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农历大年初三,晋祠天龙山景区晋祠博物馆,可见全国各地的车辆有序地驶入停车场,京、津、冀、蒙、辽、吉、黑、苏、浙、皖、赣、鲁、豫、粤、渝、陕、青……景区内,天南海北的方言融在一起,热闹非凡、年味十足。 这是晋祠天龙山景区正式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
新春佳节,热闹喜庆氛围浓郁,“蛇元素”商品热销市场。无论是商超、市集,还是各类景点、小店,随处可见与“蛇元素”相关的玩偶、饰品、食品……生肖经济成为开年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
2024年12月4日,春节申遗成功! 这个承载千年华夏情的盛大节日,带着阖家团圆的欢笑、辞旧迎新的期许,迈向了世界文化舞台。但春节的魅力,远不止吃年夜饭、除夕守岁、发压岁钱、拜年、逛庙会……那些承载着美好愿望、烘托着节日气氛的年画,也是不可或缺的“年味担当”。
娄烦县税务局日前主动靠前服务,提前研判、早做行动,为纳税人提供贴心帮助,为娄烦县城的春节经济添柴加薪。 走进娄烦县太原老菜馆,各式各样的熟肉制品以及包装精美的礼盒琳琅满目,饭店里的工作人员向顾客介绍产品、称重、打包、结账,忙得不亦乐乎。
“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这趟不虚此行。”长沙游客陈熙钰携家人来太原体验后,表示解锁了不一样的年味。
本报讯 新春佳节,记者走访市场注意到,太原的餐饮市场呈现一派火热景象,尤其是商圈里的餐饮门店更是“一桌难求”,“春节档”餐饮燃起浓浓烟火气。 “您好,几位,有预订吗?”1月31日临近中午,位于西羊市街的一家特色饭店客流量猛增,迎宾员热情地接待来宾。
本报讯 春节假期,太原植物园花团锦簇、花香四溢,4个主题花卉展各具特色、3座温室姹紫嫣红,还有非遗展演、威风锣鼓、小丑巡游以及各地美食小吃等,拉满浓浓的蛇年新春氛围。1月29日到2月1日,日均两万余名游客走进太原植物园游玩赏花,共庆佳节。
本报讯(记者范珉菲)近日,晋祠·唐刻华严石经陈列馆正式开馆。 晋祠·唐刻华严石经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华严经石刻唯一完整、最早的80卷《大方广佛华严经》石刻版本,为唐代佛教文化遗珍。
2月1日,省城迎泽公园阳光明媚,处处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氛围。市民在此热情参与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快乐锻炼,享受健康生活。
“小时候特别期待过年,那时候去逛庙会、赶集,爸妈总会给我买个小糖人,这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之一。趁着春节假期,我们带女儿来凑凑热闹。
1月27日清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西曲矿映照在大红灯笼和五色彩灯的年味儿里,职工们裹紧棉服紧走几步,不远处的职工食堂灯火通明,饭菜的香气向四周氤氲开来……“刚进来时身上还是冷的,一碗大骨羊肉汤下肚,再吃张刚出锅的葱花烙饼,配上几样小菜,浑身上下暖乎乎的,别提多美了。”丰盛暖胃的早餐让准备下井的矿工兄弟干劲十足。
春节假期,地铁2号线依然繁忙。不少市民坐着地铁拜大年,也有许多外地游客坐上地铁去各个景点游玩。
山西日报客户端综合报道 1月30日消息,在太原建设的19个项目进入2025年省级重点工程前期项目名单。 省重点工程项目总指挥部办公室公布的2025年省级重点工程前期项目名单,涉及58个重点工程。
晋源八碟八碗。李志江摄 春节期间,走进稻荷听泉餐饮公司,一股浓郁的年味扑面而来,工作人员来回穿梭、切剁声欢快悦耳、笼灶中传出阵阵香气。
春节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但对于护林员们来说,却是巡山护林的关键时期。每逢春节,他们都坚守在护林防火的最前线,用脚步丈量管护林区的每一寸林地,用行动守护着绿水青山。
本报讯 这个春节,不少家住迎泽区的居民用上了洁净、安全的天然气。过去的一年,在迎泽区相关部门的努力下,49个小区的1.2万余户家庭用上了天然气,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蛇年春节,我市多处繁华商圈迎来消费热潮。步行街、商业综合体、百货商场、超市卖场客流激增,购物、娱乐、餐饮、观影……人们为快乐消费、为松弛感买单,到处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春节期间,有人外出旅游,感受壮美山河。也有不少人留在太原,走进景点、影院、图书馆、展览馆、健身房或公园,感受别样的年味。
本报讯 打卡博物馆,成为市民欢度春节的热门新选择。在博物馆里过年,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全新探索。
本报讯 春节假期,来太原感受年味的游客不少,街头巷尾开门迎客的店铺也挺多。规模较大的超市、商场,以及一家家充满烟火气的小店,给日常生活增添了便利,也让年味瞬间升腾起来,洋溢着新春的活力。
“我们这老小区在家门口就能给电动汽车充电了,真是太方便了。”12月18日,家住尖草坪区迎新街道朝阳花园小区的李师傅说。
本报讯 优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万柏林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积极助力地铁1号线顺利通车,截至12月19日,已完成103台电梯、30台压力容器、1台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登记和证照发放工作。 临近岁末,太原地铁1号线进入开通运营的倒计时阶段。
12月20日晚,由新华网、新华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锦绣太原之夜”城市推介在山西国际会议中心湖滨会堂举行。张澍宏 摄 本报讯 12月20日晚,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锦绣太原之夜”城市推介在山西国际会议中心湖滨会堂举行。
