地域口味,改良出了符合西方人口味的“西式宫保鸡丁”!
  丁宝桢当年一定不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发明的这道菜能流传如此之广吧。

钱国宏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