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一社区开展“流动药箱进百家”志愿服务活动
挎着小药箱,他们把暖心医疗服务送到家
太原一社区开展“流动药箱进百家”志愿服务活动
挎着小药箱,他们把暖心医疗服务送到家
扫码看视频。 拍摄: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制作:山西晚报记者 张婷 实习生 刘超
为有效解决社区高龄居民群体用药难、看病难等问题,今年3月初,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街道汽造社区面向社区医疗专业从业者、退休党员等,开展“银龄守护”认领活动。其中,由医疗专业从业者秦洋认领的“流动药箱进百家”志愿服务活动,短短两个月以来,带领志愿团队成员创新建立了“三定”服务机制:定时开展上门服务、定点为高龄老人开展“小药箱”服务、定人(固定社区网格员)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档案,把专业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居民家,获得广大居民的点赞和高度评价。
5月7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汽造社区,采访了正在“上门”为居民开展免费诊疗服务的秦洋。
小小药箱进社区,高龄老人足不出户量血压测血糖
“秦医生,上次帮我测的血压数值一直记在小本子上,现在每天按时吃药,感觉好多了!”5月7日上午,在汽造社区腾龙雅苑小区内,82岁的空巢老人于奶奶正拉着在职党员秦洋的手连声道谢。
秦洋,今年52岁,太原市和谐医疗健康中心影像科医师,小店区平阳路街道汽造社区居民,还是一名拥有二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今年3月初,秦洋无意中通过小区微信群,看到了社区正在开展的“银龄守护”认领活动,他便第一时间报了名,并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组织社区志愿者共同开展“流动药箱进百家”志愿服务项目,为社区居民免费开展上门诊疗服务。
“没想到项目发起后,得到了很多居民及社区老党员的积极响应,很多居民还专门微信我,表示要加入到项目中,成为一名志愿者。”秦洋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
在此后的两个月里,秦洋都会固定在每周三的上午,带领由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带上便携式医疗小药箱,为小区特殊人群、高龄老人开展血压监测、心率检测等基础诊疗服务,将专业医疗资源从医疗机构延伸到居民家中。
“我是一名在职医生,又是小区居民,每次看到小区内有居民因为出行不便而延误就医时,我就想着,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小区里的党员都组织起来。没想到,我的想法与当时社区开展的志愿活动‘流动药箱进百家’不谋而合,所以我第一时间找到社区认领了这项活动。而在开展活动中我又有了更多想法:就是通过这个志愿服务,以流动药箱的形式,把基础医疗服务送进楼栋里。”秦洋边说边向山西晚报记者展示装有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的特制医疗箱。
创新点单模式,让更多居民享受“流动药箱”志愿服务
那么,社区居民如何向“流动药箱进百家”志愿服务队进行求助呢?对此,汽造社区党委书记张江鹃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自今年3月中旬开始,汽造社区腾龙雅苑小区党支部便设置了手机网上“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的模式。
“除了每周三的定期出诊,我们特别在手机微信中建立了一个居民网格点单群,只要是我们辖区的居民,在线上提交自己目前的病情、具体楼栋房号及所需药品等,我们工作人员看到后,就会第一时间与秦洋团队一起,接受居民的点单任务。”张江鹃说。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秦洋带领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已为社区15位老人开展了上门看诊服务。同时,为了更专业地服务每一位居民,该服务队还创新建立了“三定”服务机制:定时每周三开展上门服务、每周定点为5家高龄老人开展“流动药箱”服务、每周定人(指定社区分片网格员)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档案,从而真正实现精准化服务。
将拓展“流动药箱+”服务模式,打造多元化便民服务平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由秦洋带队的“流动药箱”党员志愿服务队也获得了不少居民的认可和好评。“上门基础医疗问诊,真正做到为我们老人排忧解难,这是社区做的一项关爱社区老年健康的有力举措。”说起“流动药箱”服务,79岁居民于洋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
像于洋这样享受到免费上门问诊的居民还有很多,83岁的张大爷,因高血压行动不便,秦洋带领团队便定期上门检查并配药,每当看到秦洋的“小药箱”,张大爷都会感叹道:“感谢秦洋这样的热心好医生,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们,把医院搬到我们的家里面,以后再也不用因为生病着急跑远路了。”
如今,秦洋已为6位80岁以上老人进行建档立卡,并按照群众点单情况,定期免费为居民上门开展诊疗服务。而在他的影响与推动下,不仅他的志愿团队人数在逐步增多,也吸引了10余名社区在职党员积极参与到小区治理的各类志愿服务项目中。
张江鹃表示,随着“流动药箱”服务的深入开展,该社区又拓展出“小家电维修”“缝纫织补”等延伸服务。“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加入我们的各类服务队,而党员志愿者在小区里服务的身影,也成为小区里最温暖的风景线。”张江鹃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接下来,社区将深化“流动药箱+”服务模式,整合资源打造多元化便民服务平台。“同时,建立党员公示栏,只要是我们社区有特长有手艺的党员,我们都会在公示栏中清晰标注下他们所擅长的领域、居住门牌号等信息,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张江鹃说道。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