本报太原12月19日讯(实习记者韩潇)为切实提升环卫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12月19日,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中心举办2024年度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 培训班上,太原市市容环境卫生中心副主任郝志会表示,全体环卫干部要深学细照、深思细悟,把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推动环卫工作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掌握精神实质、领悟核心要义、把握实践要求;要履职尽责、实干先行,主动融入全市改革“一盘棋”,深入研究环卫工作“从哪里破题、怎么样解题”,凝心聚力谋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做贡献;要转变作风、干在当下,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当好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不断提高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和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扫描二维码看视频) 在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公路泥屯服务区,复古风的“绿皮”火车、“解放”大卡车、“黄面包”以及老街巷复原模型……吸引了不少在服务区休息的旅客拍照打卡。 据悉,该服务区围绕晋商文化、20世纪80年代复古风、邮驿客栈等主题,打造集地方文旅、文化体验、休闲购物、停车休息、餐饮服务、加油充电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高速公路服务区。
12月17日,太原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消息,该局近日对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马练营车辆基地、中心街东主变电站、下元主变电站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公告。 公告显示,太原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马练营车辆基地由太原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太原轨道交通一号线建设运营有限公司)建设,位于南环高速以北,马练营路以西,唐槐路以东,南环北街以南,总建筑面积107819.22平方米。
12月18日下午,由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西传媒学院)主办,山西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工作处指导的首届“三晋诗会”在山西传媒学院成功举办。本次诗会由山西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承办,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协办,并获山西广播电视台、太原广播电视台支持。
12月19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总工会了解到,太原市茶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来自茶行业的61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太原市茶行业工会联合会筹备工作的报告》,按照有关民主程序,选举产生了太原市茶行业工会联合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
12月19日,在省城南内环桥,太原水立方冬泳队队员们正在冬泳。这么冷的天气里,活力四射的队员成为汾河里一处独特的风景。
12月19日,省城迎泽区双塔西街一社区携手驻地单位,举办了“冬至‘邻’聚力,共筑睦邻情”迎冬至包饺子活动,旨在通过庆祝传统节日,增进社区居民与驻地单位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居民代表、党员、志愿者以及驻地单位代表欢聚一堂,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饺子很快就摆满盘子,充满了节日的气息。
山西晚报讯(记者 许晶晶)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植物园了解到,经过4年的精心培育,太原植物园栽种的欧洲桤木幼苗日前首次结果并成功收种。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华北地区栽植欧洲桤木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报讯(记者范珉菲)记者12月16日获悉,在日前举行的2024中国创新设计活动周暨第九届好设计颁奖大会上,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黄庆学院士团队梁建国教授课题组荣膺2024年“好设计”金奖。 作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登记奖项,好设计奖评选聚焦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民生领域中具有创新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典型项目。
本报讯(记者范珉菲)12月16日、17日,“晋韵传新声”龙城杯优秀青年演员展演活动在省城举行。 “晋韵传新声”龙城杯优秀青年演员展演活动自10月初发布报名通知以来,吸引了众多来自太原市戏剧院团以及民间的戏剧爱好者参赛。
新建成的小店区图书馆刘家堡分馆为村民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刘家堡村一处干净整洁的庭院。
本报讯 12月18日,在太榆退水渠小北格桥段,一台打桩机将一根根混凝土波浪桩插入河道内——这里正在建设一座长800米、宽40米、深1.5米的沉砂池。这一名为“太榆退水渠水质提升项目”的“一泓清水入黄河”省级工程,通过设置沉砂池以及安装膜处理设施,将实现日处理污水13万立方米。
本报讯 12月17日娄烦县消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位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精准及时,“三农”基础不断夯实,该县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三管齐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娄烦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7次,各专项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20余次,研究解决问题;实行“定期调度+实地破题”工作落实机制,组织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等10个专项行动。
云上直播、链接人才、征集民意,近一个月,小店街道康宁街社区打造的“社区共享直播间”逐渐热闹起来。为了更好地服务居民,该社区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汇聚、服务融合,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互动,搭建起人人能参与、时时能参加、事事有回应的基层治理新平台,推动各类优质资源汇聚社区、直达基层,有效畅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这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 也是“硕果仅存的古国——晋国的宗祠” 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 进入晋祠 沿着中轴线漫步前行 “三绝”“三宝”“三匾” 绝对不容错过 晋祠“三绝” 晋祠“三宝” 晋祠“三匾”.
本报太原12月18日讯(实习记者姚雅馨)近日,由省海归创新创业协会、市海外归国人员协会主办的“海归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小店区举行。 活动现场,与会人员纷纷发言,共同探讨与小店区在经贸、农业、旅游等领域的潜在合作机会。
本报太原12月18日讯(实习记者韩潇)为加强商铺经营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提高其依法经营的能力,近日,万柏林区西铭街道开城里社区网格员与西铭司法所工作人员对辖区商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当天,司法所工作人员对商铺经营者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宣讲,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讲解法律知识,让商铺经营者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增强其守法意识。
12月16日傍晚,记者与朋友逛铜锣湾夜市,买了糖炒栗子和鸡汁豆腐串,虽花费不多,但是热气腾腾的食物让我俩感受到了冬日里的温暖。 时值冬季,虽然寒意渐深,但迎泽区夜间消费市场依旧“火热”。
本报太原12月18日讯(实习记者姚雅馨)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对于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优先战略具有重要意义。12月17日上午,太原市公共就业服务业务培训班正式开班,旨在通过专业化的业务培训,提升全市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寒冷冬季,气温骤降,但位于尖草坪区柴村街道摄乐社区的温室大棚内却温暖如春。 近日,这里种植的草莓迎来了采摘季,一垄垄土埂上,鲜艳的草莓缀满枝头,十分诱人。
工人将制作好的元宵倒入箱子中。杨润德摄 临近冬至,天气骤冷。
本报太原12月18日讯(实习记者韩潇)12月14日上午,由太原美术馆指导、人民美术出版社《幼儿美术》杂志主办、山西新童画美育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的“第6届中国幼儿原创艺术展——山西站”在太原美术馆开展。 中国幼儿原创艺术展不仅是一个专为3至12岁儿童打造的展示才艺的平台,更是在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多方专业力量的凝聚中,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丰富、多元的良好成长环境。
晋源区和熹老年公寓的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做手工。高新蓉摄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既是民生所盼,也是民生大计。
本报太原12月18日讯(实习记者姚雅馨 通讯员吉宁宁)近日,古交市川东社区“和安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室正式开始运行。该工作室由川东社区联合东曲派出所、古交市妇联等多家单位成立,旨在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12月13日,由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潇河新兴产业园区组织,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协办,山西省环境科学学会和联合赤道参与支持的双碳政策解读专题讲座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举行,4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讲座。 作为全省首批零碳(近零碳)产业示范区试点,潇河新兴产业园区举办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贯国家及我省双碳政策,提升管理部门、企业及个人对双碳政策法规、管理制度的学习理解,增强双碳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12 月 15日,太原市公园服务中心街心公园风景宜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公园内树木繁茂、景美如画,合唱团悠扬的歌声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聆听。
为高标准做好生态环境领域项目谋划工作,夯实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基础,12月10日,太原市生态环境局统筹谋划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成立,常态化开展重大项目统筹谋划工作。 重大项目是经济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